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国看上海。
上海是党的诞生地、是初心的始发地;上海是改革的前沿、是开放的门户;上海浓缩着近代中国的沧桑巨变,上海激荡着奔涌向前的磅礴之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上海考察调研,连续5年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上海代表团审议,作出重要指示,交办重大任务,赋予重大使命,为新时代上海高质量发展把舵领航。
2023年10月28日,“沿着总书记的足迹——高质量发展看上海”全国党刊全媒体主题调研采访团走进上海,深入奉贤、松江、杨浦三区,近距离感受上海牢记殷殷嘱托、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打造干事创业热土、幸福生活乐园的生动实践。
第一乐章:“奉贤”之问的“贤美”作答
奉贤地处上海南部,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相传春秋时期,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的言偃(既言子)曾到此讲学,乡民取“敬奉贤人”之意命名为“奉贤”,意为“敬奉贤人、见贤思齐”。
2017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专门问及“奉贤”两字的含义,既让奉贤之名传遍神州,更让“敬奉贤人、见贤思齐”的历史佳话呈现出时代的蓬勃朝气与盎然生机。
为答好“奉贤”之问,奉贤区从“贤”字落笔,大力弘扬“贤文化”,同时在“美”字上做文章,实施“美育工程”,发展“美丽”产业,用心打造“崇贤之地,尚美之城”。
2023年9月28日,展示圣贤言子生平事迹、传播奉贤人民见贤思齐人文精神的言子书院正式启用,成为奉贤区新的文化地标。
言子书院坐落于奉贤新城中央生态林地,原是奉贤区金海街道三长村旧址。书院建筑以纯白色为主,四周是郁郁葱葱的密林,从天空俯瞰,仿佛是碧水青山间充满诗意的留白,让人感觉纯洁而悠远。
2000多年前,言子不顾年迈来此传学。如今,言子书院在此落成,这既是对“贤文化”的传承,更是对“贤文化”的发扬。
与言子书院同处一片树林的,是奉贤区另一座文化殿堂——九棵树(上海)未来艺术中心。
“奉贤虽然位于桥都水乡,但过去这里是一片荒林,没有一点现代城市气息,与艺术更不沾边。”九棵树(上海)未来艺术中心讲解员刘亚然说,“现在,这里已经是奉贤区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综合体,是国内第一家A级人文生态综合剧院,也是南上海首屈一指的文化中心与艺术地标,国际范十足。”
在文化发展上,奉贤区坚持通过与世界优秀文化交流,激发本地文化创作活力。九棵树(上海)未来艺术中心秉持奉贤开放包容的态度,邀请多名国际“文化大咖”担任“文化使者”,积极引入世界知名作品和优质国际文化活动。自2019年正式运营以来,这里上演过《天鹅湖》等世界经典剧目,举办过迪士尼公主交响音乐会、久石让·宫崎骏动漫作品视听音乐会等,邀请过世界顶级乐团——英国皇家爱乐乐团及世界钢琴巨星马克西姆、郎朗等到场演出,还举办过北欧音乐生活节等展演活动,以国际风范和东方神韵助力奉贤区乃至整个上海市文化软实力提升。
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奉贤”之问以来,奉贤区着眼提升全民审美水平、创美能力,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探索实施全域“美育工程”,不断丰富和拓展“贤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举办传统文化节,让文明礼仪成为一种习惯;构建“奉文育贤”德育课程体系,帮助学生系好求学生涯的第一粒扣子;搭建覆盖区、街镇(开发区)、村居(园区、企事业单位)的三级美育教育培训体系,吸引20余万市民参与网上修身注册培训;成立“美育讲师团”,以志愿者身份深入各行各业开展形式丰富的知礼、明德、尚美培训活动……在奉贤,美育的价值理念飞入寻常百姓家、覆盖贤城各角落。
此外,奉贤区还注重推动精神之美向产业之美延伸。
近年来,奉贤区聚焦“美丽中国”“健康中国”战略构想,把自身优越的自然禀赋与坚实的产业基础有机整合,聚焦化妆品、药品、食品“三品”重点领域,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坚持强化关键配套、放大服务效应,以国际化视野打造美丽健康产业的“硅谷”——“东方美谷”,形成多业共生共融共赢的美丽健康产业联盟。目前,区内已经聚集了一大批国际国内知名的优质企业,各类品牌超3000个。
如今,奉贤区的美丽健康产业产值规模近500亿元,“东方美谷”品牌价值达287亿元。随着产业集中度、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不断提升,“东方美谷”已经成为代表上海乃至中国美丽健康产业走向国际舞台的一张重要名片。
未来,奉贤区将坚持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践行“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和“奉信、奉贤、奉献”的城市品格,持续丰富拓展“敬奉贤人、见贤思齐”的时代内涵,不断增强贤美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以打造美丽宜居的活力之区、令人向往的未来之城的实绩实效回答习近平总书记的“奉贤”之问。
第二乐章:创业之人与创新之城的“双向奔赴”
“来来来,到G60来;去去去,到G60去”,这是松江区打造众人青睐的人才发展生态的生动写照。
G60是沪昆高速的代码,也是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简称。2016年5月,松江区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工作期间对松江发展所提重要要求为“指路明灯”,立足沪昆高速松江段企业分布的实际,启动G60科创走廊建设,并在经历两次迭代升级后,于2018年6月依托G60高速和沪苏湖高铁等交通大动脉,形成串联起上海松江,江苏苏州,浙江嘉兴、杭州、金华、湖州和安徽宣城、芜湖、合肥九地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
作为这一走廊策源地的松江区,欢迎人才“用脚投票”。
“90后”青年创业者李一诺毕业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计算机科学媒体艺术专业,2019年回国后来到松江区创办了上海智脑科技有限公司。李一诺率领团队深耕智慧养老领域,围绕居家、健康、安全和生活四个重点,面向老年人打造全方位的健康管理、安全保障和生活协助服务体系。
“之所以选择松江,主要是看好松江的发展前景。从产业和资源配套方面看,松江区作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策源地,吸引了大量的企业落户,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李一诺说。
2021年底,松江区人才服务中心得知李一诺有落户需求后,立即与其联系,指导办理落户,并派专员上门服务,现场受理申报材料,仅6个工作日就通过了审批。
“来到松江,包括落户政策,对人才的公租房供应,创业环境和生活环境都给我提供非常大的支持。”李一诺由衷地讲到,“作为新松江人,今后我要更加努力工作,为松江未来的发展贡献力量。”
李一诺的选择并非个例。2021年,松江新城应届硕士毕业生落户人数占上海五个新城总量的42%;2022年,留学生落户松江人数同比增长442%;今年以来,松江人才落户同比增长42%,留学生落户中一半以上毕业于世界排名前100院校。
相比个人,企业对人才发展生态的优劣更有感知力。
“通过政府的人才政策和精准服务,创远仪器解决了重点人才落户、购房、租房、子女教育等问题,让核心人才放开包袱,专心搞科研。”总部位于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松江5G产业基地的上海创远仪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冯跃军感慨地说。
“松江的营商环境非常好,对人才、科技创新都非常重视,与公司的发展思路非常吻合,所以我们选择把上海的运营中心落户在松江。”全国医学影像领域头部企业浙江飞图影像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利荣表示。
在松江优化人才发展生态实践的带动下,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进一步完善相关人才服务体系:轮值举办G60人才峰会,成立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发展联盟,出台互认互通人才18条政策,推出高层次人才异地服务机制,建立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推动人才档案审核互认互通等。数据显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人才集聚态势日趋明显,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截至目前,九城市已集聚各类高层次人才、专业技能人才超1190万人,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超4200人,高等院校196所,院士工作站652个,博士后流动站913个。
在G60科创走廊上,人才与城市的双向奔赴与良性互动必然擦出科技创新的闪耀火花。
上海羿弓精密科技有限公司于2017年12月20日落户松江,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重要平台和松江新城建设的政策加持下,总经理赵苇航带领团队,不到4年即攻克了两个目前国内企业久攻不破的超难项目——工业机器人用高精密RV减速机和新型氢气隔膜式压缩机。两个项目不仅可以实现进口替代,给中国提供一个“羿弓方案”,也给世界提供一个“中国方案”。
G60科创走廊企业、上海百功半导体有限公司经过数年的自主研发,成功发布“天璇一号”新架构10G光通信终端控制芯片。“天璇一号”凭借其超高的性价比在这个壁垒森严的技术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有望改变目前全球光通信芯片市场格局。公司预计,其产品在3年时间内将占据国内外此类市场15%—20%的份额。
……
如今,以松江区为策源地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既是吸纳海内外高水平人才的“强磁场”,也是加速人才与其他科创要素融合质变的“催化剂”。面向未来,松江区委书记程向民相信,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枢纽作用会进一步凸显,还将带来高质量发展的几何级数的增长。
第三乐章:人民城市的幸福“范本”
百年棉纺厂改造为上海国际时尚中心、原远东最大火力发电厂改造为灰仓艺术空间、历史建筑永安栈房改造为世界技能博物馆、老上海烟草公司机修仓库改造为“空中花园”绿之丘……
在杨浦滨江,随处可见重新焕发勃勃生机的工业遗存,历史底蕴与现代活力在此交相辉映,生态之美与人文之光在此和谐相融,漫步黄浦江畔,感受着暖阳与微风,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杨浦滨江是中国最早的工业基地之一,沿江曾密布着几十家工厂,包括我国第一家现代化水厂、第一家发电厂等中国民族工业的10余个“第一”。然而,随着上海城市功能调整,杨浦滨江传统工业被逐步淘汰,昔日荣光褪去,传统滨江工业带沦为滨江“工业锈带”,连片的旧厂房还将生活社区与黄浦江阻隔,附近居民“临江而不见江”。
党的十八大以来,杨浦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杨浦滨江生产岸线向生活岸线、生态岸线、人文岸线转型,将工业遗存打造为公共空间,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曾经的“工业锈带”已变身成为休闲“打卡”的“生活秀带”。
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来到杨浦滨江,对杨浦区科学改造滨江空间、打造公共休闲活动场所的做法表示肯定,并提出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
4年来,杨浦区将人民城市重要理念融入城市更新的血液之中,坚持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用最优的供给服务人民,坚持人民至上,奋力书写好人民城市这篇大文章,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
站稳人民立场,以“人民性”为本质属性。近年来,杨浦区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在站稳人民立场中抓落实,不断拓展社会治理的广度、深度和温度。区民政局探索社会救助新模式,推出精准救助服务平台“温暖云”,通过大数据主动发现“沉默的少数”,实现“政策找人”,提升社会救助服务成效;五角场街道不断拓展“15分钟生活圈”的内涵和外延,以开辟“睦邻门”打通“共治之门”,全景式展现“五个人人”的生动图景;延吉新村街道探索打造“社区大管家”工作模式,通过联合接待、一门受理、专项咨询等三项机制,有效解决了住宅小区治理难题;殷行街道以数字化赋能社会治理,从智慧车棚项目、智慧养老项目到智慧矫正项目,展现出智慧社区的温度与成效。
集中人民智慧,以“人民建”为关键路径。杨浦区始终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到人民城市建设的各方面,全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2020年9月,在有关专家的建议下,杨浦区决定在杨浦滨江设置一个收集人民意见的平台,并以此为示范,在全区构建起“1个示范区+12个街道工作站+X个合作伙伴”的工作网络,零距离、零时差、零门槛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不断把人民群众的“金点子”转化为城市建设的“金钥匙”、结出惠民利民的“金果子”。3年来,杨浦区共征集人民建议总数超万条,1000余条已经实现转化落地。集众智打造的三湘世纪花城生态花园、ICE2035未来生活原型街等项目,绘就了市容市貌常新、景观靓丽常在、城市温度常存的人民城市新图景。
尊重人民意愿,以“为人民”为根本目的。杨浦区始终将人民的宜居安居放在首位,聚集最好资源、投入最大力量、作出最大努力,做实做厚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今年4月,作为上海市第一批12个城市更新示范项目之一的长白228街坊焕新归来,曾经的“两万户”工人住宅“蝶变”成“15分钟生活圈”样板街坊,成为集多重业态为一体的文化商业综合体。今年9月,上海市拆除重建项目体量第一的凤南一村和第三的东郸小区先后实现两轮100%签约,其中凤南一村项目创下《上海市城市更新条例》生效后上海最大规模、最快速度实现两轮“双一百”的新纪录。紧接着,内江大板房成套改造项目一次征询生效,这也是上海首个原址改建+协议置换项目。
这一项项成果背后,是杨浦区委、区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在城市更新中努力构建人民城市幸福“范本”的生动实践。
4年前,习近平总书记从杨树浦水厂来到杨浦滨江,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如今,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来到杨浦滨江,耳畔回响起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放眼望去,一幅美好生活画卷正在滨水长廊上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