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兴衰系于制,民之安乐皆由治。
近年来,重庆市江津区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指示精神,紧扣“141”基层智治体系建设,坚持党建为统领、网格为依托,遇事好商量,“津”事就地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成功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全区“民转刑”案件逐年下降,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常年保持在98%以上,群众安全感指数达98.76%,以“三会”解决“三事”经验做法获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成绩的背后,是江津基层治理的不断探索和智慧实践。
坚持党建统领 汇聚基层治理强大合力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不论社会如何变迁,坚持党的领导始终是“枫桥经验”的不变灵魂、根本保证。
如何为基层治理注入“红色细胞”,激发基层治理活力?近年来,江津区不断强化党建统领基层治理,按照“141”工作要求,以基层治理指挥中心为中枢,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积极调动各方面力量有序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中来,着力构建党委重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生动局面。
优化治理组织体系。坚持基层党建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出台江津区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六项行动,设立江津区党建统领基层治理工作联席会议机制,由区委主要领导担任召集人,建立起党委统揽、专门机构牵头、职能部门配合、各级党组织联动、群众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党建统领、多跨协同基层治理新体制。此外,创新设置城市小区特色支部、网格支部、微网格(楼栋)党小组,把党的组织体系与网格、单元建立相应匹配,横向链接住宅小区、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多方党组织网络,构建起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网状覆盖的组织体系。
汇聚治理工作力量。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扎实开展在职党员“双报到”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引导党员主动到社区亮身份、领岗位,推动干部下沉网格、小区参与基层治理。今年以来,全区8000余名在职党员回社区报到,认领纠纷调解等基层治理志愿服务岗位9200余个,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15872件。
同时,坚持党建带群建,构建“街道—社区—网格”三级群团站点,建立“职工法律之家”“津新驿站”“妇女儿童维权站”等议事协商场所,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党群服务资源、团员青年力量、青年志愿者等群体深度参与基层治理。
“枫桥经验”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大经验,其核心在于走好群众路线,发动和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
近年来,江津区大力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走深走实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积极拓宽基层各类群体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建立完善“积分制”“院落制”等群众参与形式,创新搭建乡情茶话、村民说事点、协商议事堂、讲理坝等议事平台,着力打造群众广泛参与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切实让群众在基层治理中“唱好主角”。
坚持网格化依托 构建矛盾调处“前哨沿”
网格是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从维护社会治安到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从服务群众多元需求到服务企业经济发展……网格连着民生,系着民情,凝聚民心。
江津区紧紧围绕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持续健全完善“一中心四板块一网格”基层智治体系,全力推动网格治理实体化、实效化、实战化,推动实现“网中有格、人在格上、事在格了”,使其成为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提升治理水平的重要法宝。
划小网格单元,因地制宜优化网格治理结构。着眼解决协商半径过大问题,坚持“就近、灵活、有效”的原则,探索构建“最小单元”,按照50—80户为标准,整合民政、城管等各类基层网格,建立楼栋、院落、楼层邻里、“十户联防”等微网格10620个,形成“村社区—小区网格—楼层楼栋微网格”治理体系。同时,推动党支部书记、党小组长兼任网格长、单元长,实现“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有效提升网格队伍的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
新建专属网格,“两网”发力推动网格服务全覆盖。以创新网格化服务管理为着力点,在城区按照行业属性划分商铺、机关企事业、教育培训、医疗卫生等四类专属网格,专属网格根据自身行业特点分类明确其职能职责,实现居民网格、专业网格“两网”无缝对接、全面覆盖。专属网格建立以来,推动城区刑事案件发案数、纠纷类治理案件发案数和信访总量与2022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34.5%、9.43%和60%。
赋能网格治理,以数字化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强化信息化支撑,打造“指挥中心+大数据+网格化”治理模式,线下整合机关干部、社区民警、小区在职党员、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力量,精准摸排网格人、地、物、事、情,动态采集“一标三实”信息,及时感知矛盾纠纷;线上由网格员将数据情况接入基层治理平台,指挥中心对矛盾纠纷、群众诉求等事件进行限时回应,实现一站式接收、科学分类、闭环处置,目前已形成“1分钟”响应、“5分钟”到达、“10分钟”反馈处置情况,有效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早、化解在小。
今年以来,江津区加快实施党建统领网格治理、党建统领基层治理现代化改革,均取得亮眼成绩——大力推动“一中心四板块一网格”基层智治体系建设,网格优化调整率、党组织组建率和社区专职网格员配备率均动态保持100%。
如今,在江津,党建统领的这张“红色网格”夯实了“141”基层智治体系的“骨骼肌理”,丰富了“全民参与、社会协同”的治理新实践。
坚持民主协商 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如何通过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提升“141”基层智治体系治理效能?
江津区以一体化治理智治平台为依托,以网格化为根本,不断健全完善社会治理群众参与机制,引导群众通过民主协商表达诉求、解决问题,构建起“遇事好商量、有事好商量”的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新格局。
构建“三会”解决“三事”机制。搭建镇街联席会、社区评议会、网格邻里会“三级议事平台”,由党组织牵头,召集涉事人员和单位,常态化、规范化召开民主协商会议,通过共同协商“出主意”、多方联动“协同办”、张榜公示“大家评”“三步议事法”,着力解决“公事”“共事”“家事”,实现问题“发现—分析—解决—评价—反馈”全过程精准闭环解决。今年以来,1.5万件居民矛盾纠纷在村社和网格层级得到有效解决。
据统计,自“三会”解决“三事”运行以来,群众参与率由68.8%提升到100%,满意率由66.90%提升到99.78%。江津区各个街道各类矛盾纠纷数量同比下降35.2%。
构建大调解机制。用“调解出手”促进“群众握手”。健全区、镇、村三级调解机制、阵地和人手,做实区大调解中心、16个行业调委会,规范运行30个镇街调解室和301个村居调委会,配备派出所专职调解员、镇街专职调解员、道路交通领域专职调解员140人。与此同时,完善诉调、警调、访调、复调、检调、行调“六调联动”和“一庭两所”对接机制,规范“321”闭环调解和司法确认程序,让调解逐渐成为群众解决矛盾纠纷的首选,近3年调解总量翻了一番。
此外,建立“受理登记、引导分流、移交调处、跟踪回访”调解全过程闭环机制,创新网上全程调解新模式,实现线上线下“双网式”调解。今年以来,排查矛盾纠纷30041件,化解29364件,化解率97.75%,其中基层化解29132件,基层化解率96.97%,实现“信访总量明显下降,民事诉讼案件明显下降,群众满意度上升”。
构建院坝协商机制。将“群众有事找政府”转变为“政府主动来办‘事’”,全力推动党员干部下沉到一线,广泛开展下访接访,积极征集群众意见建议、开展宣讲、解读上级文件政策、会议精神,现场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反馈群众反映问题的办理情况、组织群众集思广益互帮互助,提升企业、群众、基层的获得感。今年以来,共召开院坝协商会4000余场次,干部群众参与6.3万余人次,累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近3000个。
未来,江津将继续用好新时代“枫桥经验”这个基层社会治理的“长治之策”,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为全市平安重庆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江津力量,形成一道新的亮丽“枫”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