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来到龙廷乡斗晏村,一条条村道整洁平坦,弯弯地延伸向远方。
去年底,我被抽调参加县委第十一轮巡察。巡察直插到村,我们组被分在斗晏村。通过前期资料摸排,我们决定从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项目开始巡察。
斗晏村地势陡峭,一条条银白的村道在山岭间穿行。当我们来到排上小组后,一截黄泥路突兀地出现在眼前。据我们所知,斗晏村的入户路应该都已完成了硬化,为什么还会出现断节的黄泥路?
我打开手机地图查看定位。组长取出项目资料,查到这条路是已验收的入户路,总长126米。而我们目测,此条路硬化部分不足百米。
农户家中正好有人,我们便赶忙上前询问。看似婆媳的一老一少坐在门口择菜,见我们拎着测路的工具走来,年纪轻些的大姐抬头满脸期待地问:“你们是来测这条路吗?是不是要给我们修路?”
“大姐,我们是巡察组的,想向您了解一下情况。你家这条入户路那半截怎么没修完啊?”组长问道。
“可不是嘛,这条路可把我们愁死了,拖了两年,乡里村里都解决不了。你看,别人家的路早都修好了……那条路,晴天坑坑洼洼,雨天两脚是泥,骑摩托容易陷轮子……”大姐倒起了苦水。
“我们来向村里了解一下。大姐您放心,我们巡察就是来帮助你们解决问题的。”
当我们正在用卷尺测量路面长度时,村干部闻讯赶来,慌忙向我们解释:“一开始也是要给她们修完的,谁料住半路的那户人家不同意修。土地有纠纷,还差点因为这事打起来……”
“项目有纠纷没有施完工,是怎么通过验收,又是怎么报账的?请你说明一下。”
“这个……村里不知道这事。我,我也记不太清了……”村干部支支吾吾,满脸通红。
“项目通过验收村里怎么可能不知情?”组长翻开台账,指着报账单说:“你看,验收表这里还有村里盖的章。”
“要不……”村干部见没办法抵赖,着急地挠了挠头,问:“我现在打电话叫施工老板过来,马上弄?”
我们迅速展开调查,查清了斗晏村硬化入户路项目中存在土地纠纷,施工方以此为由,对入户路项目一拖再拖,导致56.8米未硬化。在项目报账时,却以126米计入工程量,虚列工程支出0.78万元,并在村干部梅某的包庇下顺利通过报账。
在报县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后,我们对乡党委下发边巡边改通知书,责成立行立改。斗晏村村干部梅某因对该项目监管失责,漠视群众利益,由龙廷乡对其进行了提醒谈话。在村组的协调下,入户路终于硬化好了。
“这半截入户路拖了两年,迟迟得不到解决。你们巡察组的同志发现问题没几天,路就硬化好了。”一位村民紧紧握住我的手,脸上满是笑意。
短短几十米的入户路,却迟迟打不通,看似是因为施工项目中存在纠纷,实则是村干部不作为乱作为造成的。基层惠民项目落实不到“最后一公里”,最大的绊脚石往往就在于基层干部。只有严查并解决干部作风问题,才能彻底消除惠民路上的障碍。(作者朱传钢系寻乌县三标乡纪检监察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