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十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在温州2024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上揭晓。该奖由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提议设立,每两年评选一次,每届不超100人,获奖者年龄限35岁以下。30年来,近1500位获奖者中,60位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82位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近10%的人才当选院士,彰显我国在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上的显著成效。
在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的今天,改革之路上的低垂之果已被采摘,留下的尽是难以攻克的艰巨挑战。特别是在科技领域,竞争之激烈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每一个细微的技术突破都可能成为国际竞争中制胜的关键要素。为了推动改革向更深层次延伸、向更广阔领域拓展,应当积极倡导并在青年科技工作者中大力弘扬敢于探索、勇于开拓的“吃螃蟹”精神,激励更多青年科技人才勇于“第一个吃螃蟹”。
充分发挥青年科技人才作用的基石在于精心培育。正如螃蟹虽鲜美,但懂得品鉴并善于享用之人却为数不多。那些擅长品尝螃蟹的行家,不仅发明了“蟹八件”这样的专用工具,还在实践中精炼出“垫、敲、劈、叉、剪、夹、剔、盛”这“八大”手法,从而充分领略螃蟹不同部位的美味与精髓。相比之下,不懂得品鉴之道的人,在尝试过程中往往被蟹壳所伤,甚至白白浪费了螃蟹的精华部分。青年科技人才培育工作亦是如此,唯有健全完善人才培育体系,根据专业、能力、岗位特点,为人才量身定制培养方案,分门别类开设培养课程,让青年科技人才掌握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才能“会吃螃蟹”“善吃螃蟹”。
提供容错机会,让青年科技人才大胆“登台”。实战是最好的“练兵场”,是青年科技人才最佳成长舞台,需鼓励他们大胆尝试。科研多坎坷,应为青年人才营造宽容失败的环境,提供容错机会,这既是对他们的信任与支持,也是对其创新精神的鼓舞。在此机制下,青年人才即使失败也不受重责,反而获得更多理解与鼓励,得以从失败中学习,继续前行。这能极大激发其创新活力,使他们勇于挑战、提出新见解。
畅通成长渠道,青年科技人才也能“坐前排”。年龄与资历成为阻碍青年科技人才进步的重大障碍。在新时代背景下,要助力更多青年科技人才挣脱成长束缚,跨越使用障碍,核心在于构建畅通无阻且公正的使用途径。既要打破“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传统束缚,又要树立以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不拘一格用人才,让更多科技人才“坐前排”、勇于“第一个吃螃蟹”。
骆盈磊(昆明市五华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