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反腐倡廉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政务信息

渝中区:以党建之“新”强基层之“治”

发布时间:2023-10-18 01:00:39 作者:admin   来源: 七一网

  

  

  3元一碗的河水豆花、15元的“两荤两素”套餐……凭借实惠的价格和菜量,重庆市渝中区石油路街道民乐村社区食堂在今年6月一经营业便迅速“俘获”了居民的心,而人工收费与智能结算并举的付款方式,也为不同年龄段的居民、白领、新就业群体提供了购餐方便。

  “吸引白领等多元客群来社区食堂用餐,产生的收益也可用来补贴为老人提供爱心助餐服务的成本。”社区食堂负责人说。

  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群众幸福指数节节攀升。近年来,渝中区以实施“党建扎桩·治理结网”党建统领基层治理现代化改革为牵引,推动基层治理体系重构、流程再造、效能重塑。

  汇聚“新”力量

  

  9月25日下午,完成订单后,穿过林立高楼,“95后”骑手廖泽萌将摩托车稳稳地停在石油路街道煤建新村社区居委会门口,准备“回家”。

  这个“家”,名叫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之家,占地100多平方米,宽大舒适。

  暖黄色的色调、柔软的沙发、种类丰富的图书,温馨的陈设让廖泽萌从穿街过巷的紧张感中挣脱出来。她在手机上点开一部电视剧,一边看一边享用自己的“错峰”午餐。

  林立高楼内,有这样一方暖“新”地,体现的是渝中区党建触角的精度和服务发展的温度。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习惯的演变,快递、外卖等新就业群体快速壮大,但对其缺乏组织引导、专业服务等问题也逐渐暴露。如何让新就业群体有归属感,并为辖区基层治理出谋划策?作为新就业群体的聚集地,石油路街道首先“举旗”,给出解题思路。

  “成立新就业群体党组织以及相关工会,加大对新就业群体的关心关爱力度,引导新就业群体积极融入城市基层党建格局。”石油路街道党政办公室主任陈波称。

  2022年1月,石油路街道新就业群体党支部正式成立,这也是渝中区第一个新就业群体党组织。

  

  依托“‘石’说新语”等载体组织理论宣讲;打造暖“新”驿站,提供歇脚饮水、手机充电等15项服务;广泛开展节日慰问、联欢联谊、健康义诊等活动……党旗“导航”让这些新兴行业发展脚步更稳、底气更足,一个个有温度、有活力的红色“堡垒”在新领域建成。

  数据最能反映变化,据统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从最初加入工会的200多人,一年半的时间已增加至384人。一个个“新”成员适应新要求、投身新赛道,力所能及地反哺社会。

  廖泽萌就是其中之一。她一边利用空余时间参加街道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一边在短视频平台注册账号分享自己的骑手日常,做正能量宣传。

  如今,这位账号名为“哒哒妹”的山城妹子不仅凭借自己爽朗的笑容收获一众粉丝的热爱,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奋斗与成长历程走进大众视野,还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成为其他“新”成员对标学习的榜样。

  探索“新”机制

  “我们有个‘万能微信群’,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到群里反映,方便得很。”石油路街道民乐村社区立源地小区70多岁的老党员邓吉萍称。

  邓吉萍口中的“万能微信群”,是立源地小区网格微信群。

  为方便了解居民需求,石油路街道创新实施“居民吹哨、三长(网格长、楼栋长、楼层长)报到”工作机制——社区以居民小组为单位建立网格化服务微信群,确保居民能进群线上“吹哨”、“三长”在群里“听哨”。

  “社区干部只有十几个人,但要服务近万名居民,这是不现实的。”陈波称,“‘居民吹哨、三长报到’工作机制能更好地构建社区党委领导、多元参与的基层治理格局。”

  立源地小区有一处儿童乐园,里面的滑梯深受小朋友喜爱。但之前由于其他原因,滑梯下面沙坑里的沙被移走了,此后一直没有回填,留下一个空荡荡的坑。

  “小朋友在这玩滑梯时很容易受伤。”8月中旬,邓吉萍发现问题后立即将问题反馈至立源地小区网格微信群,并附上小朋友受伤的照片。

  “居民吹哨、三长报到”,民乐村社区党委副书记,同时也是立源地小区网格长的陈昊立即响应,第一时间前往小区查看情况、拍照记录。

  “后面我们联系了街道、物业公司一起来处理,因为涉及购买吸水砂,需要一定时间,所以我们限时物业公司在3天内完成整改,结果他们两天半就完成了。”陈昊称,“‘居民吹哨、三长报到’工作机制真正让群众身边的事有人办、马上办、能办好。”

  在此基础上,民乐村社区还探索实施“三事三色”为民服务工作法。

  “对收集到的民情需求进行分类,分为‘公家事’‘大家事’和‘自家事’,同时对这些事件进行‘赋色’,红色代表紧急、橙色代表较急、黄色代表一般。”民乐村社区党委书记何腾解释说,“这样就让事情的牵头处理责任人、轻重缓急一目了然。”

  目前,渝中区按标准划分网格866个,每个网格建立起以党员为骨干的网格长、楼栋长、楼层长“三长”队伍,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实现“新”蜕变

  

  “没想到自己住了几十年的老小区改造升级了。”从结婚、生子到抱孙子,在石油路街道石油路社区二普小区生活了20多年的肖启志亲眼见证了小区的改变。

  二普小区建成于20世纪90年代,小区内有8栋建筑,共204户居民,由于建成时间久远,居住人口增加,基础设施设备老化严重,车辆乱停乱放现象日益突出。

  老旧小区改造是城市更新的重要环节,一头连着民生、一头关乎城市发展。

  近年来,渝中区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着眼于群众关切,“对症下药”稳步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大力提升居民居住品质,助力“老破小”实现蜕变。

  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一个存续30多年的老旧小区来说,任何改变都意味着巨大付出。

  “最初不少居民不同意改造,他们担心改造后活动阵地会减少,也担心钱从哪里来。”石油路社区党委书记陈真珍称。

  为了打消居民的担忧,石油路社区因地制宜制订方案,充分发挥党建统领作用,按照“五个一点”(政府出资一点,企业投入一点,产权单位出力一点,居民参与一点,市场引入一点)原则,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合理出资。

  “‘居民参与一点’主要是电梯的加装。”陈真珍坦言,因为小区有着5层、8层、9层高的楼栋,且住户以老年人居多,大家对加装电梯的呼声非常高。社区党委顺应民意,抓住住宅增设电梯政策的“东风”,构筑自治力量齐参与的工作格局,让“独唱”变“合唱”。

  “小区改造最终受益的是我们这些住户,肯定要支持。”肖启志所在的楼栋总高9层,虽然已经年过七旬,但他还是常常跑上跑下做其他住户的思想工作。经过大半年的入户动员,最终居民共筹资36万元,顺利完成了电梯加装。

  整治外立面、维修公共建筑、合理规设停车位……如今的二普小区在保留原有历史文化的基础上,改善了小区居住环境,居民幸福感持续升级,不少因“上下楼不方便”搬离小区的居民又重新搬了回来。

  接下来,渝中区将以“八张问题清单”为重要抓手,全面提高党的领导力组织力,以打造具备适应和引领现代化能力的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为着力点,构建整体智治基层党建工作格局,推动基层党建全区域建强、全领域过硬。

  

  


原文链接:https://www.12371.gov.cn/Item/637211.aspx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