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永县把村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基层党建工作中的重点,从“选、育、留”三个环节入手,持续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大人才保障。
选优“两委”班子“强”队伍,在“选”上出实招。
突出政治标准“选”。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选拔村“两委”干部,始终把政治标准摆在首位,以“德”为首要原则,以“能”为核心要求,严格按照“十不选”要求,从严落实“逢进必审”“县级联审”“县级备案”等十八部门必审制度,对所有村“两委”成员候选人进行全面审查,确保选出的干部政治上站得稳、靠得住、能放心。
加大后备干部“育”。县处级领导到包联乡镇、村分析研判村级后备干部建设情况,围绕人选年龄、学历和来源几个关键因素,带头下村到户逐一开展后备干部摸排选育工作。充分发挥村党组织书记和驻村干部“传、帮、带”作用,通过参加培训、参与村级工作事务等方式,帮助后备干部迅速成长。目前,全县各村均已储备2-3名后备干部,平均年龄35岁,大专以上学历占比65%,不断为村干部队伍注入“源头活水”,确保到换届前成熟可用。
把握重点群体“用”。充分挖掘全县各村符合条件的退役军人、本土大学生、外出务工人员、致富带头人等有一定威望的重点人群,将其纳入县级后备人才库。对一些特别优秀的人员,由乡镇党委上门走访,了解其思想动态,讲清楚组织意图,通过组织推荐、群众评议与个人自荐相结合的方式,将其作为新一届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2021年换届以来,先后选拔32名返乡经商人员、致富带头人等一批年轻力强、文化水平较高的优秀人才进入村“两委”班子,极大增强村干部队伍活力。
创新教育培训“新”模式,在“育”上下功夫
常态化教育培训“多样化”。采取集中培训、以会代训、外出培训等方式,聚焦产业发展、基层治理、党建业务等内容,分阶段、分类别组织开展村干部培训活动30余场次,先后在湖南省湘潭市、浙江省杭州市举办两期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业务培训班,确保村“两委”班子成员每年至少具有3天以上的集中脱产培训,着力提升村干部履职服务能力,锻造乡村振兴“主力军”。
江永县2024年度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驻村第一书记培训班开班仪式
打造按需点课“新模式”。创新实施“菜单式”培训,县委组织部邀请158名农业技术人员、经济学学者、致富带头人以及各行各业先进人物开发出116节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实用课程,内容涵盖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惠民政策、实用技术等方方面面,按照“基层党组织按需点单、师资库教师接单授课、县委组织部按单付酬”的点课送课新模式,各基层党组织根据村干部“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原则按需点课。
鼓励外出学习“取真经”。收集省内外各地先进村的好经验好做法,由县委组织部统一联系,制定出76个本县和市内外学习目的地及路线并在全县内推介,鼓励乡镇开展村组干部“走出去”调研,镇村两级干部“走出去取真经、学回来促发展”。全县9个乡镇不定期组织村干部到市内外先进村开展经验交流,在全县掀起外出学习调研的浓厚氛围,促进镇村之间优势互补、交流互促、抱团发展。
组织赴湘潭开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业务培训
抓实激励保障“优”制度,在“留”上用真心
拓宽晋升渠道。定期开展从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中选拔为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比选,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和招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力度,近五年来,先后通过“五类人员比选”进入乡镇领导班子成员4人,从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考核招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8人,6名村(社区)“两委”成员考录为公务员或事业编制人员,大力营造“有能力者优先、能干事者优先”的选拔氛围,让村干部在服务群众中有收获、在干事创业中有盼头。
提升待遇保障。健全村干部基酬正常增长机制,完成全县村干部基酬调标,村党组织书记每人平均增加48元/月,其他村干部按比例增加。全面落实村(社区)“两委”干部人身意外伤害综合险、重疾险、财产险,村干养老保险配套补助、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解决村(社区)干部后顾之忧。近三年来,36名村党组织书记获县级以上“两优一先”表彰,6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获评市级以上乡村振兴担当作为好支书,积极推荐28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作为县级以上“两代表一委员”人选,推动基层干部用心办实事、解难题、做好事。
加大关心关怀。着力为村干部“减压”“松绑”,明确村级准入事项、协助事项、不承担事项,取消党员积分管理、党建实地考核、村干部“坐班制”、APP推广考核等19项事项,最大幅度地减少证明盖章、统计报表等纸质材料,切实减轻村级组织负担,让村干部有更多时间精力投身乡村治理、抓好产业发展。进一步深化村(社区)干部关心关爱措施,主动上门了解村干部所思所想所需,在家庭生活、心理方面经常性,结合“两节”“七一”等重大节日,每年对村(社区)干部进行慰问,于细微处让村干部感受到真情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