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鸣的机器来回穿梭,忙碌的农户步履匆匆,饱满的稻谷颗粒归仓……风吹稻浪,沃野流金,眼下正是农忙好时节,一年的收成将在晚稻抢收工作结束后得以估算,对于春华来说,今年依然是一个值得期待的“丰年”。
10月16日,春华镇农户操作农机,抢收晚稻
春华种田,越种越甜,“现在种田很简单!”龙王庙村的“新农人”柳涛尝到了种田的“甜头”,看着家里新建的小洋楼,柳涛笑容满面,“对我来说,在‘家门口’种田一年下来收入比外出务工高得多。”
十年前刚回乡的柳涛,认为种田很难、很苦,“那时村上农业机械化程度低,从收割到收仓,一袋谷子到手至少要经历五道工序。”传统耕种方式劳动效率低、强度大、效益低,在柳涛的记忆里,没有水稻烘干设备的那几年,粮食生产最让他头疼的环节就是晾晒稻谷,“有一年夏天,稻谷快晒干的时候不巧碰上了一场大雨,雨势太急,来不及收仓,只能重新晾晒,再次晒干后也没法作为商品粮出售,全部做成了饲料粮。”
“白忙了一场”的柳涛因此决心放弃种田的“老把式”,通过机械化完成农业生产迭代升级,2014年,他乘着助农政策的“东风”,一口气置齐了粮食生产全流程所需的机器设备。十年下来,柳涛从乡亲们眼中手脚麻利、能吃苦的“毛头小子”,成长为了丰群农机合作社负责人,他对种田的看法,也从“很难、很苦”变成了“很简单、很值得”,“尤其是去年,合作社的营收开始大幅提升,以前是稳步增长。”
柳涛的合作社能驶入发展“快车道”,得益于去年长沙市粮食生产“四高”综合示范区落户春华。据悉,柏连阳院士团队全程负责该项目的建设和技术指导,龙王庙村就位于示范区内。不仅越来越多零散的“小田”被拼成了整块的“大田”,更方便农机操作,专家还指导示范区内农户科学选择潭两优83等品种,并在病虫害防治、控草等方面给予技术指导,多措并举帮助农户降本增效。
长沙市粮食生产“四高”试验示范区(春华镇)
如今,走近长沙市粮食生产“四高”试验示范区(春华镇),可以看到智能虫情测报灯、智能孢子监测仪、高集成农业气象站等矗立其间,通过智慧农业平台,管理人员和农户可远程实时查看气象环境、土壤肥情、水源灌溉、作物长势、病虫害趋势等信息……这些智能设备的应用,让田间有“耳目”、云端有“大脑”、地里有“医生”。“在院士的支持下,我们合作社粮食亩产增长了近300斤。”柳涛算了一笔账。
从曾经的“孤军奋战”到现在院士领衔的“最强大脑”专家团队为稻田“把脉问诊”,给予技术指导,“柳涛”们的“钱袋子”越来越鼓,目前,龙王庙村已流转土地3100亩,双季稻亩产千余公斤。
透过龙王庙村这个“窗口”,可以看到春华农业正“芳华”。目前,长沙市粮食生产“四高”试验示范区(春华镇)已扩面至3400亩,隆平好粮社会化服务中心一期完成建设并投产,全国领先的智能育秧工厂基本建成,全产业链的智慧数字田园中心加快推动,国家杂交水稻试验基地启动建设。在坚持“种业小镇、数字田园”发展定位的基础上,春华镇依托柏连阳院士团队工作室、水稻镉治理技术平台、邹学校辣椒育种试验基地等院士农业平台,加快打造种业创新高地,擦亮省级“种业小镇”招牌,全镇落户种业企业和机构已有22家。
“我们村每年底会随机抽取田地,实地测产,适当给予胜出的种粮‘大户’奖励,调动大家生产积极性。”提及年底村上组织的产量比拼,柳涛信心满满。未来,龙王庙村将继续整合全村农业资源,依托“农小星”品牌提高粮食产业附加值,带领更多村民在“家门口”找到致富“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