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反腐倡廉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政务信息

文艺倡廉 润物无声 ——新编大秧歌廉政历史剧《尉迟恭》唱好清风朔韵地方戏

发布时间:2021-04-09 19:55:58 作者:admin   来源: 山西省纪委监委网站

  

  “嗨——嗨——”,那一声漫长又辽阔、无边又无际的起腔,痛快地、爽畅地,无拘无束地,平地而起、气冲霄汉、铿锵有力,一声高过一声地扬在了上空,好似尉迟恭挥槊战场、钢鞭雨落、虎虎生风地骑着龙马回来了,历经沧海、穿越时空,回到他的故乡朔州。

  舞台上,尉迟恭回到朔州的小山村,却是戴着枷锁,大门外,声声喊着娘啊,儿闯下大祸了。白发母亲出得门来,又震惊又迷惑又害怕,母子相见,抱头相哭。尉迟恭道出原委……这是新编大秧歌廉政历史剧《尉迟恭》的第一场《还乡》。尉迟恭为什么戴着枷锁回来了?犯了什么罪?剧目一开始,就深深地抓住了观众,吸引着大家急不可待地要看下去。

  尉迟恭是家喻户晓的大唐名将名臣,史书记载和民间传说很多,有关历史小说、纪实、电影等文学影视作品都有,如何在纷繁的史实材料中取舍编排,继而在短短2个小时内以戏曲形式呈现在舞台上,是一个并非容易的选择过程。编剧段宝林先生巧立意善取材,选取玄武门事变前后,面对朝野上下四分五裂、内忧外患的复杂局面,尉迟恭辅佐秦王李世民重整大唐河山所发生的几个重要事件重要节点,来表现其忠诚勇毅、襟怀坦荡、光明磊落和清正廉洁,用小片段小故事来展现大情怀大主题。编剧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渲染,实现了历史资料向文学戏剧合情合理的转化,有矛盾有冲突有转折有看点,再加上舞台表演精彩到位,唱腔体现地域特色人物性格,戏词优美层次高雅,服饰道具华美漂亮,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为一体,呈现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文化感召力,是一部难得的优秀的廉政文化艺术舞台精品。

  全剧分《还乡》《离间》《拒金》《盟誓》《殉情》《兵变》《新政》《盛世》共8场,情节起伏跌宕、引人入胜。尉迟恭还乡和老母亲诉说原委,李渊宠溺容可儿不务朝政,太子建成乱纲,尉迟恭看不下去一鞭打死容可儿,因此被押回朔州府衙大牢,半路秦王又派人追来命解差送回老家种田打铁。母子相见,场面感人。此剧从尉迟恭戴罪回老家写起,并没有从出走朔州写起,这样设置情节充满悬念,也为进一步推动剧情发展埋下伏笔,表现了剧作家要靠人物去推动剧情发展的创作技巧。句句唱词表现了尉迟恭的悲愤与无奈,其耿直的性格特点在一开场就得以展现。同时母子对话中表明尉迟恭的妻子秀英被突厥掠去,生死不明,也为下一步剧情中出现的“谢婚”留下伏线,巧构思、细安排,戏剧特征十分明朗。

  第二场从侧面表现太子建成和齐王元吉在父皇李渊面前进谗言说坏话,离间父亲和秦王李世民的关系。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李渊深感心酸,同时他也深知得尉迟恭者得天下,于是第三场出现了太子用重金和美女去笼络尉迟恭,拉拢尉迟恭为太子效劳。而尉迟恭忠国忠君,拒金谢婚,誓随秦王。尉迟恭道,今天你送来一担金子我收下了,明天他送来一车金子我又收下了,有哪个君王会喜欢这样的人?抬起马靴,踢开封箱,拒黄金珠宝于门外。而两位美人素贞、素梅本是巾帼英雄,因仰慕尉迟恭即便做不成夫妻也愿意跟随其济世救民,为家国立功,于是认了兄妹。尉迟恭的老母亲也拒绝了太子在长安城给安排好的宅院,愿守在马邑乡下度晚年。“吃一碗莜面,饿得慢,睡一盘热炕,浑身暖。”宁愿守清贫也不贪那来路不明的荣华富贵。整个第三场是一个亮点,将尉迟恭的光明磊落和清正廉洁充分表现,廉于己、忠于国、孝于亲、贞于妻,至此,尉迟恭的丰满形象已完全立于舞台之上。史料记载,李建成和李元吉送金银器物给尉迟恭,他说“徇私忘忠,殿下亦何所用?”据《资治通鉴》载,太宗李世民曾欲将公主赐婚敬德,敬德扣头谢曰:臣妻虽鄙陋,相与共贫贱久矣,臣虽不学,闻古人富不易妻,此非臣所愿也。《新唐书尉迟敬德传》记载:敬德所得财,必散之士卒。据此,编剧搬上舞台,进行艺术处理,成就剧目、升华主题、出彩斐然。

  “国若破,家何在,百姓涂炭;你与我,有何颜面,活在人间;恩与怨,全放下,为国排忧,权与势,置度外,为民解难;顺天应人,初衷不能变,济世救民,夙愿不能改,洒一腔热血,死而无怨,创一个国泰民安好家园”,这是第四场《盟誓》中,秦王李世民和尉迟恭的共同盟约,面对突厥入侵,大兵压境,李世民和秦琼从长安赶往朔州接尉迟恭回朝,甩袖掩面,干了这三大碗酒,起身奔长安。

  第五场《殉情》是一场比较有看点的戏,太子的部下文干宴席上在酒杯中下了毒,原本要毒死秦王和尉迟恭,素贞、素梅看穿了这一计谋,悄悄换过酒杯,将毒酒饮下,以至双双身亡。舞台上如雷的鼓点,急骤如暴风雨,二位巾帼英雄侠肝义胆,虽为柔弱女儿身却有着保国卫家的冲天勇气。剧情采用优美而又渗透张力的舞蹈来表现饮酒、中毒、倒地这连串性过程,极具视觉冲击力,一刹那,观众的心也跟随着被揪起放下,心中涌起万般感慨。

  这一幕在整个剧情中很出彩,给充满雄性武力的舞台氛围增添了靓丽的女性色彩,同时也增添了悲壮色彩,推动尉迟恭这一人物在悲壮中更加坚定地完成夙愿,报效家国,建功立业。

  “仗忠贞,全节义,晋地功臣。殪夏邦,歼汉梁,唐朝名将。为社稷,单鞭撑起贞观乾坤,为百姓,祈福求命保安康……”伟岸的尉迟恭塑像屹立在天地间,铿锵的乐曲声在天地间回荡。幕启和幕落之际,设置唱曲,既是序又是跋,开篇与总结落在同一段唱词和同一乐曲上,圆满概括,荡气回肠。

  全剧12位主要人物,各具特点、各有特色、主次分明、出场自然,主题思想鲜明,人物关系清晰,一场推进一场,看得明白过瘾,留有余味悠悠。

  古来塞北苦寒,民风宽厚淳朴,吃穿用度似乎也粗糙些。衍射在戏曲上,同样的戏本,就多了粗犷豪爽,少了点细腻婉转。那大秧歌唱腔,高亢浑厚、苍劲有力,泛着率真敞亮明快的劲儿,正是合了尉迟恭这个历史人物更合了尉迟恭这本戏。水乳交融、相得益彰,一切都是那么刚刚好。

  尉迟恭是大唐开国元勋,是隋末唐初的名将名臣,在整个大唐的历史上始终是一位地位重要、影响巨大的风云人物。在其身后,他的不朽功绩和高贵品质一直被世人赞扬,美为门神。他于唐高宗显庆3年(658)去世后,唐高宗为其废朝三日,举行隆重的哀悼活动,赠绢一千五百匹、米粟一千五百石,陪葬昭陵。第二年敬德夫妇合葬于昭陵墓园。尉迟敬德之所以是名将名臣,是因为他有高贵的品质,可以概括为:仁、忠、勇、智、廉。尉迟恭出任都督、刺史的15年间,明知自己集军政大权于一身,情系百姓安乐,权系国家安危,故一直廉洁奉公,督军、施政始终不敢懈怠,获得军民爱戴。陕西的彬县还为他建造“鄂公生祠”,美名流芳千古。唐太宗为宣传功臣事迹,提升功臣社会形象,于贞观17年下诏,将24名功臣的图像画在凌烟阁上,由书法家褚遂良书写,大画师阎立本写真。敬德在功臣名录中,虽然排行第七,在贞观重臣之后,但列于武将第一,秦叔宝排24位。

  尉迟恭是朔州人,是历史上著名廉政人物之一,把尉迟恭搬上舞台,唱好本地戏,弘扬正能量,推动廉政文化建设不断深入,再上台阶,有温度、有力度、有高度。


原文链接:http://www.sxdi.gov.cn/lzyw/2021040923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