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工作岗位变动,一周前我刚从呼和浩特来到兴安盟。准确的说,是先到盟委行署所在地乌兰浩特,然后再辗转到真正的落脚地——扎赉特旗。
“与山盟,与水盟,与兴安盟”。这句别出心裁的文旅推广语,如今已为大众耳熟能详。越简单、越朴实、越真诚,越容易流传,想来其诞生背后定有波折有趣的故事。
兴安盟,因地处大兴安岭中段而得名,满语意为丘陵。毗邻黑龙江和吉林两省,与蒙古国接壤。下辖两市三旗一县,彼此紧密相连,资源禀赋却各不相同。这片土地上森林深邃、草原辽阔、湿地神秘、湖泊清澈、火山瑰丽、河流蜿蜒、冰雪奇幻。共赴一场山水盟约,不仅是向游客发出的浪漫约定,更展现出官方兼容并蓄的开放胸襟和携手发展的共赢理念。
高高的兴安岭尽管一步一景,但好景致还得好兴致搭。过去出差到此,都是饶有兴致地欣赏,虽匆匆而过,留下的记忆却大多是别样的美。
经过舟车劳顿和必要的任前拜会,迎接的车辆于10月24日早驶出乌兰浩特市,沿着集阿(集宁至阿荣旗)高速向东北方向一路疾驰。霜降刚过,天气阴霾,道路两旁丘壑纵横,树木稀疏,这可能是最不具兴安山水特点的一段路。只有收割后的苞米地一片一片闪过又现,田间的高压线塔无言耸立,不断拉扯着人的视线。逾百公里长的高速上几乎没有什么车,偶尔略过一堆堆金黄的玉米或农户家满登登的苞米楼子,提醒我这个西部区人,这嘎达是“东北”。
在萧瑟阴冷的初冬,携着难掩的离别愁绪和人地两生的忐忑以及那无法抗拒的使命,我走进了扎赉特。
不熄火苗
扎赉特之名源自“札剌亦儿”,是个历史久远的蒙古部落名称。据学界研究,辽代文献中即有这一部落名称的记载。后世史料记音用字多有变化,但从“札剌亦儿”变音为“扎赉特”,被认为是“札剌亦儿”表达复数时,词尾变音为“特”。著名法国汉学家保罗·伯希和(因敦煌遗书而名声大噪,有开创“敦煌学”之功)也明确指出“现代嫩江以西扎赉特,其名称应该就是来自札剌亦儿的一个常规复数形式”。
这个我临行前时常百度的地名,有人亦称其蒙古语意为“红顶贵族”,因此处曾经有达官显贵居住,故而得名。扎赉特旗始建于顺治五年的1648年,清代全称为“扎赉特扎萨克多罗贝勒旗”,此名称中包含部落(扎赉特)+职守(扎萨克)+美称(多罗)+爵位(贝勒)+行政称谓(旗)。《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封爵》称“扎赉特旗扎萨克多罗郡王”,随后定称为扎赉特旗。由此可见,这里曾经有世袭罔替的郡王、贝勒不假,但未经考证,单纯以音译来判定,大概难以让人信服。再则说,内蒙古哪个旗没有“红顶贵族”?所以,这种说法权当故事听罢了。
那么,扎赉特到底是什么意思?从手中可查考的史志版本没有找到权威解释。但“札剌亦儿”源自突厥语“扎剌亦儿日克”,为火苗窜动,燃烧旺盛之意,有据可查。所以,扎赉特意指火苗。当然,还有其他代表性的观点,不是专家,搁置不论。
但地名不是简单的符号,它蕴涵着千百年来中国人对这片辽阔土地的认识,对漫长历史的记忆,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的地名在草木山川中命名,见山水、见矿藏、见物种,如江西、如和田、如瓜州;在文化传统中命名,见阴阳五行、见止戈为武、见国泰民安,如洛阳、如归绥、如泰安;在历史变迁中命名,见帝王好恶、见战乱纷争、见朝代更迭,如开封、如酒泉、如临安,等等。从地名见文化,从文化见文明,历史的扎赉特见证了少数民族与汉民族的变迁和融合,现实的扎赉特正以旺盛的斗志、火热的激情创造新未来。
三省交界
扎赉特旗位于兴安盟东北部,地处大兴安岭南麓、嫩江右岸,属大兴安岭向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东接黑龙江省龙江县,南与黑龙江省泰来县、吉林省镇赉县交界,西连科尔沁右翼前旗,北与呼伦贝尔市扎兰屯毗邻,是典型的三省交界区。中国地图上观之,仿佛“雄鸡”头上的小眼睛,若将其政区图单拎出来视之,则好似一位长着胡须仰望星空的长者。
在偌大的中国版图上,散布着40多处三省交界点,或是通达三省的兵家要冲,或是繁华一时的商业集镇,或是文化荟萃的历史坐标。如晋秦豫三省交界处的风陵渡。金人赵子贞为其写下绝唱:“一水分南北,中原气自全。云山连晋壤,烟树入秦川。”更多的人则是因为金庸先生的《神雕侠侣》而知道了这个黄河上的古渡口,“风陵渡口初相遇,一见杨过误终身。只恨我生君已老,断肠崖前忆古人”。还有黔滇川三省交界,因“一鸡啼叫、三省皆闻”而得名的毕节鸡鸣三省村,红军长征中在此地召开鸡鸣三省会议,成功完成了遵义会议决定而又尚未完成的中央最高层组织调整任务,等等,不一而足。
与这些钟灵毓秀、盛名在外的交界处不同,扎赉特与黑龙江省泰来县、吉林省镇赉县交界处,是绰尔河与嫩江交汇地带,历史上曾经野兽成群、蚊虫肆虐、沼泽密布、荒无人烟,是名副其实的“北大荒”。到清末光绪三十二年(1902年),在黑龙江将军衙门主持下,扎赉特旗南部才逐步放垦,设立官治、筑城移民、聚拢人气。
扎赉特旗与东北地缘相近、人文相亲、文脉相通、经济相融,无论从历史沿革、民族融合还是风俗习惯、口音腔调,都很东北。当地人性格豪爽憨厚、直爽干练,讲话亲切又不失诙谐幽默,一些行为模式、思维方式、语言风格深受拓荒文化影响。据同行介绍,由于扎赉特旗地域广大,加之近年来内蒙古经济发展相对活跃,东三省在当地做生意的人很多,与当地人结婚生子的也多,人员流动频繁,难免鱼龙混杂,因之,买卖合同纠纷、民间借贷纠纷、婚姻家庭纠纷就成为主要的民商事案件类型。当然,大家也有好勇斗狠的一面,一句“你瞅啥”往往就能酿成血案。所以,刑事案件高发,特别是命案防控一直是当地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的重中之重。有老同志跟我讲,坊间把扎赉、泰来、镇赉戏称“东北三赖”,“赖”在何处,我想由上可以找出部分答案。
鱼米之乡
因工作需要,到达扎赉特旗的第三天,我就驱车踏勘了保安沼地区,也第一次近距离触碰了黑土地。该地区位于扎赉特旗境内,是多年河水推移冲刷和江水顶托作用形成的冲击平原,土地肥沃。尽管生在农村、干过农活,但黑土地那种似被石油浸润过的黝黑锃亮的冲击力,还是令我震撼不已。
黑土是一种具有强烈胀缩和扰动特性的粘质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在3%至10%,是黄土的十倍,它性状好、肥力高,适种性广,尤适大豆、玉米、谷子、小麦等生长。
世界上有三块著名的黑土地,分别是中国的东北平原、欧洲第聂伯河畔的乌克兰和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流域。我国东北平原地区有着广阔的黑土分布,主要是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等地,总面积约35万平方公里。这里曾经分布着大面积的沼泽湿地,枯枝落叶进入沼泽形成肥沃的有机质,沼泽中的水被排干后,就露出了肥沃的黑土,曾经的“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
黑土的厚度大约为1米,每形成1厘米厚的黑土,就约需要200至400年的时间,这是一笔自然界用了两万年以上的时间才积淀的财富。自然黑土腐殖质层的厚度一般在30~70CM,由于黑土的腐殖质含量高,土质疏松,加之毁林开荒、毁草开荒等不合理开发利用,现如今,一些地方的黑土层已由开垦初期的60~70CM减少到目前的20~30CM,急需打一场“黑土保卫战”。
扎赉特旗东南部是地处三省交界处的“中国稻米金三角”,更是全球北纬46度“寒地水稻黄金带”,年产量70万余吨,占内蒙古70%以上,是内蒙古当之无愧的优质稻米之乡。
从旗政府所在地音德尔镇出发,向东南方向行驶约10公里后,即可见到大片金黄的农田,被灌渠切割的如棋盘一般。这里有“稻香小镇”好力保、“草原湖泊小镇”图牧吉等一众现代农业产业特色示范园。车行此间,农人忙于阡陌,草包散落田野,使人不经意间生发出对宁静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向往。
当天,从保安沼地区前出至黑龙江泰来县,凭吊江桥战役遗址。驻足观景高台,眺望嫩江与绰尔河(为嫩江右岸的一级支流,全长501.7KM,是内蒙古第二大河流)的交汇处及嫩江西岸的大片土地,感觉到了连日来少有的平静和释然,不经意间愣神在这苍茫大地间。人生很像这流淌的河水,归入浩瀚大海之前,不知在哪里就汇入了池水流溪,也不知在哪里与大江名流聚汇,也不知会在哪里转弯调头,更不知会在哪里高落低流,这就是生活的常态,也是人生的无常。
如今,因缘际会,我已落脚在这扎赉特一站。虽然不是生于斯长于斯,但饮之水食之粮,还冀成于斯,愿报于斯,何不既来之则安之,往后何尝不也是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