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要
五四时期,在先进群体中生成了一系列迥异于传统观念的关于国家、民族、社会、人生的新观点、新思想,可以统称为五四理念,这些理念构成了中国现代人格的基本要素和精神底色。
从传统走向现代,是人类文明的必由之路。五四运动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实际上也开启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新历程。自此,中华民族在由传统向现代的复杂转型转轨中,锚定正确方向,秉持科学理念,追随先锋力量,调适理性情感,超越传统模式与西方模式,朝着新的现代文明的曙光追寻而去。
五四运动推动中国现代化路径探索转为社会主义方向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冲击了封建旧道德、旧礼教、旧思想。先进知识分子们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十分向往,相信欧美世界的公平正义。巴黎和会出现“强权战胜公理”的一幕——西方列强竟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的幻想彻底被浇灭。
经过对西方各种思潮的实践和比较,一大批先进知识分子逐步树立了对社会主义的信仰。1920年11月,陈独秀就坚信:“社会主义要起来代替共和政治,也和当年共和政治起来代替封建制度一样,按诸新陈代谢公例,都是不可逃的运命”。1921年3月,李大钊指出:“今日在中国想发展实业,非由纯粹生产者组织政府,以铲除国内的掠夺阶级,抵抗此世界的资本主义,以社会主义的组织经营实业不可”。在他们的影响下,信仰马克思主义、走俄国式的道路,成为越来越多先进知识分子的共同选择。
10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五四时期播下的这颗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种子,已经在中国大地上结出举世瞩目的丰硕成果。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华儿女正在同心同德、砥砺前行,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经五四运动升华的爱国主义成为推动现代化的持久动力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长期以来被定格为一场爱国主义的集体记忆。这种爱国精神深深植根于强烈的民族情绪之中。五四运动以彻底的不妥协姿态反抗帝国主义,人民的爱国热潮席卷全国,爱国主义精神空前振奋。这得益于现代民族主义的推波助澜,使得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观念逐渐成为全民族的共识,促使中华民族精神逐渐觉醒。
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们一直是爱国主义的卓越代表。1956年,毛泽东在党的八大预备会议上以“开除球籍”的危机感,激励中国人民为现代化而奋斗,这种深深的忧患意识正是五四爱国主义的自然延续和发展。历史早已证明,爱国主义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是最激昂的时代主旋律。当代中国青年对五四精神最好的传承,就是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有机统一起来,始终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心上,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人生理想融入实现中国梦的壮阔奋斗中。
五四运动催生的新型政党锻造成领导中国现代化的政治力量
五四运动推动着一大批知识分子迅速向共产主义转变。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五四运动最伟大的成果。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斗争之所以屡遭挫折和失败,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一个先进的坚强的政党作为凝聚自己力量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局面。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
历史有力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成长与成熟,使帝制崩解之后的中国现代化国家建设终于有了关键性政治力量。其历史使命就是要在古老大地上耸立起现代文明的大厦。换言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才能变为现实。
五四理念奠定的中国现代人格底色持续积蓄现代化进程功能
每一个时代总有该时代独有的价值理念。五四时期,在先进群体中生成了一系列迥异于传统观念的关于国家、民族、社会、人生的新观点、新思想,可以统称为五四理念。它包括民主、人权、科学、个性解放、自由、平等、开放、启蒙、理性、社会主义等内容,这些理念构成了中国现代人格的基本要素和精神底色。
在诸多五四理念中,民主与科学最为亮眼,成为新文化运动在思想启蒙中的两面旗帜,其精神价值也在随后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中得到延伸和体现。作为五四精神的优秀继承者、践行者,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对五四理念进行改造和拓展。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着力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持“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理念,全面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等等。
作为社会变革中最活跃的力量,一批批青年在国家主导的改革开放进程中,嵌入市场化、网络化、全球化事务,锐意进取,创新创造,竞争意识、契约精神、法治理念、人文情怀、世界胸襟等一系列现代素养得到全方位磨砺和铸造,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量。
【作者为共青团与青年工作高端智库学术(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