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央视热播剧《我是刑警》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河昌市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特大刑事案件。当时当地的侦破条件十分有限,且该案件受到上级重视。当地警方就想单纯依赖省厅专家组先进的技术手段破案,对到群众中查找案件线索不够积极。然而,省厅专家组到达河昌后,要求在抓好技术侦破工作的同时,警方也要深入群众,做好群众工作,让群众检举揭发、提供线索。最终,两方面相结合,案件很快被侦破。群众工作在案件侦破过程中如此重要,让当地警方充分感受到依靠群众的巨大威力。其实,一直以来,密切联系群众既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长期以来坚持的有效工作法宝。
当前,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遇到“瓶颈”,碰到一些难题,主要是产业结构不优,传统产业增长乏力,新兴产业尚未形成有力支撑,转型升级之路困难重重等等。一些党员干部迫切想找到点子、方法、路径,破解这些难题。在破困突围过程中,少数党员干部迷信专家、学者的能力,认为只有专家、学者才能让地区摆脱“困境”。于是,不惜重金,到各级各部门、名牌大学邀请专家、学者到地方进行考察,“问诊把脉”。而对了解基层群众生产生活实际情况,倾听群众的想法和心声却不够重视,总认为基层群众对经济发展缺乏研究,请群众来“问诊把脉”意义不大。
须知,在破解发展难题上,专家有自己的专业视角,群众有自己的实践经验。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不断探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具体实践中,群众始终处于生产、生活的“第一线”。在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仍然身处生产、生活“一线”的他们,对于市场需要什么产品,应当培植什么样的产业,怎样实现转型升级等问题,尽管可能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但实践经验极为丰富,有着独到的见解。如果高高在上,对基层群众的想法、看法不够重视,甚至视而不见,便会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从而错失发展良机。
因此,破困突围,既要重视专家、学者的意见和看法,更要紧紧依靠群众,学会听民声、汇民智、解难题。要多深入基层,看到发展中的难点、痛点,听取群众真实的需求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祛疾除疴,增强转型动力。要建立常态化的群众意见征集机制,确保群众有畅通的渠道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要多深入群众,与群众进行交流、座谈,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和面临的问题,加以研究,推进解决,做到依靠群众破解发展难题、破解发展难题惠及群众。
陈可(大理市国投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