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湘潭市雨湖区响水乡因地制宜拓宽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将基层党组织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村集体经济发展胜势,绘就出一幅“遍地开花、和美兴旺”的乡村振兴“富民图”。2024年实现8个村集体经济破百万。
把牢发展基调,凝聚乡村振兴“组织合力”
筑牢“战斗堡垒”。把加强软弱涣散党组织队伍锻造,作为整顿工作的突破口,细化“一村一策”提标方案,严格落实“五个一”帮扶机制,2023年全乡完成3个软弱涣散村提质改造工作。针对狮山村村干部配备不齐问题,通过入户走访、群众推选、民主测评等方式,对履职不到位的村干部及时进行调整,在准确掌握村情民意基础上按照选举程序补选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副主任各1名。建强“组织支撑”。成立种养基地、农场、合作社等党组织,构建起“党组织+企业+农业经营实体+农户”的多元模式。朝龙村由村党支部牵头,村级股份合作社负责实施,成立朝龙农业有限公司,打造了200余亩莲鱼共养基地,以及湘潭市规模最大的罗氏虾养殖基地,推动乡村党组织与企业、农业经营实体“资源共享、优势共促、党建共建、互利共赢”。聚焦“人才关键”。为有效解决村级后备力量不够、“有备无用”等问题,广泛开展“头雁”“薪火”两项工程,从农村经营能人、致富能手、乡贤等群体中选拔培养骨干,储备后备干部35人,2024年5月,组织乡、村两级后备干部赴成都学习考察,通过学习战旗村“三问三亮六带头”、土地流转等乡村振兴工作特色做法,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发展方向。
组织后备干部在成都参与乡村振兴学习
盘活资产资源,激发乡村振兴“内在潜力”
做活“资源”文章。摸清资源底数是干事创业的前提,响水乡对村集体资产进行全面摸排、科学评估、分类管理,打破闲置资产“休眠模式”。星沙村利用闲置村委会以“租金+分红”的方式引入“半部苑”网红餐厅,每年增收村集体经济20万元,解决就业岗位40余个;砂塘村对原乡财政所进行提质改造,引进湖南砂塘食品加工有限公司,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0万元,解决就业岗位20余个。做巧“土地”文章。出台《响水乡关于促进土地流转确保粮食安全的指导意见》,把闲置、效益不高、零散的土地化整为零,统一管理、规模经营、政策扶持,全乡涌现出8名百亩种粮大户,鹤岭村丰年有限公司流转土地量达1280余亩。做好“项目”文章。今年以来,响水乡统筹各级项目资金,结合各村实际情况谋划实施砂塘村食品厂、湘潭竹湖生态农业园项目、光伏发电项目和扬熙食品等项目,进一步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
星沙村利用闲置资产引进网红餐厅“半部苑”
聚焦产业兴旺,增强乡村振兴“发展动力”
发展特色产业,走产业带动路子。立足区位、土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培植特色农业产业,深入推进产业规模化、标准化。朝龙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打造马蹄、太空藕基地400余亩、罗氏虾养殖基地70余亩、“九华红菜薹”种植基地360余亩、黄骨鱼养殖基地40余亩;红星村借助油菜、湘莲、西瓜、太空藕等特色农业,打造集中育秧基地并建设智能温室育秧大棚,帮助20余名脱贫户就近就业;鹤岭村成立湘潭市丰年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创立“鹤墩墩”农副产品公用品牌。深化文旅融合,走乡村旅游路子。砂塘、鹤岭等村按照“餐饮+休闲旅游+乡村振兴”模式,持续深化连片发展,承办“家国同庆 邻里共享”2024年雨湖区村厨大赛,吸引上千群众参与,带动村集体增收20余万,打响特色餐饮聚集片区名号;红星、朝龙等村依托黄君珏革命烈士先进事迹和谭震林副蹲点为民办实事等故事,建设集红色研学、爱国主义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红色文旅特色片区,一年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70余次,接待游客2000余人。拓宽增收渠道,走合作共赢路子。湘江村成立湖南曜发建筑劳务有限公司,为村民提供信息咨询、劳务派遣、家政技能培训等服务;鹤岭村成立搭把手劳务服务公司,有效拓展村民就业渠道,为企业输入可靠劳动力资源。同时在全乡配套发展餐饮、游乐、学习、体验等多种形式的服务业,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在帮助农民增收中,增加集体收入。
鹤岭村承办“家国同庆 邻里共享”2024年雨湖区村厨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