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昌宁县勐统镇以赋能“中国甜笋之乡”重要单元为定位,实施“千亩种苗、万亩种植、万元增收”的“千万万”工程,采用扦插、埋杆、分篼三种方式繁育“云甜1号”甜龙竹国家级良种,探索建立“党组织+企业+人才+农户+基地+市场”的发展模式,聚力推动“种质在昌宁、种植在全省、市场在全国”全产业链发展,实现群众增收、企业增效、村级集体经济增资“三方共赢”。
采摘甜龙竹
精心育苗,“种质”落地生根。勐统镇依托选育甜龙竹国家级良种“云甜一号”优势资源,通过项目整合标准化、人才带动示范化、林下套种绿色化,打造“千亩种苗”,实现甜龙竹种苗“质量数量”双提升。2023年勐统镇向上争取衔接资金230万元,打造勐统村大柏树、芒东山和新庆村新寨河标准化育苗示范园,建立育苗标准,统一育苗100亩120万株。发挥“土专家”“致富带头人”技术成熟、经验丰富的优势,带动全镇54户群众小规模育苗30亩18万株,凝聚起农户育苗信心。辖区企业按照生态绿色、可持续的发展原则,林下繁育良种400亩40万株,竹产业经济效益与生态功能协同发展。全镇采用扦插、埋杆、分篼三种方式已育苗1450亩150万株,储备种质资源900亩,预计2026年全镇育苗可达400万株以上。
甜龙竹
科学培竹,“种植”连片成海。勐统镇聚焦甜龙竹种质资源禀赋,通过基地建设、低效林改造、种植技术培训,打造“万亩竹海”,推动竹林经济提质增效。针对过去农户种植“碎片化”“零星化”“低效化”的现实困境,勐统镇选定重点村组,引导承包大户通过土地有序流转,将半山区宜竹地和低产低效退耕还林地改造成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集中、连片种植甜龙竹2200亩。依托农民院士科技服务站、西南林业大学竹藤科学研究院专家工作站等平台,开展农户种植技术培训,通过“疏笋育竹、截秆去梢、四砍四留、灌水覆盖”等科学管护技术,提升6400亩零星种植竹林管理水平,实现种植抚育管理精细、群众种管技术规范、笋材产出率提升。目前,全镇竹林种植面积达3万亩,竹材蓄积量2200吨,其中甜龙竹种植面积1.2万亩,每年可产鲜笋2800吨。
竹笋宴
利益联结,“增收”成千上万。勐统镇探索“党组织+企业+人才+农户+基地+市场”的运营模式,由村党总支统一流转土地,通过资金注入进行项目集中改造,企业租赁后优先聘用土地流转户管理基地,采售管理单元内的“竹苗”“竹笋”提成给农户,促成竹林一地生六金(土地流转租金,基地管理佣金,采收枝条、母竹、埋杆苗提成金和鲜笋提成金)。创建“721”利益联结分配机制,即:农户7成、企业2成、合作社1成,实现群众“万元增收”目标。党组织流转农户低效竹林集中改造出租给企业收取土地流转金,企业按照每五年一个周期进行租用,企业以10亩为单位划分40个管理单元格,聘用农户按单元管理基地获得管理佣金,农户按采收枝条0.5元/枝、采林下埋杆苗1元/节、采收母竹10元/株获得提成,采收鲜笋时又按届时市场价格与企业对半分成,每年可带动群众增收60万元。同时,党组织通过项目入股分红8万元/年、育苗棚出租3万元/年,五年内将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增收55万元。目前勐统镇共流转土地1000亩,租金90万元,涉及农户125户500人,其中农户增收75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增资15万元。2024年,群众自主育苗18万株,可实现群众、村级集体经济、企业分别增收88.2万元、25.2万元、12.6万元。
勐统镇以群众增收为目标,立足优质种源,打造标准化育种示范园,培育优质种苗,依托企业技术提升农户管理水平,扩大竹林种植面积,创新利益联结机制,破解竹产业发展制约瓶颈,达到了维护竹林生态稳定、保障多种产品供给、改善民生福祉的多重效益,实现群众、村级集体经济、企业三方共赢,群众生活更有盼头,幸福日子节节高。
禹思吉 常将(昌宁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