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辽南大地,沃野千里。辽河两岸,绿意葱茏,万物勃发。
52岁的艾万军是鞍山市台安县新台镇德生村村民,种了半辈子玉米,但收益并不理想,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如今,他用土地加入了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改种水稻,合作社实行统一种植、统一管理,产销不愁。“钱挣得比以前多了好几倍,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艾万军高兴地说。
近年来,为增强村集体自身“造血”功能,推动党群共同致富,鞍山市发挥党建引领优势,推行党组织领办创办合作社模式,农民和村集体带地入社、资金入股、按股分红,不仅推动了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还实现了村集体增收和群众致富双赢。
党建领航 激发内生动力
当千山区汤岗子街道祥家村党总支书记李韬第一次提出“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时,不少村民都摇头:“自己种地都赚不到啥钱,村里搞合作社能盈利吗?”能不能按承诺分红,有的村干部也心存疑虑。
为了打消大家的顾虑,李韬多次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并挨家挨户做动员。他告诉大伙儿,花菇是自己考察了多个地方引进的“宝贝”,适合村里土壤气候,投资小、周期短、产量高,在市场上供不应求。“而且跟着村里的合作社一起干,有了规模,我们进料成本低、出货价格高,收益更多。”很快,在祥家村70多亩土地上,花菇产业园“长”了出来,当年就实现了村集体经济收入12万元,每栋大棚收入3.5万元。
加入合作社的村民不仅有土地分红,在合作社或去外地打工,又能增加一份收入。张伟将6.6亩土地入社,分了6600元;张秀凤除了土地分红以外,还在合作社大棚里帮忙摘蘑菇,一年又多了2万多元的收入;李明新将土地入社有了保障,外出打工每年收入5万多元……
“关键还是得靠党建领航。”鞍山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制约许多村子发展的关键问题不是没有钱,而是村民心不齐。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村子才能真正焕发活力。”
鞍山市把讲政治、敢担当、能带富、会服务作为选好村干部的标准,大力推动村党组织书记担任村党组织领办创办的合作社主要负责人,村“两委”班子成员与村党组织领办创办的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成员交叉任职。在合作社运行管理中,严格落实“四议一审两公开”工作制度,确保干成事、不出事。
利益联结 实现共同富裕
台安县高力房镇乔坨村党支部书记柳振坤,已经成为村里网纹瓜销售的“名片”。
乔坨村种植网纹瓜有20多年了,可此前因为种植分散、销路不稳定,没有品牌,价格也上不去。自从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后,情况大为改观。“村里统一品种、统一培训、统一技术规范、统一包装产品、统一销售,形成了‘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一条龙产业链,那些商户知道我们的网纹瓜质量有保证,愿意给个好价钱。”柳振坤说。
除了网纹瓜,合作社还逐步引进葡萄、碱地柿子等几个市场畅销的品种,给村民带来可观的收益。“我租了2个葡萄大棚,每个大棚产量大约2500公斤,按照批发价32元/公斤计算,种葡萄收入可达16万元。”村民柳学华掰着手指头算起了账。
“现在,全村户均一栋果蔬大棚,种植面积达1500亩,年产瓜果蔬菜2000万公斤,纯收入2500万元,占人均收入的50%。”柳振坤自豪地说。
村集体经济壮大了,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乔坨村铺设村内柏油路12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130盏,种植路边绿化树5000棵,修建精品街路1500延长米,建设文化健身广场2400平方米……
因地制宜 发展特色产业
初夏时节,走进台安县八角台街道雅化村花卉种植基地,一大片福禄考映入眼帘,朵朵鲜花正迎风起舞。另一边的大棚里香气四溢,德国鸢尾、地被石竹等花卉竞相绽放、争奇斗艳。仙奥苗木宿根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雅化村党总支书记何旭正在指导工人们将花卉打包,发往全国各地。
“我们合作社主要栽种福禄考、荷兰菊、金边玉簪等30多个品种,总面积135亩。” 何旭说,村党总支领办了合作社,和村民“抱团”发展。
“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全村花卉种植专业户已达300多户,花卉产业每年产值达5000万元,平均每亩收益上万元。”何旭表示,以福禄考为主栽品种,雅化村已成为全国闻名的宿根花卉种植专业村,还被冠以“中国福禄考之乡”的美誉。
前几年,村里头脑灵活的花卉种植大户李腾吉,还投资500万元,建起集花卉种植、乡村旅游、校外科普教育基地于一体的农业田园综合体项目——花藤谷生态庄园。每到夏天,周边市民蜂拥而至。
在鞍山,像雅化村这样因地制宜发展壮大的农村特色产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獐子窝村大力发展水果产业,以“草莓产业+休闲旅游”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宋三台子村、李三台子村组织引导317户村民发展观赏鱼养殖产业,养殖规模达200余亩;秀甲村共有桃园3000余亩,有着“城南鲜桃第一村”的美誉……特色产业不仅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更为乡村振兴探索出一条“好路子”。
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鞍山市坚持区域错位发展,利用资源禀赋,优化产业布局。以海城市优质稻米和畜禽养殖为重点建立的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岫岩县食用菌产业为重点创建的辽东绿色经济区和千山区、海城市南果梨产业为特色建立的南果梨农产品优势区为平台,以海城市、台安县、岫岩县国家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载体,全力做精做优乡村特色产业。同时,把培育发展食品工业作为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环节,以园区为依托,以项目为支撑,全面提升全市食品工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宽增收链,持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以股连心、以股连利、以股连责,党群齐心,共同富裕。目前,鞍山市村党组织领办创办合作社274个,带动村集体增收1828万元,带动村民增收1548万元,实现村集体经济提质增量、农民群众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