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反腐倡廉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反腐内参

重庆援藏纪实,援藏精神闪耀高原之巅!

发布时间:2023-09-24 11:54:32 作者:admin   来源: 七一网

  

  对口支援西藏工作,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出发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自1995年起,来自重庆的首批援藏队伍踏上高原,对口支援西藏昌都市及所辖芒康县、类乌齐县、察雅县,一批批巴渝儿女奔赴雪域、接续奋斗。28年时间,他们给雪域高原带去了什么,工作生活得怎样?就在前两天,9月13日,重庆代表团又一次抵达昌都,开启为期三天的对口援藏考察活动,跟随我们的记者,来体验这一路的所见所感。

  

  援藏工作纪实:

  “让当地老百姓生活得更好”

  13号上午11点半,代表团抵达全世界第二高、海拔4334米的西藏昌都邦达机场,然后马不停蹄赶往此行目的地。在类乌齐县产业园区,这家从事青稞酒生产的公司曾因产品销路、运营管理等问题,被转产止损,在重庆市援藏工作队的主动对接下,企业起死回生。

  

  在类乌齐县桑多镇恩达村,从2011年开始,重庆市第六批援藏工作队在当地实施新农村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接续努力下,当地161名群众搬进新居,平措曲措一家就是其中之一。她告诉记者,他们家现在住上了更好的房子,一年人均收入有18000多,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恩达村另一位村民达瓦平措感叹道,现在有水有路有新房,生活比以前好太多了,非常感谢重庆人民的援助。

  

  类乌齐,藏语里是“高山”的意思,平措曲措一家,就在大山里的恩达村。这个美丽的藏族村落还有座“重庆广场”,那里也成为了当地藏民们跳舞休闲爱去的地方,是友谊和团结的象征。几天时间里,代表团走进城镇乡村、产业园区、学校医院,各个项目推进得怎样,我们继续关注。

  援藏工作纪实:

  牦牛与远方 对口支援结“新果”

  坐落于群山之间,独特的气候,孕育了类乌齐优良的自然生态禀赋。类乌齐县滨达乡央宗村有养殖牦牛的传统,在重庆倾力帮助下,村里建起了牦牛育肥基地,形成了“保种—扩繁—育肥—加工”养殖销售全产业链条。重庆援藏干部、类乌齐县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柯贤锋告诉记者,他们建立了长期的对口帮扶机制,每年邀请相关专家团队来类乌齐调研,开展技术指导。

  

  科技的加持,带动当地百姓持续增收。在医疗、教育等领域,对口支援工作也在稳步推进。自开展“组团式”医疗援藏以来,重庆累计选派7批、121人次医疗人才,援助资金近1.2亿元,支持昌都当地医院发展。

  

  重庆市第七批“组团式”医疗援藏队队员、昌都市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程强说, 他们还建立了“师带徒”的机制,加强对藏区本地医生的培训,全方位提升本地医生的理论和实操本领。重庆市援藏办副主任冉耀东表示,将在产业、就业、医疗、教育,交流交往交融方面加大投入力度,让更多的项目进村入户,使基层群众有更深的获得感、幸福感。

  

  28年来,重庆先后派出10批612名援藏干部人才,累计实施援藏项目1060个,投入资金物资36.86亿元。从“输血”到“造血”,产业上,帮助建立特色产品种植收购、科技研发、精深加工、市场营销产业链条;医疗服务体系方面,帮助当地医院基建和设备配置快速发展,建立“师带徒”等制度,填补藏东地区医疗领域不少空白,还为当地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工作队;教育方面,累计选派90名优秀教师援助昌都。今年9月开学,昌都市第一高级中学还推出“云课堂”,重庆巴蜀中学老师同步授课,让学生们拥有了重庆与昌都两地的“双师”。当然,“双师”都是来自重庆的优秀老师。

  援藏工作纪实:

  “对孩子们的爱,是我最大的动力”

  “云课堂”,教室屏幕的那头,是重庆巴蜀中学的老师,屏幕的这一边,昌都一高高二6班教室里,是援藏教师,来自璧山来凤中学的雷洪兰。按照教育援藏工作的安排,援藏教师每三年一轮,而雷洪兰却已在这里授课4年。去年,雷老师回到重庆老家后,又再次申请跟随教育援藏队回到了学校,她舍不得这片投入心血的雪域高原。

  

  高二学生杨盛霞说:“上课有时候会觉得课程很枯燥,但雷老师总能够以一些诙谐的语言给我们带来乐趣,上课的方式很新颖。”在另一位学生洛松达吉看来,雷老师人很好、很温柔、脾气好,有什么问题都给他们指出来。

  为学生们细心拟定教学计划,扎实推进的同时,雷洪兰把每一位学生们都看做家人,因为不少孩子都住在学校,很少回家,雷老师与大家交心谈心,答疑解惑。慢慢的,她成为孩子们口中的“兰姐”。“每次一走进教学楼,他们看到我,很远就喊兰姐、兰姐,我感到非常的亲切,而且听起来也挺感动的,我觉得高原的的确确需要我们这些老师”,雷洪兰说。

  

  正是有无数的“兰姐”,让雪域高原上的重庆援藏之路越走越实。重庆第十批援藏干部、昌都市民政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程健在接受采访时说:“为什么援藏,援什么,怎么援?通过一年的援藏,我找到了答案!这一年里,我们协调第十批援藏的全体队员前往昌都市儿童福利院,与30个爱心家庭227名儿童结对认亲,建立起了长期结对帮扶机制;协调重庆市民政局支持320万元,实施开展了手足伤残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天籁之音筛查救治援助,迄今已筛查1341人,救治了270人;我们还大力开展社工服务“助在身边”,协调引入重庆江北春天社工中心落户,成立了昌都首家社工中心并建设运营首批46家社工站,吸纳了西藏本地大学生133人就业,这个典型案例还受到民政部的肯定与宣传。接下来,我们将持续擦亮‘渝昌民心汇’援藏品牌,努力为援藏事业奉献智慧力量。”

  

  一次援藏行,一生援藏情。“世界屋脊”西藏之美,配得上所有的赞美,而更让人心生敬仰的,是站在高原之巅,那群务实奉献的人。28年时间,一代代巴渝儿女接续奋斗,书写着这一篇篇援藏故事,种“团结树”、修“幸福路”、架“同心桥”、办“民生事”,这是一首镌刻记忆的赞歌,我们向每一支援藏工作队、向每一位援藏工作者致敬!


原文链接:https://www.12371.gov.cn/Item/635415.aspx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