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长顺县围绕“15分钟生活圈”建设,以“四个引领”为抓手,不断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和水平。
组织引领,构建共管格局。高位推动抓统筹。研究出台《长顺县构建“15分钟生活圈”推动县城基层治理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3至2025 年)》,将“15分钟生活圈”建设纳入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重点任务,定期召开“15分钟生活圈”建设联席会议,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落实。组织保障明责任。明确四家班子党员领导干部定点联系6个城市社区,定期到社区调研解难题,针对疑难杂症问题开展现场办公,及时协调解决“15分钟生活圈”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优化网格提效能。以网格化管理为原则,按照规模适度、资源整合原则,将全县6个城市社区所有小区划分为49个网格,建立“社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格局,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推动城市基层治理末梢有效延伸到户。
机制引领,嵌合治理合力。健全机制聚合力。推行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制,吸纳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综合行政执法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党员领导干部担任街道兼职委员,吸纳辖区物业企业、两新组织等相关人员担任社区兼职委员,有效凝聚职能部门和社会力量共商、共建、共治的合力。物业党建促共治。开展老旧小区治理难题破题行动,以成立物业党组织为载体,指导辖区内的业主依法设立业主大会和选举业主委员会,推动业主和物业企业各自履责。成立物业行业党支部,覆盖辖区物业行业企业。采取社区领办“红色物业”或“公益性物业”方式,对物业服务或业主委员会小区进行兜底服务,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15分钟生活圈”小事难事。盘活资源固基础。把盘活社区闲置资源资产作为提升党建引领“15分钟生活圈”建设水平的“先手棋”,鼓励社区进一步盘活闲置资源资产,多种方式发展壮大社区集体经济。如,锦顺社区、顺兴社区将闲置门面盘活出租,通过收取租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又如,城南社区利用闲置空地为居民新增100余个社区停车位,有效解决群众“停车难”问题。
服务引领,提升治理成效。推动服务零距离。结合开展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到社区报到,在职党员干部到居住地、工作地或所在单位基层党组织结对联系社区报到工作,扎实开展区域化党建联建,将全县60余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划分包保70余个小区,3000余名在职党员干部下沉社区,与社区互联互动、深入融合,夯实共驻共建的治理责任,实现服务零距离。做优个性化服务。聚焦“15分钟生活圈”建设,建立理疗中心,解决老年人理疗需求,普及老年健康保健知识,推动老年人健康服务;着眼于暑期学生看护难问题,探索开展公益暑托班服务,为学生提供书法、绘画、舞蹈、声乐等丰富多彩的素质拓展活动;整合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警务岗亭建立“顺心驿站”服务站,为环卫工人、快递员、外卖小哥等户外工作者提供便捷、温馨、舒适的临时休息环境场所。目前6个城市社区均建立日间照料中心和新就业群体服务站“顺心驿站”,3个城市社区实现托幼功能,4个城市社区挂牌社区食堂。构建治理体系。构建“1+6+N+N”治理体系(“1”即1个街道,“6”即6个城市社区,“N”即N个党群服务站点,“N”即N个若干网格),推动社区办公阵地前移,将56名社区工作者明确到相应小区与物业公司、业委会合署办公,零距离服务,切实解决居民省时间、少跑路的诉求,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进一步增强了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能力引领,提高治理水平。强化服务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社区工作者考核评价体系,配齐配强社区服务队伍,实现每万城镇常住人口达18名社区工作者目标。同时整合县综合执法局力量,推动城市管理进社区,由45名执法队人员定点服务小区,有效开展小区野广告、乱搭乱建等突出问题治理,切实为强化基层治理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和人力支持。搭建能力共享平台。依托县委党校、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打造多功能实训基地,并邀请县直部门、镇(乡、街道)党政班子成员以及社区党组织书记和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街道社区干部担任授课老师。同时,建设多维度培训体系,精心设计培训内容,打造内容详实、形式丰富的高标准高质量培训课堂。通过“点对点”精心设计课件、“面对面”传授指导,开展业务技能提升培训,帮助实训对象提升攻坚克难、实干担当的本领。抓实“领头雁”培育。选派2名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担任移民社区支书,同时按照1:2比例抓实6个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工作。目前68名社区“两委”干部后备力量中,大专学历以上54名。
信息来源:黔南州委组织部
一审(撰稿人):长顺县委党建办
二审:刘相
三审:李良旭
编辑:彭珺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