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九龙坡区铜罐驿的中共四川临时省委会扩大会议旧址暨周贡植故居
九龙坡区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利用辖区红色资源,以红色基因为“链”,串起红色资源、红色课程、红色队伍三“环”,形成“一链三环”的“行走的思政课”育人品牌,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以红色基因为“链”,提供“行走的思政课”育人保障
全面摸排、理清家底。摸排整理全区红色革命遗址、百年工业文明、抗战文化等红色资源底数,发挥红色资源优势,擦亮红色印记。联合区内文旅、党史、档案、地方志、文物等部门,开展红色资源现状普查、数据入库、分类管理、名录公开等基础工作,梳理出重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1处,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4处。
全面征集、充实内涵。新征集珍贵可移动革命文物藏品81件(套),其中,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关于红军改编的命令、抗战时期烧制“义勇军进行曲”歌词彩瓷墨盒、解放西藏纪念模具等被确定为精品红色馆藏文物。征借中共中央西南局历史陈列馆、开州刘伯承同志纪念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等单位的各类文物近200件(套),全方位展示老一辈革命家在重庆的革命历程。
全面提升、扩大影响。争取各级专项资金6000余万元,先后完成兵工署第一兵工厂旧址、中共四川临时省委会扩大会议旧址暨周贡植故居、明诚中学旧址、刘伯承六店旧居4处革命旧址的保护布展、整治提升项目,全部免费对外开放。为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设施和阵地在思想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提供强有力保障,使思想政治工作在基层有抓手、能落地。
以红色资源为“环”,拓宽“行走的思政课”育人格局
“点”上聚焦,特色资源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育才中学校陶行知纪念馆是全国第一所在中学校园内建成的名人纪念馆,建筑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面向公众免费开放。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行知文化”为基调,多维度展示陶行知生平及其教育救国思想。充分利用纪念馆阵地优势,组织青少年开展“学行知文化,植家国情怀”“学思践悟二十大——行知党建学陶研陶主题实践”等系列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让广大青少年通过思政教育增强爱国主义情怀,引导青少年把实现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之中,把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行。举办“重走行知路”少先队员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通过了解活动背景、观看爱国影片,赓续红色血脉。
“线”上连接,精品资源发挥教育引导作用。串联重庆建川博物馆、周贡植故居、刘伯承六店旧居、九龙铺机场、冯玉祥旧居等红色景点,设计推出以“抗战兵工记忆”“光辉的印记”“历史的见证”为主题的3条建党百年精品旅游线路,策划“不忘初心·红色足迹之旅”纳入九龙坡区“十大特色主题游”面向青少年宣传推广,其中重庆建川博物馆—刘伯承六店旧居—周贡植故居一线入选重庆红色旅游精品线路。迄今为止,“行走”人数50余万人次。
“面”上聚合,红色资源发挥宣传普及作用。建立革命纪念馆、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与辖区学校、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城乡社区的共建共享机制。加强辖区各类党员教育培训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民族团结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青少年教育基地的整合使用,做好各类纪念馆与农家书屋、镇街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管理使用,在中小学师生中广泛开展红色资源进校园、校园师生进红色资源等互进“行走”活动。打造23个“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打造陶行知纪念馆、“思政空间”等28个校园思政文化馆群。
以红色课程为“环”,提升“行走的思政课”育人价值
“行走的红色课程”。充分利用重要传统节日、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发挥礼仪制度的教化作用,在周贡植故居、刘伯承旧居规范开展升国旗仪式、入团入队仪式,增强青少年对党和国家、对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邀请建川博物馆樊建川、重庆曲艺表演艺术家吴文等“名嘴”走进红色基地为青少年分享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邀请刘伯承元帅次子刘蒙少将、革命烈士陈宗尧孙女陈彦霖、周贡植第五代玄孙蒋乐隽等讲述革命事迹、弘扬革命精神。
“线上的红色课程”。完成3个网上博物馆建设,促进“云展览”、短视频、在线直播、H5、全景VR等可视化呈现。创新运用全景技术展示各红色资源新面貌,利用720°VR摄录景区、景点全景,并配以每个点位的语音介绍,配合手机扫描,形象、全面地为青少年展示红色文化,累计浏览量超100万人次。开发智能导游导览系统,重庆建川博物馆、刘伯承六店旧居开通“云展馆”,实现智能导览。
“编辑的红色课程”。编纂《口述九龙坡党史》《图说九龙坡党史》等一批红色书籍,出版87期《重庆陶研文史》(季刊),以及《抗战时期育才学校美术教育文献集》《抗战时期育才学校音乐舞蹈教育文献集》。这些期刊已成为“行走思政课”的重要载体。打造《周贡植对中国革命的三大贡献》《战斗在黎明破晓时——解放九龙坡》等8门党史学习教育精品课程;开发“廉润童心”“红色种子故事树”等35个红色校本课程,创新编写《永不褪色的党旗红》等红色校本读物,助推思政教育走深走实。
红色队伍为“环”,凝聚“行走的思政课”育人合力
教师队伍选优配强。实施“2531”名师工程,选树99名思政课名优教师,选优配强思政课专兼职教师2552人,完善思政课特聘教师制度,深入开展名师示范课、青年汇报课等课例活动,引领思政教师专业发展。健全思政教师入职培训、专项培训、提升培训全链条培训体系,完善思政教师“青蓝结对”“名家引领”“导师帮带”机制,2022年与部分科研院所联合开展思政教师线上线下培训672场次,整体提升思政教师水平。
在校学生尽展风采。在全区范围内实施“小小志愿者”实践成长项目,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动员铜罐驿实验学校、鹅公岩小学、歇台子小学等学校组织校内选拔比赛,筛选出35名优秀少先队员组建成区级“小小志愿者”实践成长总队,4支“小小志愿者”实践成长学校分队,利用重要时间点和节假日,到辖区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场馆开展志愿讲解活动,以“沉浸式”方式体验思政教育实践活动,进而提高思想道德意识。
典型模范言传身教。组织新四军老战士万众一、“江姐”战友李玉珍等革命先辈,一等功臣刘勇、“五老”党史故事团成员、“榜样面对面”成员为青少年宣讲英雄模范、时代楷模、优秀共产党员故事等226场,让红色文化走进青少年、引领青少年,铸牢青少年成长成才的思想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