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反腐倡廉网!

当前所在:首页 > 警钟长鸣

“医学界的钱学森”苏鸿熙

发布时间:2024-06-15 00:00:58 作者:admin   来源: 七一网

  “我宣誓……”3个字刚出口,苏鸿熙已是泪流满面。在其他党员的帮助下,他艰难地抬起中风偏瘫的右臂,伸出左手紧紧托住右臂,面对党旗一字一句道出对党的心声。

  2013年7月1日,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苏鸿熙入党宣誓,138名老党员伫立在苏鸿熙身后见证。

  “尽管在苍苍暮年才实现入党的愿望,但我一生都在按共产党员的标准做事。”面对党旗,98岁的苏鸿熙动情地对身边的同志说。

  誓言:“学成归来酬故土”

  1915年1月30日,苏鸿熙出生于江苏省铜山县的一个大户农民家庭。1943年,他从南京中央大学医学院毕业后留校,先后任住院医生、总住院医生及外科主治医生。

  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任南京市市长。当年8月,苏鸿熙所在的南京中央大学医学院更名为南京大学医学院。其间,苏鸿熙等4位南大医生接到赴美留学通知,这让他们既欣喜又疑虑。

  4个年轻人决定到军管会打探消息。出乎意料的是,市长刘伯承同意了他们的留学请求。苏鸿熙一时非常兴奋,忍不住跳到附近一个花坛上,扬起双手指挥着,与其他3名同学一起高唱。

  不久,苏鸿熙登上了通往大洋彼岸的客轮。

  就在他离开祖国15天后,毛泽东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苏鸿熙在海轮上听到这个消息,心情无比激动。他是一个医生,以治病救人为自己的毕生事业;他也是一个热血男儿,祖国能摆脱水深火热的苦难日子,是包括他在内大多数中国人的共同心愿。

  此时,苏鸿熙走到轮船的甲板上,顶着海风,眺望着水天一色的远方,不禁提笔写下一首明志诗:

  南大六年学医路,毕业踏上抗战途。

  赴美留学梦成真,幸得市长相帮扶。

  客轮载我赤子情,祖国恩情心中驻。

  籍此小诗明鸿志,学成归来酬故土。

  归来:“我的祖国需要我”

  初到美国,苏鸿熙在芝加哥西北大学附属医院进修麻醉学。在麻醉组进修的第一天,科主任就让他做腰麻,他连做几例都是一针就成功了。日子一久,麻醉科就传出了“一针苏”的称号。麻醉科主任看中苏鸿熙的才华,希望他成为医院正式的麻醉师。“主任,我的目的不在这儿,而是胸外科,我的国家需要这项技术!”苏鸿熙婉言谢绝了主任的好意。

  从1955年起,苏鸿熙来到伊利诺伊州大学医院胸心外科。这时,从美国费城托马斯·杰斐逊大学传来约翰·格本发明体外循环机的消息,这一伟大创举,开启了现代心外科之门。苏鸿熙非常兴奋并渴望学到这一最先进的技术。1956年2月,伊利诺伊州大学医院购买了一台体外循环机,苏鸿熙心灵手巧,不久就熟练掌握了这门高新技术。他一门心思想着如何将这一新技术带回国内。

  就在这时,他同一个比他小14岁的、名叫杰妮的美国姑娘坠入了爱河……

  1956年9月15日,苏鸿熙和杰妮(中国名字叫苏锦)举行了简朴的婚礼。这一天是他离开祖国7周年的日子,也是从这一天起,他和妻子开始实施重返祖国的计划。

  苏鸿熙学成之后的20世纪50年代中叶,中国科学家要返回自己的祖国成了一件最困难不过的事情。对于苏鸿熙来说,他的理由很简单,因为他爱自己的祖国。

  为了回国,苏鸿熙很早就做了准备。在美国,他省吃俭用,把节省下来的钱都买了医学书籍和仪器。此时,两台人工心肺机已经购齐,正摆放在他的办公室里,他要带着它们回国。

  没想到,苏鸿熙的行动受到了美国情报机关的监视。

  很快,美国移民局找苏鸿熙谈话了。他们告诉苏鸿熙:“你是在美50名优秀中国科学家之一,我们不希望你回国。”“只要你答应不回国,在这里会有很好的研究环境和舒适的生活条件。”

  苏鸿熙以“我的祖国需要我”的朴素语言婉拒了美国人的“热情”,他执着地要走自己的路。“作为一个男子汉,事业应该在祖国。我是铁杆,就是始终都要回到祖国,我从没想过留在美国。”

  1957年1月3日午夜,美国纽约机场,苏鸿熙和他的美国妻子杰妮,这对年轻的夫妇正在踏上通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征途。

  这是一次前程未卜的离别,等待他们的,除了重逢的喜悦外,可能还有扣留、监禁,甚至入狱的痛苦。

  黑眼睛黄皮肤的丈夫把披着一头乌发的碧眼妻子送到海关检查口,俯在她耳边又一次悄悄地嘱咐:“锦,不要忘记我们的相约。如果在约定的日子我没有随‘皇后玛丽号’到达利物浦,那就说明我被扣留了……”“如果那样,我一定马上赶回来营救你。”妻子不待丈夫说完就打断了他的话。

  最后二人商定分开走。杰妮先前往加拿大,取道伦敦,接收丈夫寄出的心肺机;苏鸿熙稍后乘船到伦敦,与妻子会合后绕道法国、捷克斯洛伐克、苏联等,辗转6国,耗时52天,行程近10万里。1957年2月23日,苏鸿熙和他的妻子终于回到了祖国首都北京。

  跨越:“我回来是报效祖国的”

  回国后,苏鸿熙夫妇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的热情接待,回国路费可以报销,心肺机可按原价折合成人民币予以补偿,至于就职去向,北京所有的医院任选。但苏鸿熙拒绝了这些好意,他坚定地说:“我回来是报效祖国的,不是来做买卖的。”

  后来,在周恩来的关怀下,苏鸿熙被安排到位于西安的第四军医大学工作。就是在这里,他掀开了中国心脏外科的崭新一页。

  苏鸿熙将在美国省吃俭用购买的两台人工心肺机带到学校,建起实验室,当年5月就在国内首次应用人工心肺机进行体外循环动物实验;次年6月,成功应用人工心肺机,为一名心脏室间隔缺损的6岁儿童进行了中国首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掀开了新中国心脏外科的新篇章。美国于1953年开始应用这种技术,中国仅比美国晚5年。苏鸿熙的努力使心外科赶超苏联、日本,成为新中国最早进入世界医学先进水平的领域。

  手术成功后,原总后勤部为苏鸿熙记一等功,为体外循环研究组记二等功。

  1963年,苏鸿熙在国内首次成功应用人造血管进行主动脉-颈动脉搭桥术。这项新技术又一次震动了中国医学界,给万千患者带来了福音。苏鸿熙还在心内直视手术的心肌保护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提出人工心肺机的结构要求和体外循环钾代谢规律及分段补钾方法。从1958年6月到1966年6月,苏鸿熙和心外科团队的手术成功率由初期的76%上升到接近100%。

  1972年,苏鸿熙调到北京解放军总医院。1973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三八”妇女节茶话会,周恩来举杯走向苏鸿熙的夫人,亲切地问道:“生活过得怎么样?美国是你的家,中国也是你的家……”

  1983年6月,苏鸿熙成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这一年,也是他回国的第26年。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苏鸿熙就意识到中外医学交流的机会将越来越多。于是,他挤出晚上和周末时间给科室中青年医生上英语课,还让学生每天清晨到院外一边散步一边练口语和听力,学生们调侃称之为“马路英语学习班”。

  一些人曾以搞到美国绿卡为荣,一名美国大使馆官员也曾对苏鸿熙说:“你的夫人是美国人,你为什么不去美国啊?”苏鸿熙回答说:“我从来没有那样的想法。”那名美国大使馆官员说:“很少见到你这样的人。”

  2018年7月,苏鸿熙逝世,享年103岁。

  (本文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原文链接:https://www.12371.gov.cn/Item/652642.aspx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