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江苏省海安市检察院聚焦守护妇女、“一老一小”、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合法权益,深入推进“检护民生”专项行动,切实加强民生领域司法保护工作,着力运用法治“力度”守护民生“温度”。
融合保护“她权益”
为强化妇女权益司法保护,海安市检察院跨部门组建打击侵犯妇女权益犯罪办案团队,推进依法一体综合履职。针对“益”心为公志愿者反馈,部分企业招聘信息设定性别条件的情况,海安市检察院及时立案,召集相关部门召开圆桌会议,对发现问题进行监督整改,并建立长效机制,依法保障妇女平等就业权。因工作成效显著,该团队入选江苏省妇女权益保障立法和咨询团队。
为进一步凝聚守护合力,该院联合妇联、民政等部门建立健全妇女权益保护工作机制,开展系列活动,为妇女权益保护注入“源头活水”。该院会同市妇联以“法治守护半边天,携手建功新时代”为主题,举行检察开放日活动,邀请社会各界妇女代表建言献策,共同推动形成尊重、保护妇女权益的社会氛围。该院还整合优质资源,结合检察履职,就妇女普遍关切的家庭暴力、财产分割、子女抚养、婚姻关系等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普法宣传30余场,提升妇女群体的依法维权意识。
共撑“安心护未”保护伞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海安市检察院持续打造“安心护未”检察文化品牌,注重加强少年儿童的法治教育工作,融合“检察开放日”“模拟法庭”“‘云’上法治课”等多种形式,开展各类法治课65场,切实提升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和自护能力。
大力推进集心理疏导、身体检查、取证、司法救助、预防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办案中心场所建设,更加注重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关爱和隐私保护,避免“二次伤害”。南通市未成年人“一站式”检察工作现场会在海召开,该院加强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工作得到省院领导肯定。
为进一步加大对涉案困境儿童的救助力度,该院联合市慈善总会成立“安心护未”慈善基金,并出台《“安心护未”慈善基金管理细则》,延伸司法救助“救急解困”功能,不断探索“一揽子”解决涉案困境未成年人救助难题,先后帮助5名困境未成年人重拾生活希望,该做法被《检察日报》《江苏法治报》等媒体报道。
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努力和支持。为此,海安市检察院编印了《女童保护手册》,并为海安义工联合会、海安市海燕女律师公益服务团、海安惠心志愿服务社3个志愿者团队授旗,借助社会力量,共绘女童保护“同心圆”。
温情守护“夕阳红”
老有所安关系社会和谐稳定,也是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为深入贯彻落实最高检“十一号检察建议”精神,海安市检察院联合市公安局、市人民法院、市民政部门共同建立养老机构从业人员入职查询和从业禁止机制,会签《关于建立养老机构人员入职查询和从业禁止制度的意见》,细化养老机构从业准入门槛,共计查询1490人次,相关工作信息被最高检、省检察院推广。
为有力筑牢养老机构服务领域安全防线,该院还联合市民政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消防救援大队,针对全市14家养老机构开展“共护养老机构安全”专项检查行动,对全市养老机构进行抽查走访,重点针对入院评估、工作人员招录、消防设施、食品安全等方面进行了现场检查。对发现的问题,督促养老机构及时整改,持续监督整改落实情况,在综合监管上下足功夫,让养老机构更加安全,让人民群众更加安心。
倾力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
残疾人工作体现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海安市检察院立足检察职能,延伸监督触角,及时核查、高效跟进“益”心为公志愿者提供线索。通过实地检查城区主干道和大型超市周边,该院针对检查过程中存在的盲道被占用、绿灯通行时间设置过短、人行横道阻隔桩间隙过窄,导致轮椅无法通行等问题强化监督,制发检察建议,推动完成无障碍改造。
始终坚持审慎办理涉残疾人案件,深入推进残疾人权益综合保护。在办理一起涉精神病人重残补助款纠纷案时,在支持起诉并给与司法救助后,针对相关部门未定期开展重残补贴复核的问题,制发检察建议,推动开展“户户到、人人访”大排查专项行动,让残疾人保障政策落到实处。该案入选全省检察机关“检察为民办实事”十大典型案例,宣传被《中国妇女报》《法治日报》《检察日报》等平台录用,江苏省电视台同步报道。
下一步,海安市检察院将持续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持续做深做实检察为民,以扎扎实实的检察履职,答好这张“检护民生”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