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铃铃……”5月8日一大早,一阵急促的铃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代法官,这些农户又跑到村委会了,情绪激动,我们说的他们不听,请快来一下。”电话是重庆市万州区恒合乡枫木村村支书黄晓华打来的,接电话的是万州区人民法院民一庭法官代元令。
农户们的烦心事得从2012年说起。那一年,枫木村101户农户将土地租给某农业公司种植果树,后农业公司退出经营,并拖欠了2022年以来的租金,农户遂向法院起诉。为有效化解纠纷,经过当事人同意,万州区法院将这批案件先委派给人民调解员姚俊诉前化解,并由代元令参与其中进行指导。
挂断电话,代元令和姚俊立即驱车前往枫木村。
“农户没拿到钱,怨气很大,吵得很凶,我都不晓得啷个办了。”在赶往枫木村的车上,姚俊很是担忧。
“这个案件确实很难办,如果直接判决,可能会引发上诉,甚至上访,最好是调解了。虽然难,但只要找准矛盾症结,再对症下药,也有化解的可能。”代元令说。
上午10时,代元令和姚俊刚走进村委会会议室,就嗅到浓浓的“火药味”。
“大家都冷静冷静,我们是专门来处理这个事的,请相信我们。”代元令稳住农户情绪后,让他们推选两名代表留下来,和农业公司负责人坐下来谈一谈。
“即使租金比种庄稼收益更高,你们也不愿意再将土地租出去了吗?”“你们真的宁可放弃这片果园的收益,也不愿承租农户的土地了吗?”姚俊先询问双方真实想法。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谁都不说话。
“看来双方解除合同的态度并不坚决,这个案子能调。”看到大家的反应,代元令心里有了谱。
“我们要农业公司支付租金,还有维权产生的误工费、交通费5万元。”“你们要解除合同就解除,误工费、交通费我们一分也不会给。”双方仍针锋相对。
“看来争议的焦点是误工费和交通费。”代元令说。双方未反驳,默认了。
“现在矛盾点已经找出,如果继续让他们一人说一句,这说到天亮都说不完,我们‘背靠背’调解要好些。”代元令与姚俊商量。
“拖欠租金,从法律角度来说,你们确需承担违约责任,从公司利益角度来说,如果解除合同,你们前期投入不都打水漂了吗?换位思考,如果你们是农户,一直拿不到租金,心里肯定是着急的呀。”代元令对农业公司负责人劝说道。
“大家这些年不光有租金,农业公司还提供了除草、采摘等工作,大家在家门口就能挣钱。如果真的解除合同,你们会少一大笔稳定可观的收入,希望大家念着农业公司这点好,和他们好好商量。”姚俊给农户分析合同解除的后果。
言之有理、于法有据。在两人的释法析理下,农业公司负责人与农户代表的态度缓和了下来,大家重新坐到一起。接着,代元令与姚俊提出了大家都满意的调解方案:双方继续履行原合同约定,农业公司当场兑付20余万元租金和误工费、交通费等损失,剩余的也按照此方案履行。
“调解工作不能畏难,再复杂的案子只要找到突破口,都有可能调解成功。调解,一定要像代法官一样,站在当事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找到调解方向。”解决完这次纠纷,姚俊在日记本上写下感悟。
成功化解完101户农户土地流转纠纷后,这事还不算完。7月13日,代元令现身全区人民调解员培训会,给200多名人民调解员分享了此次调解经历:“面对群体性纠纷,我们摸索总结出‘选、问、讲、提、促’五步调解法。选,在众多当事人中选出德高望重、具备话语权的代表;问,通过询问当事人,引导他们说出最真实的想法;讲,站在当事人角度,讲明利害关系,分析利弊;提,在讲清利害关系后,根据当事人反馈,提出合情合理的调解方案;促,提出调解方案后,征求当事人意见,再次对调解方案进行微调,最终促成和解。”
“像这样的培训有很多,万州区法院定期组织人民调解员培训,指派法官到辖区52个乡镇街道,通过集中授课、座谈交流、案例评析等方式,传授调解经验,还定期邀请人民调解员一道巡回审判,观摩庭审,现场沉浸式学习调解技巧,以此提高人民调解员矛盾纠纷化解本领,促进基层社会治理从化讼止争向少讼无讼转变。” 万州区法院立案庭庭长曾途告诉记者,今年以来,该院组织人民调解员培训30余次,邀请人民调解员参与巡回审判10余次,参训人民调解员达3000人次。
不仅如此,万州区法院还线上推动92家基层调解组织、263名人民调解员进驻解纷平台。66名法官通过“一街镇一法官”“一庭两所”工作机制,指导人民调解,不断增强人民调解员的专业素质。
据统计,2023年上半年,万州区法院指导人民调解员参与调解案件7866件,调解成功4604件,新收一审民事、行政案件下降14.42%,切实促进矛盾纠纷止于源头、止于前端、止于基层。“万州区法院积极主动加强对人民调解的指导,主动融入诉源治理大格局,努力将纠纷止于未发。”重庆市人大代表刘召奎在接受采访时说道。“未来,万州区法院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延伸审判职能,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实现辖区内‘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万州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陈忠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