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有了底气有了依靠
北京通州:结合办案推动加强新业态行业用工监管
1月1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专门邀请10位社会各界人士代表召开座谈会,征求对最高检工作报告和检察工作的意见建议。其中有一位特殊的代表——李志杰,他不仅是北京市通州区某速递公司的分拣员,还是一起案件的当事人。
李志杰的故事,要从一次直播间的招聘讲起。
直播间里招聘快递员
李志杰夫妇年近50岁,此前一直在山西老家打工。2023年5月的一天,李志杰在直播平台看到一名主播介绍快递公司招聘快递装卸和分拣员的消息。通过直播间里展示的电话号码,李志杰加上了主播的微信,对方很快给他发来了一家快递公司的招聘简介。
“我们这包吃包住,工资也比你在老家多多了。”在对方的热情邀约下,李志杰和妻子魏娟当即买了到北京的火车票。到达北京后,一名男子将他们安顿在公司的集体宿舍里。2023年5月至7月,李志杰夫妇按照“老板”王某的安排从事快递分拣工作,每天工作12小时。三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各自只拿到了2000余元的工资,其余的工资一直被拖欠。
2023年7月13日,李志杰夫妇因迟迟拿不到工资被迫辞职,后多次向快递公司讨要工资,但快递公司称工资都已经给了王某。王某到底属于哪家公司?人在何处?李志杰夫妇全都不清楚。
找不到招聘自己的“老板”,也拿不到工资,无奈之下,李志杰拨打了12345市民服务热线,并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反映了相关情况。有一天,李志杰在手机上看到了北京市检察机关帮助农民工讨薪的新闻,便向北京市通州区检察院邮寄了申诉材料。
支持起诉帮助农民工讨回“血汗钱”
“我们在控申检察部门移送的线索中发现了李志杰夫妇追索劳动报酬的申诉材料,并与劳动监察大队开展协作,共同调查核实,确定了案件线索情况属实,决定受理该案。”承办该案的通州区检察院检察官孙亚丽还记得第一次见到李志杰夫妇的情形,“他们夫妇俩在找到检察院之前,因为缺乏专业的维权知识,已经耗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在北京的生活也举步维艰。”
通州区检察院民事检察部门受理该案后,决定通过支持起诉的方式办理该案。承办检察官经调查发现,李志杰夫妇在直播平台上看到的招聘信息系快递公司外包的第三方劳务公司发布,并非宣传中所称的“快递公司直聘”。夫妇俩曾与劳务公司的招聘负责人签订过用工协议,但被对方以“代为保管”的名义收走了,且二人只能提供向王某催要工资的少量聊天记录和零星的工作打卡记录等。现有证据根本无法确认劳务关系和用工薪资。
“我们在办案中发现了快递公司用工打卡小程序的证据,并以此作为突破口,要求快递公司核实李志杰夫妇的工作时长、身份情况,从而为调解工作找到了方向。”孙亚丽说。
几经转折,孙亚丽找到了快递公司的人事部门负责人,结合《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向其释法说理,建议该公司先从内部用工打卡小程序上核实李志杰夫妇的身份信息以及具体工作时长,结合同类型用工协议查清薪资数额;督促该公司清偿二人工资,后续再依法向相关外包公司或责任人追偿等。
在该院的督促下,快递公司的人事部门负责人于2023年9月5日向李志杰夫妇支付工资尾款。至此,从决定受理该案起不到10天时间,李志杰夫妇顺利拿回被拖欠的工资并与用工方达成和解。
“感谢检察机关支持起诉帮我们要回了‘血汗钱’,这对于我和我的家人来说是莫大的帮助。有检察官为我们主持公道、替我们‘撑腰’,让我们这些在外的打工人有了底气、有了依靠。希望检察机关更多关注和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李志杰说。
破解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护之困
李志杰夫妇遇到的情况并非个案。
“在办理该案的过程中,基于我院研发的民事支持起诉大数据监督模型,结合与通州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一案四函’线索移送机制,我们发现快递工作人员这一群体遭遇欠薪的问题较为突出,于是进一步与快递公司沟通,不仅督促快递公司支付了另一名快递工作人员被拖欠的工资,还要求其进一步排查被欠薪快递员的人数和薪酬发放情况,完善公司用工外包机制,加强对外包公司的资质筛查,规范用工行为,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孙亚丽介绍说。
此外,在办理该案的过程中,检察官关注到部分短视频平台上存在以直播形式发布虚假招聘信息的情况,并发现涉案劳务公司位于河北省廊坊市,其劳务外包行为管理不规范,相关人员拖欠多名快递工作人员工资。
在搜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后,通州区检察院民事检察部门向该院行政检察部门移送线索,建议与行政机关深化合作,打击整治“黑职介”,并加强对直播平台新型用工招聘形式的关注和管理。随后,该院向河北省属地检察机关移送民事检察线索,建议对涉案劳务公司开展调查,督促其规范用工行为,强化对招聘人员的监管,强化京津冀协同治理,共同预防和化解欠薪矛盾。
“新业态行业在就业形式、用工关系、工作时间、工作内容等方面更加灵活,业务需求的变化可能导致劳动者就业的稳定性较低。此外,新业态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部分企业为追求快速扩张,可能忽视对劳动者权益的保障,导致劳动者权益受到侵害的风险增加。”通州区检察院副检察长李峥介绍,在规范和推动新业态健康发展、保护新业态劳动者权益方面,该院坚持“治已病”与“治未病”并重,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开展常态化法律宣传和普法教育工作,帮助劳动者提升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
(《方圆》记者刘亚 通讯员梁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