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长沙市长沙县春华镇万亩粮食生产基地。
图为长沙市望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5G智能终端产业园。 湖南省长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供图
土地是生存之本,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保障。当城市新增建设用地越来越少,不占少占耕地、节约集约用地,已是转型发展的当下选择。近日,自然资源部召开新闻座谈会,介绍全国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城市湖南省长沙市在节约集约用地、耕地保护、土地综合整治等方面的经验和成效。
一栋栋标准厂房拔地而起,厂内配备无线视频监控、人脸识别装置、智能机器人等多项智慧元素……在长沙市望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5G智能终端产业园,一个“科技范儿”十足的未来工厂已经初具规模。
产业集群的背后是园区应用“资金、技术、数据换空间”节地新模式的创新实践。近年来,该产业园坚持节约集约用地,严格土地管理,深入实践项目准入指标控制、低效用地再开发、“亩产税收”考核评价、标准工业厂房孵化等节地模式,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土地和厂房要素保障。“在有限土地上产出更多的效益,园区首先是严把项目准入门槛。”望城经开区国土办有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园区建立项目审查评估机制,设置“投资强度不低于400万元/亩,投产5年后年产值不低于800万元/亩,税收不低于40万元/亩”的投资强度指标,并将其纳入商务协议进行约束,确保用地指标向投资强度高、投入产出高、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倾斜。此外,结合实际情况,按照“加快建设一批、促成合作一批、帮扶管理一批、破产法拍一批、依法收回一批”方案,引导低效企业将土地和厂房转让或合作,有效地盘活了闲置低效土地资源。
据了解,目前园区5G智能终端产业园项目总用地面积377亩,总建筑面积54.6万平方米,建筑密度达到48.7%,相比同类型园区大约能够减少用地面积163亩,节约集约用地的效果比较明显。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近年来,湖南省在严守耕地红线的系列举措下,耕地数量和质量稳步提升。以浏阳市为例,当地永安镇初步建成了一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示范村,逐步构建起农田连片、村庄集聚、生态宜居、集约高效的国土空间新格局,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
“我们坚持规划引领,按照‘市镇同步、镇村一体’模式,同步开展市、镇(街道)、村三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并将全域整治建设内容纳入有关规划中。”浏阳市自然资源局有关负责同志介绍,为提升耕地质量、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永安镇推进农用地整理,以丰裕村低洼田改造项目为重点,开发新增耕地461亩,建设高标准农田1591亩,并新修排水沟、斗渠和农渠、机耕路、生产路等,耕地灌溉保证率、排渍排涝能力、机械化生产水平大幅提升。此外,永安镇积极整合当地自然风光、农耕文化资源,引入优势产业,同时采取土地入股、全民参股分红等形式,促进当地农民增加收入。
“耕作层是耕地最重要的部分,正常情况下,每两百年才能形成1厘米左右。”浏阳市自然资源局耕保科干部介绍,为推动永安镇丰裕村的贫瘠耕地“重获新生”,长沙机场改扩建工程耕作层剥离再利用试点项目将工程涉及耕地上的40余万方优质耕作层,进行收储、管理、输送、再利用,“搬”到丰裕村,探索“优质耕地‘搬家’、污染耕地改良、新开垦耕地土壤肥力提升”的实施路径,形成了一套耕作层再利用全过程的工作机制,让丰裕村1690余亩低效贫瘠耕地得到有效治理,实现新增耕地169.85亩;耕地质量提升,预计每年可为村民增收170万公斤粮食,增收约400万元。这里也成为湖南省耕地耕作层剥离再利用的示范样板,相关经验被推广至其他地区。
盛夏时节,位于长沙县春华镇的万亩粮食生产基地生机勃勃,大小沟渠纵横交错,远眺稻田平整有序,万亩良田连片绘出丰收年景。
这里曾经只是一块块分散的小田。作为长沙市全面推行耕地保护田长制的先行区域、长沙市粮食生产“四高”综合改革示范区,该生产基地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打造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长沙市精细化、区域化粮食产业发展新模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
“我们整合各类资金完成高标准农田改造,实现了区域田块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节水高效、农电配套、宜机作业、土壤肥沃、生态友好。”长沙县自然资源局主要负责同志介绍,为进一步推进“耕地智保”应用场景,还利用“铁塔视频哨兵”“图斑快递”“智慧农业”等科技手段,全面助力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治理,有序退出苗木、草皮种植。
从聚焦存量挖潜,严格落实“增存挂钩”机制,到着力推动园区用地集约、健全土地使用标准体系,再到强化监测监管、建设执法联动新格局……近年来,湖南省自然资源系统坚决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集约优先”的基本原则,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与节约集约用地制度。该省自然资源厅有关负责同志表示,要毫不动摇地严守耕地红线,不断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充分利用弥足珍贵的土地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记者 黄秋霞 自湖南长沙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