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反腐倡廉网!

当前所在:首页 > 警钟长鸣

“邑有流亡愧俸钱”

发布时间:2023-07-07 05:40:14 作者:admin   来源: 云南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苏州虎丘五贤堂内有这样一副对联:“天下苍生待雨霖,古来贤守是诗人”,五贤堂纪念在苏州为官颇有政声的五位贤官,他们也是著名诗人,分别是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王禹偁和苏轼,今天我们来讲讲韦应物。

  韦应物出生于唐朝长安的一户仕宦之家。韦应物得家族恩荫,十五岁便入朝做了唐玄宗的近侍三卫郎,度过了一段“一字都不识,饮酒肆顽痴”的荒纵生活。安史之乱的爆发彻底打乱了他的生活,他痛定思痛,开始了“把笔学题诗”的太学生活。

  唐代宗广德二年(764),韦应物通过考试,授职洛阳丞。初到洛阳,面对“萧条孤烟绝,日入空城寒”的现状,他满怀济世热情,登上洛阳城,写下《登高望洛城作》,表达自己“坐感理乱迹,永怀经济言”的功业理想,然而此时的洛阳萧条颓败,他不免生出“吾生自不达,空鸟何翩翻”的担忧。在韦应物的努力和朝廷的支持下,洛阳“平明四城开,稍见市井喧”,元气略有恢复。永泰年间,驻扎在洛阳的军队常有扰民之举,韦应物作为洛阳丞,不忍百姓受扰,便惩罚乱军,却反被告讼。本想“立政思悬棒”,做到纪法严明,言出法随,可却落得个“谋身类触藩”的两难境地。在《任洛阳丞请告一首》中,他写下:“方凿不受圆,直木不为轮……折腰非吾事,饮水非吾贫”,表达了他刚直方正的为官处事的态度。

  韦应物离开洛阳返回长安后,过了一段闲居生活。其间,他广为游历,寄情山水,不论是“势从千里奔,直入江中断”的西塞山,还是“夹河树郁郁,华馆千里连”的广陵,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大历九年(774),韦应物被任命为京兆府功曹,他勤于政事,经常到属县处理各种事务。大历十二年(777),关中发生水灾,韦应物心忧百姓,“夙驾祗府命,冒炎不遑息……周旋涉涂潦,侧峭缘沟脉”,他顶着炎炎烈日,爬沟越堑,为民奔走,实践自己“仁贤忧斯民,贱子甘所役”的为民理念。

  “少年不远仕,乘笏东西京。中岁守淮郡,奉命乃征行”,建中三年(782),韦应物辞别亲友,出任滁州刺史。此时的滁州一片荒凉,“风物殊京国,邑里但荒榛”。他关心民生疾苦,深入田间,了解百姓的生产生活情况。“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年轻力壮的人都在田野里辛勤耕作,回来的时候太阳已落山,还要牵牛去西涧边饮水,尽管如此,“仓廪无宿储,徭役犹未已。”他见此情形,迫切想改善州民的生活状况,“赋繁属军兴,政拙愧斯人”,但力不从心的忧虑和不能纾解民困的愧疚常常困扰着他。

  最能表现他这一思想的恐怕当属《寄李儋元锡》这首诗,“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当时长安叛乱,韦应物担心家中亲友安危,此前曾派人打探消息,暂未收到回复,焦虑之情溢于言表。由花开花落联想到世事茫茫,诗中不仅包含对国家前途的深切关心,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矛盾,韦应物多病想退隐归田,然而看到民生凋敝,百姓流离失所,不免生出愧疚之心,更无法舍弃百姓,一走了之。这种济世为民之心,着实令人动容,范仲淹赞之曰“仁者之言”。

  宦海沉浮,在经过了一段“听松南岩寺,见月西涧泉”的闲居生活后,韦应物又受命任江州刺史,留下了“到郡方逾月,终朝理乱丝。宾朋未及宴,简牍已云疲”等诗句,不难看出其勤于政务、拳拳为民之心。

  贞元四年(788),韦应物来到了他仕宦生涯的最后一站——苏州。苏州是唐代大邑,府署事务非常繁重。“一为吴郡守,不觉菊花开。始有故园思,且喜众宾来。”繁忙的公务使自己忘了时间流转,不经意间已至重阳,宾客前来才忆起长安故园。苏州地处东南,每逢梅雨时节,潮湿闷热。韦应物生于北方,自然会寻求清凉之地消暑。一日,他来到北池,“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看到院门紧闭,古木苍翠,翠绿的青竹上尚且含粉,圆荷散发出阵阵芬芳,心中烦恼顿时消除。“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转念一想,自己身居官位,尚且可以寻找阴凉之地避暑,而田间耕作的农夫,却还在忍受酷热。休闲之乐也难掩其爱民忧民之心。南宋词人刘辰翁盛赞其“居官自愧,闵闵有恤人之心”。他把百姓放在心头,以百姓忧为忧,以百姓乐为乐。在他的治理下,苏州狱讼减少,庄稼喜获丰收,韦应物没有居功自傲,而是真心感谢苏州百姓的谦和礼让,自己则进行了“仰恩惭政拙”的反省。这种“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的自愧心理着实难能可贵。

  “时风重书札,物情敦货遗”,当时官场上看重书信请托和礼品馈赠,韦应物身居官场,这种现象于他而言并不罕见。而他素来刚直,对亲友们的请托常常不予回复,所以“常负交亲责”。他不仅对自己要求严格,也告诫他的好友“食蔬程独守,饮冰节靡违”。他生活简朴,谨守为官底线,罢守苏州后,竟因无钱回乡,只能寓居永定寺,“家贫何由往,梦想在京城……聊租二顷田,方课弟子耕”,过起了耕地教课的田园生活。

  太守本色是诗人。韦应物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无论是“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悠闲自得,还是“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的居官自愧,韦应物终究会被铭记。多年后,白居易赴苏州任刺史,将韦应物的《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一诗刻于石上,以期“传贻将来”。如今,伫立于沧浪亭内韦应物石刻像前,怎能不想起他“澹诗一卷,渊明比节”的一生呢。


原文链接:http://www.ynjjjc.gov.cn/html/2023/lianshijingjian_0625/12112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顾炎武论廉洁

下一篇:管弦和雅听南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