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反腐倡廉网!

当前所在:首页 > 部委信息

向“绿”航行

发布时间:2024-06-20 07:12:31 作者:admin   来源: 甘肃纪检监察网

  8.jpg

  “中远海运绿水01”试航中。

  9.jpg

  工作人员在调试船舶智能航行系统。

  10.jpg

  工作人员在查看船舶自动化控制系统有关数据。

  11.jpg

  “中远海运绿水01”正在进行换电作业,图为箱式电池吊装中。 扬州中远海运重工供图

  近日,随着一声汽笛声响,目前我国最大、国内首制万吨级纯电动力集装箱船“中远海运绿水01”缓缓靠泊上海洋山港盛东码头1号泊位。

  “中远海运绿水01”由中远海运发展投资、中远海运重工所属扬州中远海运重工设计建造,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从外观上看,该船船型狭长,桥楼正立于艏尖舱上方,外围与船舱连为一体,加之经典的蓝红配色,颇易辨识。除了“颜值”,其实力更不容小觑。

  作为“我国最大”“国内首制”,“中远海运绿水01”究竟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有何航运价值?听听设计研发人员怎么说。

  江海直达、超足动力、船电分离

  特殊“本领”树立航运业绿色发展新标杆

  全球贸易的90%通过海运完成,但船舶航运产生的环境污染不容忽视。当前,在国际海事组织(IMO)2020限硫令和“双碳”目标背景下,航运业也在加紧推进绿色转型。“中远海运绿水01”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诞生的。

  “这是集团聚焦新能源赛道打造的绿色低碳智能航运示范重点项目,我们探索船舶排放零碳化路径,致力于将‘中远海运绿水01’打造成一艘绿色示范船舶,为绿色长江建设、绿色纯电动力船舶运输产业链建设,以及‘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中国远洋海运解决方案。”中远海运重工设计研究院副总设计师刘玉涛说。

  成为一艘绿色船舶并不容易,要进行一场“积分赛”。业界对于绿色船舶形成的共识是,要在船舶的设计、生产、使用、回收利用等环节,最大程度实现低耗能、低排放、低污染、高能效等目标。为此,中国船级社从能源效率、材料利用、绿色技术应用等方面形成一套生产评估体系,只有超过90分才能通过验收,而“中远海运绿水01”得了120分,且在电动集装箱船领域创造了总长、型宽、装箱数、载重吨及电池容量等多项世界第一。

  “中远海运绿水01”总长119.8米,型宽23.6米,型深9米。如此庞大的“体型”,并不影响行驶速度。刘玉涛介绍,在确保经济高效前提下,该船最快能以11.9节的速度在江域行驶,即一小时最快可航行22公里。

  能成为绿色船舶的高分“选手”,“中远海运绿水01”自然有“本领”傍身——

  江海直达。既能在海上特定区域安全航行,也能适应江(河)航道水深、宽度等通航条件。内河水域环境较稳定,离岸近、航道浅,航行时间短,对航行船舶的舱底水泵、空气管、通风筒和动力等要求相对基础。“为了能适应江海联运的需要,我们在船舶设计时考虑海域航行特点,提升了动力系统、救生消防、通信设备等方面配置标准。”刘玉涛说。

  超大容量动力足。电动船的动力主要来源于蓄电池或船用发电机。一般来说,普通电动船电池容量最大只有7500千瓦时,但“中远海运绿水01”动力十足——配置了36个箱式电池作为推进动力源,全船电池总容量约是普通船舶的8倍,在经济航速下续航约600公里。

  船、电分离更经济。当电量耗尽,如何快速“补给”也是研发人员需要考虑的问题。“通过岸电充电桩给电动船充电是当前电动船的主要续航方式,要蓄满全船电量,需要100多个小时,显然不现实。”刘玉涛说,“我们为该船量身打造了‘箱式电池换电策略’,通过船、电分离模式,让充电像给遥控器换电池一样方便,所需的时间和经济成本都不会太高。”

  记者注意到,纯电模式让“中远海运绿水01”实现零排放、零污染。据估算,该船每行驶100海里,可节约燃油高达3900公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4吨,同时节约能耗费用约3.35万元。此外,因为该船机舱设置在艉部,与艏部的驾驶室和生活区距离远,加之电马达本身“除噪”能力强,船员犹如在“零噪音”环境下航行。

  突破多项“从0到1”关键技术

  积累绿色能源船型设计研发和建造经验

  “中远海运绿水01”的单个箱式电池与20英尺标准集装箱一般大小,嫩绿色的箱体在艉部红色围栏的映衬下格外醒目。这么多箱式电池放在哪儿、怎么放?其中大有门道。

  此前,国内从未有过如此多数量箱式电池装船案例和设计,如何在减少对船舶浮态和危险品箱布置影响的前提下,解决多层堆叠散热差、结构总纵强度要求高、营运操作不便等问题?唯有一次次尝试比对。

  刘玉涛说,研发团队针对装箱量、浮态、结构、通风等维度,结合箱式电池的布置和分组、用电和换电顺序、电池电量控制管理,以及推进马达和齿轮箱、螺旋桨匹配等,对方案进行反复研讨,不断迭代优化,最后确定将36个箱式电池设在艉部,6个一组,分三层堆叠,其总体积占整艘船装载空间的10%。“这种布置方式能够最大程度确保总装箱量和冷藏箱量,还能减少电源堆垛层数,远离危险品箱及船员生活区,并且无需机械通风。”

  箱式电池分组分层放置的优势在于方便用电管理。据了解,每组电池箱的电量足以满足船舶基本动力和日常用电需求。按照设计规划,每组箱式电池逐层按列使用,从上到下,接力式供电。这就意味着在电量耗尽前,一个时间段内仅有一组电池箱在“工作”。

  “为了方便监控电池箱状态,我们还给每个箱式电池赋码编号,并配备电压和温度报警点。”刘玉涛解释,如此一来,船舶在港口换电时就能准确识别已使用完的电源。在运营效率上,吊装一组电池箱仅需约10分钟,相比于一体式充电,既能大幅减少充电时间,还能避免倒箱的繁琐,一举两得。

  “中远海运绿水01”的设计和建造过程,充满了挑战和创新。从项目立项到顺利取得船舶入级证书,2年时间里,研发设计团队先后突破了江海直达船型安全等效设计、大容量电池监测及换电策略、直流配电及动力系统、电力控制接口标准制定、动力系统陆上联调试验等多项“从0到1”的关键技术,积累了宝贵的绿色能源船型设计研发和建造经验。

  “从0到1”究竟有多难?以大容量电池监测为例,根据中国船级社《纯电池动力船舶检验指南(2019)》要求,船舶有人值班区域应能显示每个电池单体电压和温度,且故障时能报警。按照每个箱式电池配备4000多个电压和温度报警点的要求,全船报警点数量超过15万个,而船用监测报警系统算力最多只能同时处理2万多个报警点的数据。经过数次研讨和程序功能磨合,系统性能得以优化,即当监测报警系统上显示故障报警点时,可自动抓取、显示有关箱式电池本体的电压和温度信号数据,从而确保船舶和电池安全。

  “从0到1”究竟要多久?刘玉涛印象最深刻的是动力系统陆上联调试验,“这是耗时最长、也是最紧张的一段时间”。

  其实,普通船舶无需进行动力系统陆上联调试验,但“中远海运绿水01”的动力系统陆上联调试验不分白天黑夜地持续进行了一个多月。“该船的动力系统中,箱式电池、开关网络柜、直流配电板等都是新研发产品,各设备的硬件接口、软件功能、通信协议是否匹配,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开展陆上联调试验是交付前的重要环节,也是必要环节。”刘玉涛解释道。

  “智慧大脑”实时监控、全船数据集中管理

  推动中国航运业向更加智能方向发展

  在“中远海运绿水01”驾驶室内有一块显示屏,能够360度呈现船舶周边水域实时状况,为其在船只密集区域或是狭窄水域航行加了一道“安全阀”。

  之所以能看得清、看得全,离不开船上配备的态势感知系统。态势感知系统就像是一位航海经验丰富的瞭望员,智能是它的最大特点。通过识别分析周围环境、船体本身、动态表现等大数据信息,对船舶提供状态监测、安全识别、操作分析等,并针对航行实况提出相应处置措施。

  记者注意到,在船身四周共安装了多个摄像头,这些是态势感知系统的“眼睛”。与常规摄像头相比,它们的“视野”更宽、“视力”更好、分辨率更高。

  “雷达是通过电磁波反射,在地图上形成一个亮点;电子海图以等高线描绘地形;态势感知系统呈现的则是实实在在的影像,如同汽车上的全景影像,图像清晰直观。”刘玉涛打了个比方,如果航行前方出现其他船只,雷达只能“看到”船只的大小、航行速度、距离等,需要船长根据经验判断有无安全航行威胁。但借助态势感知系统,可实现自动识别、计算安全威胁,提出对应处置方案,精确地反馈给船长,和汽车的自动辅助驾驶功能类似。

  作为一艘具备先进智能化水平的船舶,“中远海运绿水01”的智能还体现在管理运行方面。刘玉涛说,该船拥有一个“智慧大脑”——智能船舶系统。除了态势感知系统之外,“智慧大脑”还包含智能航行、智能机舱、智能能效等先进智能系统设备,它们分工明确。例如,想要知道航道天气、水流条件,或者船舶电量等,只要点开智能航行系统便能悉数展现。不仅如此,根据这些信息,系统还能向船员提供航速规划,发出航行安全警示。通过智能能效系统提供的电力管理方面建议,船员可以提前规划换电方案。

  智能船舶系统负责实时监控、指挥整船情况,确保航船安全,是船舶的“指挥员”,它的正常运行离不开不断提供各类数据信息的船舶数据中心。研发团队将船身上相互独立的通导系统、机舱自动化系统等,集中连接到统一的网络环境中,以达到全船信息的互联互通,实现全船数据集中管理和信息共享。

  在市场需求、技术创新、安全升级等多重因素推动下,船舶电动化在未来将更具潜力和竞争力。

  据统计,自今年4月22日投入试运营以来,“中远海运绿水01”已在“洋山-南通-南京”航线累计运输集装箱4000余个。记者了解到,再过不久,它的孪生姐妹“中远海运绿水02”也将迎来首次航行。“两艘船舶实现了中国设计、中国制造,其成功建造为将来电动船舶的迭代升级提供了参考,推动中国航运业朝着更加绿色、低碳、智能的方向发展。”扬州中远海运重工营业部副部长周士龙说。(记者 陈瑶)


原文链接:http://www.gsjw.gov.cn/contents/6068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