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闵行检察
一辆神秘的商务车,不停穿梭于市内的各大公园及银行;一栋隐蔽的度假别墅,七人怀揣装满现金的包进进出出……只要“帮助”别人转账、取现,就能轻轻松松躺着“赚钱”?这个专替诈骗分子取钱的“职业团伙”栽了!
近日,闵行区检察院对被告人郑某等7人,以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提起公诉。
〰
小张是个上班族,2022年12月,小张突然收到了一个来自公安局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声称小张名下的一张银行卡涉嫌洗钱,需要小张配合调查。“我们需要查询你银行账户的资金来源,如果没问题的话,我们会尽快解除你的嫌疑,接下来请按照我们的要求做。”
电话那头的“警察”语气严肃,还流畅地报出了小张的身份证号,处于强压下的小张没有多想,立刻按照对方的要求将信用卡额度内的钱刷出,转到对方提供的账户。
挂断电话后,小张等了又等,对方却并没有按照之前的约定,将50000元在调查后转回。发现被骗的小张懊悔不已,立刻去当地派出所报警。通过资金流向追溯、查看监控视频等,一个专替诈骗分子取钱的“职业取款团伙”随即进入警方的视野。
2022年11月至12月,“涛涛”(另案处理)招募郑某、薛某对涉网络诈骗钱款进行取现、转存。薛、郑二人在拿到钱款后购买虚拟货币,转移至“涛涛”指定的账户。同时,两人作为组长,雇佣张某、何某甲、朱某、叶某某、何某乙组成取现团伙实施上述行为。其间,郑某与“涛涛”约定团伙分成,租赁某住宅用于上述团伙的日常生活住宿,租赁车辆用于团伙出行取现,并提供其本人银行卡用于转存取现钱款。
一辆缓慢行驶的黑色商务车、一顶帽檐宽大的帽子、一个方便携带的买菜布袋、几张专门用来转账取现的银行卡……这些便是该团伙取现的“职业装备”。而在每次取款过程中,该团伙总少不了相互叮嘱。
警车刚刚停在公园门口了,现在又走了,你们多兜几圈,注意点周围。
取款之前,先戴好帽子和口罩,不能被银行监控拍到正脸。
取完钱直接装到这个买菜的布袋子里,多想想怎么做这个事比较隐蔽不被发现。
不仅整个取款流程环环相扣,整个取款团伙也分工明确。其中,“涛涛”负责联系上家接活、寻找卡农提供用于诈骗和取款的银行卡,并将卡农信息发送给被告人张某、薛某;朱某负责驾车将该团伙送至指定地点,张某、薛某、叶某根据“涛涛”指令在公园门口与卡农接头,后用卡农银行卡操作转账。随后,薛某或张某会将卡和密码交给何某甲,由何某甲至ATM机取现。其中,部分取现现金存至郑某提供的其本人银行卡,由郑某购买虚拟币后转移至“涛涛”提供的虚拟币账户;其他部分现金交给“涛涛”,“涛涛”拿到现金后,部分交给张某用于上述人员发送工资等。经查,该团伙控制的银行账户取现金额共计人民币141万余元。
郑某到案后,面对检察官的讯问坦言:“我们这7个人其实就是一个帮上家取来路不明的钱的小组。我们取存款的方式、组织架构、使用的境外聊天软件,这些都不正常。大家其实都知道钱是来路不明的,但是为了赚点钱,所以一起去做了这个事。”近日,闵行区检察院已对被告人郑某等七人提起公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