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川天府新区检察院(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人民检察院)深入贯彻最高检加快推进数字检察战略要求,牢牢把握“数字革命”这一关键变量,遵循“数字赋能监督,监督促进治理”的理念,探索建立“理念先行、数据为基、业务主导、重在应用”的工作格局,以数字检察赋能法律监督提档升级。
天府新区检察院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通过外出考察学习、与专家学者交流、典型案例评析等多种方式引导全体干警牢固树立检察大数据思维,切实增强掌握运用大数据的主动性、自觉性,实现从“被动受案、个案办理”监督模式向“个案到类案、被动到主动、办理到治理”的深刻转变。
数据是推动数字检察实质化运行的关键。天府新区检察院通过“眼睛向内”盘活用好检察内部数据,深度挖掘、利用四川自贸试验区所涉5个基层检察院案件数据,建立自贸区司法案件数据综合分析研判机制,为自贸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提供科学决策参考。上线运行的“天府律检通”,为律师提供异地阅卷、辩护与代理等便利化服务3.8万余次。依托四川省检察院“低代码建模”平台,将流程监控点位转化为可复制、可推广的法律监督模型,创建“诉判不一”“简易程序超期办理”等模型9个,初步发现线索250余条,并移送业务部门跟踪监督。通过“视野向外”不断推进外部资源共享,健全检警、检法协作机制,与公安、法院共享知识产权案件线索移送、立案侦查等各环节数据,筛查涉酒类知识产权民事、行政检察监督和刑事立案、侦查活动监督线索,形成全链条打击侵犯川酒知识产权违法犯罪合力。同时,积极融入“智慧蓉城”建设,获取“天府大脑”12大类、4万余项数据权限,有效打破外部数据壁垒。
此外,天府新区检察院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内部数据整合、外部数据共享、监督模型建构”三步走计划,融入专业化办案团队和数字检察团队协同作战模式,不断优化完善监督模型,用监督办案质效检验监督模型建设成效。依托已有成熟模型和自主构建模型发现监督线索100余件,深入开展虚假长租阻碍民事执行、公民违法代理等领域专项监督,通过个案的成功办理,推动法律监督由点到面、由个案到类案、由一域到全域的系统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