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反腐倡廉网!

当前所在:首页 > 人物访谈

遵义市红花岗区:聚焦“三个三”推动乡土人才“破土出圈”

发布时间:2024-07-08 23:51:13 作者:admin   来源: 中共贵州省委组织部

  近年来,红花岗区按照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部署要求,围绕基层基础“强双基”,深入实施乡土人才培育“211”工程,持续聚焦“三个三”举措,不断营造聚才、育才、留才良好氛围,推动乡土人才在扎根乡村田野和服务乡村发展中出新出彩,为推动“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三个着力”打好聚才本土牌

  着眼域内挖掘本土“家雁”。充分盘活本土人才存量,通过走访调研识才、村组干部荐才、基层组织选才等方式选拔出农村种植养殖能手、家庭农场主、合作社带头人、创业青年、新乡贤等本土人才240余名,储备农村实用人才4561名,进一步完善乡土人才信息库强化就地取“才”,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着手域外回引在外“鸿雁”。坚持以乡愁乡情为纽带,建立在外人才“七个一”联络服务机制,运用上门访、实地引、云端联等方式打好“亲情、友情、乡情”牌,完善在外人才资源信息库1645人,回引人才回乡发展147人,创办各类企业、合作社、种植养殖项目96个,带动家乡群众就业超2000人次。着重培优选好村级“头雁”。以大力实施“551”雁阵计划、开展村级领军人才和后备力量“双培养”工程等为抓手,锻造出一支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头雁”队伍,现已选拔培养村“两委”干部283人、领军人才90人、储备后备干部606人,择优选派驻村工作队员33人,为乡村振兴赋能加速。

  “三个抓手”打好育才创新牌

  抓细“保姆式”技术服务“增学识”。组织省、市科技特派员及区、镇农技专家等100余人组建专业化授课队伍,将“田间课堂”开设到生产一线,包户培育科技示范主体151户,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4个,形成农业主推技术、新品种引进筛选等相关课题试验示范10个,累计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26期,推动乡土人才在“家门口上学”省时省力。抓实“结对式”师徒帮带“长本领”。建立“大户帮散户、农人跟‘能人’”乡土人才帮带模式,充分运用农家宣讲小院、镇级党校等平台载体开办“乡土人才大讲堂”30余期,围绕种植、养殖等各环节全过程“手把手”教授技能1200余人次,解决帮带对象技术难题和发展瓶颈。抓好“孵化式”创新路径“强动力”。打造农村电商中心,建立“直播+电商+农业”人才孵化培养模式,邀请电商领域专家学者、创业达人等,针对农村经营类、种植类等乡土人才提供技术咨询、价格指导等精细化培训200余人次,开设乡村直播室、田间直播点23个,累计开展助农直播130余场次,不断增强乡土人才内生动力。

  “三个建设”打好留才服务牌

  搭建平台推动乡土人才“质变”。大力鼓励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引进培养农业领域贵州省“百千万”创业人才项目2个,发动乡土人才打造金鼎莲池草莓采摘园、深溪盆景小镇、海龙龙泉书院等乡村文化旅游特色项目;建成乡村人才议事厅4个,积极发挥乡土人才“智囊”作用,收集意见建议70余条。构建生态推动乡土人才“蜕变”。建立乡土人才需求、服务“双清单”,聚焦人才实际困难,整合“驻村干部+村‘两委’干部+镇区两级部门干部”人才服务专员60余名,为乡土人才提供化解土地纠纷、寻找销售渠道、对接项目资金等10余项服务。创建典型推动乡土人才“蝶变”。通过大力选树“最美乡贤”“最美致富带头人”等先进典型,传递好经验做法,做好示范带动。金鼎山镇后庄村通过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种植养殖能手等29人推选为“厚哥”“庄妹”,培树为“乡村形象代言人”,以先进带后进的良好风尚,推动乡村振兴提质增效,相关做法被《农民日报》《贵州日报》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

  信息来源:遵义市委组织部

  一审(撰稿人):张德竹、聂小凤

  二审:张南君

  三审:陈远龙

  编辑:彭珺瑞


原文链接:https://www.gzzzb.gov.cn/rcgz/rcfz/20240708/20240708_810528.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