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改革开放的主体力量。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确立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之一,强调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充分彰显了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揭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逻辑、意义旨归。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历史性成就,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都是为了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成现实。无论推进什么领域的改革,无论改革推进到哪个阶段,我们党始终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得失成败的根本标准。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越往后面临的越是难啃的硬骨头。同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改革关头勇者胜,勇气来自人民的重托、期盼与支持。只有站稳人民立场,改革才能行稳致远。
人民所需,改革所向。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全面深化改革越向纵深推进,各方面的关系就越复杂、平衡各种利益的难度就越大。要坚持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从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多办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在遇到关系复杂、难以权衡的利益问题时,要始终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认真想一想群众的实际情况究竟怎样?群众到底在期待什么?群众利益如何保障?出台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措施,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充分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和接受程度,使改革能够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实践证明,改革创新最大的活力和动力蕴藏在基层和群众中间。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领域和环节经验的创造和积累,都离不开人民的智慧和实践。改革越是向深水区挺进,越要把最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依靠人民群众支持和参与。共识是奋进的动力,有共识就有团结,有共识就有力量。要广泛宣传改革方针政策,把改革的思路举措讲清楚,让党中央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引导社会各界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实践出真知、一线有答案。要大兴调查研究,走好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只要问计于民、广集民智,就能找到破题的思路,激发人民的力量。要不折不扣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好,鼓励探索创新,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改革措施,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形成勇于创新、真抓实干、开拓奋进的浓厚改革氛围。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新时代以来,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推动下,从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到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再到建成造福亿万人民的世界上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邮政快递网、5G网络等,现代化建设成果正在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人民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推动者,也是评价者。要把改革举措放到实践中去检验,让群众来评判,以实绩实效和人民满意度检验改革,确保改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享受更多成果,为改革赢得最广泛的群众基础,提供最坚实的依托、最强大的动力。
(2024年8月6日中国组织人事报评论员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