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反腐倡廉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各地动态

用占全省2.2%耕地贡献全省4.95%的一产增加值解锁营口农业的丰收“密码”

发布时间:2024-10-20 01:21:29 作者:admin   来源: 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

  10月16日,第44个世界粮食日,位于渤海之滨的营口,呈现出丰收图景。

  自9月15日起,营口市秋收工作全面展开。在广袤的乡土大地上,五谷丰登、瓜果飘香,那红彤彤、黄澄澄、紫盈盈……皆是丰收的色彩。丰收的喜悦让农民脸上泛起灿烂的笑容,如阳光般洒落沃野。

  去年,营口用占全省2.2%的耕地贡献了全省4.95%的一产增加值,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居全省第三,增速居全省第二。今年,大有可为、大有希望的农业,也必将为营口市冲刺四季度增添力量,献上厚礼。

  既提高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又提升劳动生产率;既增强精深加工能力,又扩大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金秋时节,记者行走于田间地头,在应接不暇的丰收图景之中,解锁营口农业的一个又一个丰收“密码”。

  育良种 强根基

  金秋时节,天空湛蓝,稻浪滚滚。

  “看,我们的稻田画很美吧!”营口天域稻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潇盟站在水源镇试验基地的稻田埂上,兴奋而又感慨地说:“如今,农民的日子靠种水稻美起来了。”

  然而,难以想象的是,20多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一片片的稻田受土地盐碱密度增加的影响,秧苗长得弱,产量少。

  营口因为靠海,盐碱地较多。太阳一晒,土壤板结,比砖头还硬。一下雨,土地又比豆腐还要软。张潇盟说,盐碱地中盐分高,营养物质含量少,土壤质量差,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别说要产量,想让作物存活都很难。

  35岁的张潇盟大学毕业后,放弃了留城工作的机会,怀揣着梦想回到农村创业,投身于北方粳稻新品种选育、生产、推广及产业链延伸大业,在广袤的滨海盐碱地上播撒希望的种子。

  十余年间,张潇盟和科研人员一道,建设品种区域试验站、海南南繁分子育种基地,采用籼粳亚种间杂交、化学诱变、分子辅助、基因编辑等育种技术,不断创制水稻新品系,成功培育出天域、稻源香久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致力于培肥丰产等技术推广应用,组建“辽宁省天域稻业水稻育种产学研联盟”,以其为龙头,形成集群式攻关之势。

  弹指一挥间,对张潇盟和众多科研工作者来说,他们持之以恒、奋力拼搏、挥洒汗水、攻坚克难,经历了从“改地适种”到“改种适地”的艰辛过程,终于在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密度日益增大的不利条件下,用科学技术培育出一代又一代水稻新品种,使得营口地区水稻平均单产和最高单产连续多年全省第一,并逐渐发展成为辽宁省粮油种植优势区、辽宁省粮油高产创建示范区,“营口大米”跻身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中国驰名商标行列。

  9月29日,营口市农业农村局在天域稻业召开优质稻品种现场观摩会。与会人员走进示范田,对各个品种的田间表现、生长状况和产量进行评估。今年,营口市在天域稻业集中示范种植水稻新品种20个。通过田间对比实验,各水稻品种的产量、性状一目了然,从而筛选出优秀品种,为水稻更新换代提供良品支撑,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注入新动能。

  多年来,营口市扎实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天域稻18号等3个水稻品种获得植物新品种权。累计通过审定的水稻品种38个、玉米品种88个,引进优质稻品种20个,优质稻种植面积达20万亩。推进李杏种质资源圃建设,李杏资源入库1800余份。

  一棵壮苗,一棵丰稻,一粒好米……都离不开一方好田。营口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07.08万亩,占基本农田比重达74%,高于全省17个百分点。

  据了解,2023年,营口市粮食播种面积完成139.5万亩,产量达7.6亿公斤,产量历史最高,粮食生产实现“六连丰”。水稻平均单产676公斤,位居全省第一,高于全省平均126公斤。尤其令人振奋的是,营口还创下北方重度盐碱地水稻亩产新纪录。

  造良田、育良品、施良方、用良法——秋天里的丰收“密码”,让昔日的盐碱地,成为名副其实的“米粮川”。

  抓特色 壮规模

  走进大石桥市高坎镇党家村,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村中池塘连片,曲水悠悠,登高俯瞰犹如镜面般清澈明净,展现着勃勃生机。

  傍晚时分,村民赵立宽来到自家的鱼塘,开始投放饲料,引得鱼塘一阵欢腾。赵立宽家有5处鱼塘,有养殖水面50多亩。赵立宽是村里最早的一批养殖户,1994年至今,亲历了党家村淡水养殖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巨变。党家村九成村民从事淡水鱼养殖,有7000余亩养殖水面,年产鲤鱼、鳙鱼等淡水鱼1.2万吨,另有淡水鱼饲料加工企业4家,素有“辽南淡水养殖第一镇”的美誉,是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

  在鲅鱼圈区红旗镇胜台村,葡萄种植户艾信良正在葡萄科技小院向沈阳农业大学师生请教葡萄种植问题。他说:“多亏有科技小院的支持,我的种植技术有了本质上的革新,经济效益倍增……”

  乡村振兴,首先是产业兴旺;产业兴旺,需要有方向指引。葡萄科技小院于2021年7月揭牌成立,这也是我省首个科技小院,如今已为当地4000亩葡萄种植提供服务,发展葡萄种植户500家。在小院的科技赋能下,红旗镇胜台村的葡萄今年又喜获丰收,产值超亿元,村民人均收入超3万元。小小的葡萄,不仅鼓起了村民的腰包,甜甜蜜蜜的味道也成为乡村振兴的真实写照。

  这几年,艾信良不仅自己种葡萄,头脑灵光的他还依托葡萄科技小院,结合自己总结的种植经验,在各大短视频社交平台传授种植技术,化身为技术达人。

  沃野流金时,丰收欢歌起。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大石桥市获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盖州市获评农业农村部农产品骨干冷链物流重点县。熊岳镇、陈屯镇获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鲅鱼圈葡萄入选第三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近年来,营口市不断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径,抓龙头、搭平台、铸链条、建集群,以龙头企业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全链条开发、全产业升级,带动农户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培育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13家,培育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69家,其中市级36家、省级27家、国家级6家。中粮糖业辽宁有限公司是国内食糖产量最大单体企业,嘉里粮油(营口)有限公司出产的“金龙鱼”“胡姬花”等系列食用油行销海内外,辽宁大红德邻食品有限公司拥有六大品牌风风火火闯市场……

  树品牌 谋长远

  “嘉里粮油”“北魁果酒”“禾丰源大米”“营茶1861”“营口大酱”“原创营口风物礼盒”……日前,在辽宁省第十八届“群星奖”决赛开幕式现场上,营口特色农产品集中亮相、精彩纷呈。

  营口市委、市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发展绿色优质农产品工作,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标准化引领的发展理念,建设了一批绿色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培育了一批带动性强的农业企业,打造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

  位于辽河下游冲积平原的黑土地,以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土质疏松、适宜耕作而闻名。肥沃的土地、宜人的气候、绿色生态的种养方式,让这里生产出的大米籽粒饱满、口味纯正。“营口大米”2009年5月注册成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营口禾丰源米业有限公司、营口渤海米业有限公司、辽宁营口鹏昊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秉承“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标准化生产”的经营理念,带动整个营口大米产业不断航向更广阔的天地。

  营口地理环境多丘陵、山地,加上独特的气候光照条件,让这里出产的水果品类丰富、品质优良、口味上乘。“盖州葡萄”“盖州桃”“盖州西瓜”“盖州尖把梨”“大石桥大红袍李子”先后认证为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盖州苹果”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鲅鱼圈葡萄”登录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依托丰富的水果资源,营口市形成以市场引导产业、以标准规范产业、以标志管理产业的绿色优质农产品良性发展机制。鲅鱼圈区芦屯镇的盈福葡萄和茗园葡萄、盖州市沙岗镇的景程葡萄、东城街道的甘来葡萄、沙岗镇的郑小二西瓜、太阳升街道的营润小黄旗西瓜等,纷纷成为绿色食品,扛起行业先锋的大旗。

  营口还拥有丰富的海淡水资源,蕴育了琳琅满目的水产品种类,由此诞生了“营口海蜇”“营口对虾”“营口大闸蟹”等一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多样的地形地貌,决定了营口不仅有传统的水稻、水果和水产品等,还有很多“小、精、特”农产品——菌肉饱满的盈福香菇、健硕肥大的景禾黑木耳、色泽金黄的博洛铺小米、香气浓郁的农佳嫂玉米糁、洁白如雪的海花食用盐。这些产品如小小繁星点缀着营口绿色优质农产品的璀璨天空。

  特色产业多点开花,多种多样的农产品“硕果累累”,一个个优质农产品不断“出圈”……翻开营口绿色优质农产品的成绩单,它不仅是老百姓眼中安全优质的代名词,还是引领绿色消费的风向标,更是农民增收的带动者。截至目前,营口市有效使用有机产品标志的产品2个,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总数33个,拥有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全国名特优新登录农产品19个。

  当大地迎来五彩斑斓的丰收季,当农民们忙碌的身影穿梭于田野间,当收获的稻谷堆满粮仓,这才是秋日营口最美的样子。


原文链接:https://lndj.gov.cn/portaluploads/html/info/5180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