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反腐倡廉网!

当前所在:首页 > 部委信息

与朋友交 言而有信

发布时间:2024-07-08 20:55:06 作者:admin   来源: 甘肃纪检监察网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中方将继续同哈方以诚相待、以信相交,持续巩固政治互信,加强战略沟通,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坚定相互支持。

  ——7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媒体发表署名文章《同心笃行 续写中哈关系新篇章》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出自《论语•学而》:“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意思是说,一个人倘若能够看重贤德,侍奉父母能竭尽全力,为官从政能忠于职守,与朋友交往能言而有信。这样的人,就算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但他一定已经有学问了。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信是一个重要德目。《说文解字》言:“信,诚也。”信,就是真诚无欺,恪守信用。人们常用“一诺千金”来衡量信的价值,其实何止千金,在先贤看来,没有信誉的支撑,就没有人格的树立。《论语》里对于信的强调很多。《为政》篇中,孔子感慨:“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没有信的人,就如同没有輗、軏的车,难以行进。儒家将君子人格作为修己的基本目标。成为君子,必须具备诚信、忠信之德,即孔子一再强调的“主忠信”。因此,《论语》里孔子的弟子曾子,每天都要反省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人与人之间社会地位固有差异,才能性情也各不相同,但不论富贵贫贱,唯有诚实守信,坦荡无私,才能做到“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堂堂正正立足于社会。

  朋友之间信守承诺,尤为重要。漫长岁月中,维系、巩固友情,最重要的是依靠彼此的信任。《后汉书》记载了这样一件事:范式字巨卿,年轻时游于太学,和汝南张劭结为好友。两人一起回乡,范式提出两年后去拜见张劭父母。时过两年,临近约定时期时,张劭让母亲准备酒食恭候范式。张母对此将信将疑,张劭说,“巨卿信士,必不乖违”。到了约定日期,范式果然前来赴约。这个故事后来被冯梦龙改编为话本小说《范巨卿鸡黍死生交》,虽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恰恰是在看似细微的小事中,人们对于信的坚守,显得格外珍贵。

  信不仅是个人立身之基,也是治国之本。子贡曾问为政之道,孔子回答:“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当子贡追问三者最后只留其一时,孔子留下的是“民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对于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而言,百姓的信任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商鞅就是以“徙木立信”作为变法的突破点,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信誉,才确保了新法的实施,使秦国日渐强盛。后来王安石从治国实际出发,言古论今地总结道:“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国与国交往,诚信也是重要原则。春秋时期,常见“会”“盟”“誓”“质”之类行为与仪式。无论口头还是文字,都是双方对于某种事务的约定,这种约定一般要采取盟誓的方式,有信之盟被盛赞,无信之盟则被斥责。《左传》中说,“信,国之宝也”,信是国家的重宝,信誉建立无比艰难,信诺百事才可能筑造起一道信任的高墙,但毁诺一事就可能颠覆信任的根基;“弃信背邻,患孰恤之,无信患作,失援必毙,是则然矣”,如果丢弃信用,背弃邻国,那么患难时恐怕就没有别国会来帮助。

  人无信不可,民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威。在中国历史上,诚信立身、诚信兴国的事例比比皆是。信德对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诚信已经融入中华儿女的基因和血脉之中,已经成为坚定的价值追求。

  言而有信、言出必行,这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的道德准则。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华民族是有“人类正义心的伟大民族”;中国是一个大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我们党一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把为人类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作为自己的追求,始终胸怀天下、立己达人。百余年风雨一路走来,始终践行讲信修睦理念,对内取信于民,对外言必信、行必果,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三个世界”等政策方针和思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提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重大论断,倡导促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在国际合作和交往中,始终坚持一个信字,以诚相待、以信相交,有力推动了全球发展。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回答了“人类向何处去”的世界之问、历史之问、时代之问。言必信,行必果。中国用笃定的信念和扎实的行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力量: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积极参与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上合组织等多边机制建设,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在沿线国家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与世界共享中国发展红利;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从发展、安全、文明三个维度指明人类社会前进方向;在卫生健康、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等领域提出丰富主张,转化为具体行动,为解决世界性难题作出了中国的独特贡献……一项项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举措,彰显了“计利当计天下利”的中国胸怀,诠释了“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的中国行动,汇聚起“众行者易趋”的前进力量。

  “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新时代以来,我国建交国总数从172个增加到183个,同世界各国和地区组织建立伙伴关系的数量从41对增加到126对。朋友圈不断扩大的背后,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志同道合是伙伴,求同存异也是伙伴。中国始终致力于与各国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前进,相信在这条符合历史潮流和人类发展方向的正确道路上,会有越来越多国家与中国携手同行。(郝思斯)

  


原文链接:http://www.gsjw.gov.cn/contents/6097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