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坚持夯管理基础。重新修订《社区工作者考勤及休假管理规定》,明晰社区工作考勤管理、值班加班管理、休假管理,严格请销假、离京审批制度;针对社区党委纪检委员特殊工作属性,制定《社区党委纪检委员管理细则》。强化关心关爱,全力保障社工体检、工作用餐、心理健康、文化活动等,细化完善社区工作者慰问安排,健全经常性的思想沟通机制。
二是科学优化工作力量配置。开展社区分类管理。制定《社区分类管理制度》,编制测算形成“社区工作责任系数”,将21个社区划分为高档、次高档、中档、低档四大类社区,用于灵活调整具体社区的社工员额配置、主动开展重点问题源头治理、促进社区明确工作方向。制定《关于社区后备力量储备及岗位预警工作的指导意见》,通过分级分类对普通社工、领导岗位副职、领导岗位正职设定后备力量遴选条件,形成推荐-研究考察-定向培养-岗位输送-发挥作用的工作闭环。建立分层培训制度,靶向赋能,定期开展社区间轮岗交流、外出实践锻炼,每年组织一次技能比武练兵,以全流程跟踪式培养实现社区工作者精准化赋能与系统化提升。
三是切实提高履职能力水平。制定《关于推进社区内部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系统明确社区岗位职责、社区内部分组及AB岗设置等工作要求,制定实施《深化社区书记工作室作用发挥制度》《社区公益事业专项补助资金使用管理细则》《社区居民微信群管理工作规范》等工具书,增强社区工作者形象宣传本领,弘扬优秀社区工作者先进事迹,切实增强社区工作者的职业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