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检察战略是一场法律监督方式的‘重塑性变革’,是打开法律监督新天地的‘金钥匙’,我们等不起、慢不得,我们要大胆的探索和实践,努力闯出一条具有辨识度的地域特色品牌之路,实现‘以一域突破带动一片’。”
凭着这样一股劲,2022年,昌宁县检察院探索创建了刑事“挂案”清理、社会抚养费征收行政非诉执行类案监督等5个大数据监督模型,以“智慧监督”驱动法律监督整体提质增效。
▍大数据提升刑事“挂案”清理质效
昌宁县检察院在办理个案过程中发现公安机关存在立而不侦、久侦不结的问题,可能存在类案监督点,但传统人工比对所花的时间和精力较多,加之工作的完成度和精准度难以保证,容易滋生长期“挂案”、怠于侦查的问题。该院业务部门提取了监督要素,设置了数据研判规则,以其中的一个城区派出所为试点,技术人员将检察机关统一业务应用系统数据与公安机关数据进行碰撞、比对、筛查,排查出异常案件后,检察官进行实地调卷审查,清理排查出问题案件4件,从中发现监督撤案线索2条,取得了初步成效。
在此基础上,数字检察专班人员不断总结经验做法,修改完善模型,将监督范围扩展到全县其他12个乡镇派出所及城区刑侦、经侦、禁毒、交警、食药环等大队,排查出异常案件后,再通过人工核查的方式,实地调卷审查,最终通过该模型共监督撤案10件,发出检察建议1份,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3份,向公益诉讼部门移送相关线索4条。
▍刑事裁判涉财产刑法律监督模型助力刑事执行监督
大数据赋能监督是法律监督线索发现难、工作碎片化、质效不突出等瓶颈问题的“破解之道”,如何做好刑事裁判涉财产刑法律监督工作?昌宁县数字检察专班成员主动和技术人员沟通交流,在技术人员的配合下,提取监督要素、设定监督规则,将检察统一业务应用系统中所办的涉财产刑判项案件信息与法院相关时段的执行案件信息进行比对碰撞,对重点案件进行调查核实,展开监督,最终提出财产刑执行监督纠正意见5份。
▍大数据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昌宁县检察院在办案中发现,国家生育政策调整后,相关部门还未停止对“超生”应缴纳的社会抚养费及罚款的执行,行政检察部门迅速行动,运用大数据思维,走访相关部门澄清底数,对锁定的案件调卷审查,走访每个案件的被执行人,了解非诉执行案件基本情况,锁定监督范围,及时立办案件。最终办理了19件社会抚养费征收行政非诉执行监督案件,停止征收19户38人“超生”应缴纳的社会抚养费及罚款145.68万元。
▍大数据赋能法律监督挽回医保资金损失7.8万元
“机动车交通事故纠纷”案件中,遭受人身、财产损失的一方,其损失应由侵权行为人承担,但存在相关医疗费用支出通过医疗保险报销,导致国有财产流失的情况。发现该情况后,昌宁县检察院从个案办理中提取监督要素,获取案件信息和医保部门报销记录,通过数据分析比对,锁定重点案件6件,通过阅卷审查、走访调查,开展检法会商,最终向法院提出3份再审检察建议,法院均裁定再审,办理国有财产保护领域行政公益诉讼案件1件,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3份,挽回医保资金损失7.8万元,切实守护了人民群众的“救命钱”。
▍涉信用卡诈骗民事裁判结果类案监督模型 助力打击恶意透支信用卡诈骗犯罪
2022年,昌宁县检察院创建了涉信用卡诈骗民事裁判结果类案监督模型,将从法院获取的金融机构起诉欠信用卡不还且未执行到位的案件信息与被告人在法院的其他诉讼、执行信息、从金融机构获取的透支消费记录及催收信息等进行比对,锁定8条涉嫌信用卡诈骗案件线索,通过调卷审查、走访调查,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线索8件,目前已立案1件。
▍挖掘内部数据“富矿” 大数据助力科学管理
针对办案系统中的海量数据,昌宁县检察院通过总结近10年来命案、近5年来的醉驾案件等案件发生时间、地点、年龄层次、发案原因数据发现其中的规律,撰写了4个调研报告上报县委、政府,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法治参考,助推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通过逐项对比几年来的办案指标变化,开展横向纵向对比,找出短板弱项和优势项目,提出改进措施,总结经验,为提高办案质量提供科学有力的意见建议,2022年,60项案件质量主要评价指标32项位居全市检察机关前列,14项同比实现正增长,案件质效持续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