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导师,精准结对
“自从社区书记王正军成了我的帮带导师,他经常带着我访农户、跑项目,教我如何和村民打交道、解决村里的棘手事。现在我处理村里的事越来越顺手了,干起来也更有底气和自信了。”9月9日,在肥东县元疃镇塘西社区,担任村后备干部一年多的许祥说起“导师帮带”时深感收获良多。
许祥所说的“导师帮带”,是肥东县为破解新任村干部业务不熟、能力不足等问题,探索建立的“双导师”培养帮带机制,通过与乡、村两级导师结对的形式,帮助新任村干部“一年跟着干、两年独立干、三年成骨干”。
选好导师、精准结对,是导师帮带工作的关键。肥东县确定对“换届后35周岁以下新进村‘两委’成员、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村级后备干部”等3类人员进行“导师帮带”,结合导师专业特长、工作经历和培养对象发展方向等,为每名新任村干部选配1名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和村党组织书记,分别作为“思政导师”和“业务导师”。
“被选为帮带导师,既是对我的肯定也是一份责任,自己一定会把在基层多年工作积累的经验,倾囊相授给新任村干部。”桥头集镇淝光社区书记袁广辅说道。今年50岁的袁广辅在社区工作已有20多个年头,曾被评为县级信访稳定先进个人、最美县人大代表等,在同事眼中,他是“活地图”“老淝光”。
“在选择导师时,除了考虑群众口碑好、业务能力强外,也看重基层实践能力。”肥东县委组织部组织科负责人介绍,围绕“基层党建、群众工作、产业发展”等六大类农村实务,建立“导师储备库”,按需调剂补充。截至目前,全县共有440名新任村干部与“双导师”结成“对子”,另储备来自信访、农业农村、民政等部门优质导师112名。
搭台赋能,锤炼本领
为了让“老树发新芽”“新树扎深根”,肥东县丰富帮带内容,突出分层帮带,积极搭建新任村干部成长成才的平台载体。据介绍,在乡镇层面,导师定期安排帮带对象列席乡镇工作会议,通过“听、记、说”等方式,掌握上级政策、文件、会议精神,常态化开展谈心谈话;村级层面导师则把帮带课堂设在田间地头、工作现场,采取作业布置、放手实践、案例分析等方式,锤炼新任村干部实践能力。
八斗镇花张社区党委书记宁传应是肥东县优秀村党组织书记,“90后”社区后备干部薛松工作以来,便与宁传应结成导师帮带师徒。在宁传应指导下,薛松敢想敢干,配合社区“两委”动员群众,参与推进县内第一家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筹备和发展工作,实现了村集体、村民“双增收”。因工作表现优异,去年9月,薛松成功补选为花张社区党委委员。
通过导师传帮带,肥东县许多像薛松这样的新任村干部从“小学徒”变为了“老师傅”,进而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火车头”。
据统计,2023年以来,全县帮带对象单独或联合导师兴办菜市场改造提升、“四好农村路”建设、无物业小区管理等民生实事320余件,协调矛盾纠纷260余起,解决农业领域技术支撑、产品销售等难题86件。
效果导向,学有所成
“在导师的帮带下,我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基层工作的方式方法,提高了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谈起导师帮带,撮镇镇先锋社区后备干部余云慧深感很有收获。
如何避免帮带有名无效?肥东县坚持效果导向,建立健全导师帮带考评机制,明职责强管理,激发帮带工作活力。
对帮带成效,全县各乡镇党委实行“季点评”,定期了解帮带情况、师徒关系、需求变化,确保“教有动力、学有所成”。对因岗位发生变动、只挂名不履职的帮带导师,以及不主动接受帮带、不主动加强学习的帮带对象,及时进行调整。2023年以来,全县动态调整“师徒”52人。每年底,开展“背靠背”评议、“面对面”测评,综合“季点评”结果,对“师徒”结对情况给出评价。同时,利用“逢四说事”等群众议事载体,组织党员群众参与帮带成效考评。
帮带考核结果怎么用?肥东县依据考核结果,把优秀帮带导师纳入村干部培训班“名师库”;按照每个乡镇20%比例,开展“成长之星”评选,作为村“两委”班子或村党组织书记储备人选。
“开展导师帮带,实行多业务、多层面、多领域的全程跟踪帮教、释疑解惑,有效推动了新任村干部从青涩向成熟的转变,蓄足乡村振兴头雁队伍源头活水。”肥东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高少清介绍,近3年,肥东县累计有112名村级后备干部进入“两委”班子,33名2021年新进“两委”成员担任村“一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