近年来,山东省高密市坚持把基层党员教育提质增效赋能摆上重要位置,以“优选、严管、重育、活用”为核心,着力打造一支“类别丰富、结构合理、经验充足、务实高效”的复合型师资队伍,目前已建立307人的市镇党员教育师资库。
优化“四个一批”,统揽全局选师资。坚持“专、兼、邀、育”多措并举,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充实师资队伍,确保师资队伍建设专业性、引领性、接续性。层层把关“推一批”。下发专门通知,明确政治性、典型性、实战性标准,通过个人自荐、党员群众举荐、单位(或组织人事部门)推荐“三荐”方式,广泛挖掘各方优秀教师资源,全市共收到师资推选报名610余人。唯先唯才“邀一批”。聚焦省市党校教授、院所专家等高层次专家学者,以及济南、威海等外地先进地区典型人物,定期邀请来高展开授课110余场次,推动基层党员解放思想、开拓眼界、拉高标杆。注重实践“聘一批”。集聚党政领导干部、致富能手、高级技师、优秀共产党员、先进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等“高手”“榜样”,下发专门聘书,组建一支用身边人讲身边事的本土师资队伍,开展“我来讲党课”“身边榜样讲党课”活动380余场,提高党员服务乡村振兴、投身基层实践能力。着眼长远“备一批”。举办“品味新城美好共话朝阳未来”等主题讲解员评选活动,从机关、社区选拔培育50余名业务骨干,组建一支素质硬、服务优、形象好的讲解员队伍,成为高密故事的“宣传员”“代言人”。以每月青年人才党支部主题党日为契机,开展“青年先锋”论坛,组织青年党员谈感悟、话心得、讲业务,锻炼队伍、展示风采、比学赶超,80余名青年党员脱颖而出,为党员教育师资库持续补充后备力量。
实施“一项工程”,强化锻炼提素质。深入实施教师水平提升工程,努力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专业能力和教学教研水平。集中学习练“基本功”。扎实开展业务知识集中学习活动,通过换岗授课、交流心得、经典诵读等形式,不断深化教师对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理解和把握,切实提高教师的业务理论水平。外出培训开“新眼界”。坚持“缺什么、补什么”,教学需求与个人发展需求相结合,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外出培训,帮助教师更新知识、开阔视野。近期,为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教学教研,优选部分教师准备到省市党校及一些高校组织的培训班参加学习培训,为大规模宣讲做好准备。结对联系增“硬本领”。“老教师”与“新教师”结对联系,从选题、备课、说课、试讲到授课,对青年教师进行全方位的跟踪指导,切实提高青年教师授课水平;针对市级教师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差,镇村教师实践经验足、理论水平低问题,开展市委党校骨干教师下乡镇活动,举办“师资沙龙”探讨10余场、师资培训班5场、现场教学活动67次,推动优势互补、互促并进。
开设“四大课堂”,用好师资求实效。依托课堂建舞台、搭平台、摆擂台,针对机关事业单位党员、“两新”组织党员、农村党员、离退休党员、流动党员等不同群体,分领域、分类别、分课堂施教施训,推动党员教育工作见实效。教室课堂展风采。制发《党员进党校培训需求调研表》,根据党员培训需求合理调配教师,所有教师全部上台讲课,让教师本事亮出来、才能展出来。云上课堂提效率。针对年轻党员、流动党员,利用微信群、“学习强国”平台等线上载体,建立“网上党校”“掌上课堂”“流动课堂”,精选一批教师以红色故事、典型榜样等为主题,倾心打造《高密百年红色印记》《火种》等党员教育片100余部,实现了党员走到哪党课就讲到哪。板凳课堂接地气。鼓励教师进社区、进企业、进田地、进家门,“同坐一条板凳”开展理论宣讲、政策解读、技术教学,面对面听取一线党员意见建议,现场调研生动案例充实教学课件,让教学更贴近党员生产生活。对因病因事不能到场学习的党员,开展“送教上门”活动,开展结对帮扶、政策讲解近千场次。现场课堂见真章。引导各级教师深入初心学堂、晏子纪念馆等16处市级教学基地、40余处镇级教学基地,争做现场教学基地讲解员,既掌握面上基本知识,又深挖故事背后内涵,让教学更深入、更全面,在与党员的互动教学中受教育、增本领、提素质。
健全“三项机制”,严格管理提效能。突出“严”的主基调,以制度为抓手、用机制做保障,确保教师选优培强用好。健全综合协调领导机制。建强校务委员会队伍,各镇街区配备3名人员专职党校工作,压实街道党校主体责任,每月至少一次校务会、每半年至少一次专题会,将教师队伍管理作为重要议题,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目前,已研究解决教师教学思路、课题选择、培训范围等问题10余个。健全教师课程优选机制。开展精品课评选活动,被评为校内精品课的教师,实行“三优先”,即在参加各类授课竞赛评比时,予以优先选派;在安排教师外出学习考察进修时,予以优先安排;在评先树优、职称评聘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健全严密教学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校务工作会议、教学组织、教学评估、档案管理等制度体系,制发《党员进党校培训课程及讲师质量测评表》,每期学员对师资授课情况进行测评打分,测评结果反馈至教师所在单位党组,作为教师年度考核、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来源:共产党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