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知道几十年前,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邓颖超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是怎么办公的吗?你们知道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同志在这里住了40多个日夜,他是如何成功指挥上党战役,作出向东北进军的重大战略部署,并于此地重书名篇《沁园春·雪》的吗?游客朋友们,请拿出手机扫一扫,来一场时空穿越吧!”
11月9日,位于重庆市渝中区红岩村52号的红岩革命纪念馆内,在讲解员的指引下,一众游客纷纷拿出手机扫描馆内张贴的二维码,历史跃然眼前,山城的红色记忆重现。大家借助馆内的数字技术手段,穿越时空,近距离感受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风貌。
重庆作为红岩精神的发祥地,留下了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旧址、周公馆、桂园等众多红色遗址遗迹。近年来,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积极探索运用数字技术提升参观体验感,使红色文物展示更加鲜活生动,红色文化传承更加深入人心。
在红岩革命纪念馆内,能“扫”的,不仅有码,还有其他物件。“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游客打开手机扫一扫办公桌,手机屏幕上,便会出现由特型演员扮演的毛泽东同志书写并吟诵《沁园春·雪》的场景,这里用的正是AR增强现实技术。
如果说扫描二维码是让游客主动发现历史,那么全息投影、3D建模、VR等技术则能让游客身临其境,“参与”历史。在红岩革命纪念馆的数字体验厅里,游客戴上VR眼镜,便能穿梭于20世纪40年代重庆的街头巷尾,报童的叫卖声、小贩的吆喝声、纤夫的号子声、长江的浪涛声不断在耳畔回响。
在红岩革命纪念馆的红色故事展厅内 ,一面栩栩如生的油画墙引人注目。这是依托馆藏油画《周恩来和他的朋友们》打造的数字展示交互屏。这块长7.2米、高1.4米的交互屏,展示了近百名人物画像,包括了几乎所有抗战时期在重庆与周恩来同志有关的重要人物。只要点击屏幕上的人物,其生平简介、系列照片便会出现在旁边,画面上的人物立刻鲜活起来。游客还可以通过手机扫码进行分享、点赞。
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这套数字展示交互系统以传统油画为展示内容,进行高精度数据采集和内容制作,将主题创意、空间设计与数字展示技术相融合,综合运用数字展示与系统集成技术,为游客提供多人同时深度交互观展体验,游客可近距离、全方位感受文化魅力。
在红岩革命纪念馆大厅一角的红岩文物多维信息展示平台,多名游客驻足于此。“饶国模收藏的景泰蓝花瓶”“宋绮云使用的白瓷酒杯”“张学云送给妻子的礼品盒”……轻触屏幕,一件件文物跃然眼前。滑动手指,文物随之转动,点击放大按钮,文物表面的花纹、字迹,乃至细微裂缝都清晰可见,游客们大呼“神奇”。而在纪念馆内的《新华日报》期刊查询系统上,还能阅读抗战时期在重庆发行的这份党的机关报刊登的内容。
每件文物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无价之宝。这些文物有了数字化空间的复制载体,文物信息得以永久保存、永续利用。
提升城市凝聚力,促进以文化人,助力在共同富裕中实现精神富有是博物馆的使命。近年来,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始终将信息化建设作为博物馆工作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先后实施了《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数字化保护项目》和《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可移动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通过运用弧幕投影、全息投影、VR、AR、裸眼3D等技术,打造《红岩记忆》数字体验厅,将红岩历史与数字科技深度融合,为观众带来沉浸式观展体验,其中,《周恩来和他的朋友们》数字展示交互系统,入选国家文物局“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优秀成果。
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还综合应用系统集成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数字采集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等现代技术手段,整合博物馆各类数据资源,进一步创新管理模式,提升保护手段,提高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博物馆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研学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