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巡视监督剑指国企腐败
● 党的十九大以来,截至今年3月31日,已经有109名国企领导干部被通报执纪审查。其中,3人为中管干部,13人为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国企和金融单位干部,93人为省管干部
● 十九届中央第三轮巡视主要以国有企业为巡视对象,充分证明了中央对国有企业监督的高度重视,同时说明国有企业不能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例外。特别是将主管部门也纳入其中,反映了党中央对行业性、领域性、系统性监督的顶层思考
● 解决国企的腐败问题,需要从宏观层面看待。要有两个角度,一个是“顶天”,把国企腐败问题的治理纳入国家腐败治理体系中加以考量;一个是“立地”,针对国企的权力运行和资源配置情况出台相应的管理规范,特别是要规范国有企业招投标、物资采购、人事选拔等方面,营造风清气正的国企政治生态
中石油陷入反腐风暴眼。
3月29日,中石油管道建设项目经理部原总经理吴宏被查。往前一周,中石油原副总经理李新华被查。再往前,中石油思想政治工作部原总经理曲广学被查。
一个值得注意的背景是,经党中央批准,十九届中央第三轮巡视将对国务院国资委等3个中央单位和42家中管企业开展常规巡视,中石油正是本轮巡视的对象之一。
另外一个背景是,逐条梳理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审查调查栏目通报信息,《法制日报》记者统计发现,党的十九大以来,截至今年3月31日,已经有109名国企领导干部被通报执纪审查。
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十九届中央第三轮巡视主要以国有企业为巡视对象,反映了中央对国有企业全面从严治党的高度重视,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巡视可以不断强化对国企的监督、提升国企的廉洁治理水平。
国企成为主要巡视对象
推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
李新华被查备受瞩目。
曾身居中石油副总经理的李新华此前已经退休5年多。
公开简历显示,李新华是湖南祁东人,早年求学于昆明工学院,毕业后进入云南天然气化工厂工作,他在这里度过了20多个春秋。
在企业工作期间,他一路晋升,直至担任云南天然气化工厂厂长、党委书记。企业改制为云天化集团公司后,他又出任云天化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接着担任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
2002年4月,李新华转入仕途,调任云南省省长助理;次年1月当选为云南省副省长,跻身副省级领导干部行列。
2007年4月,李新华转回企业,出任中石油集团副总经理、党组成员,直至2013年7月到龄退休。
李新华退休后不久,中石油腐败案被揭开盖子。时任中石油副总经理王永春、原副总经理李华林、时任总经理廖永远等高管纷纷落马。
今年3月22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审查调查栏目发布执纪审查通报称,李新华接受审查调查。
作为曾经的中管干部,李新华被查的消息,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资委纪检监察组、四川省纪委监委发布。
值得关注的是,李新华被查前后,中石油思想政治工作部原总经理曲广学、中石油管道建设项目经理部原总经理吴宏等多人被查。
更值得关注的是,李新华等人被查的时机,正处于十九届中央第三轮巡视启动之际。
3月20日,经党中央批准,十九届中央第三轮巡视将对国务院国资委等3个中央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42家中管企业开展常规巡视。中石油正是被巡视的42家中管企业之一。
中国纪检监察报刊发文章称,近日召开的全国巡视工作会议暨十九届中央第三轮巡视动员部署会对巡视工作作出了安排。
文章说,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
“这次集中对中管企业开展巡视,就是要对这些企业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推动党中央关于国企党的建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决策部署落地见效,为国有企业不断增长发展活力和核心竞争力提供坚强保障。”文章说。
此外,本轮巡视对42家中管企业开展常规巡视,同时对其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同步开展巡视,这种安排在中央巡视中也是首次。
“有利于推动上下联动发现问题,推动解决行业共性问题和体制机制问题,发挥巡视标本兼治的利剑作用。”文章称。
在北京大学廉政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看来,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国有企业能不能发挥经济支柱的作用,能不能在严峻考验面前站住脚,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
庄德水告诉《法制日报》记者,在这种形势下,国企的政治站位不仅事关国民经济发展问题,也是事关改革发展的政治问题。
“因此,十九届中央第三轮巡视针对央企进行巡视,释放了强烈的政治监督信号,即对中管企业进行巡视和政治监督,着力解决央企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改革过程中所出现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着力推动央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推动国企改革发展。”庄德水说。
北京科技大学廉政研究中心主任宋伟对《法制日报》记者说,十九届中央第三轮巡视主要以国有企业为巡视对象,充分证明了中央对国有企业监督的高度重视,同时说明国有企业不能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例外。特别是将主管部门也纳入其中,反映了党中央对行业性、领域性、系统性监督的顶层思考。
此外,宋伟认为,在十九届中央第二轮巡视结束后不久,第三轮巡视便吹响了“集结号”,也证明巡视监督丝毫不能停步歇脚,而是始终保持了威慑效果。
国企领域腐败易发多发
根源在于外部监督失效
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看来,国企出现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是此轮中央巡视聚焦中管企业的重要考量。
《法制日报》记者逐条梳理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审查调查栏目通报信息发现,党的十九大以来,截至今年3月31日,已经有109名国企领导干部被通报执纪审查。其中,3人为中管干部,13人为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国企和金融单位干部,93人为省管干部。
2017年10月24日,党的十九大闭幕。
一周之后,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执纪审查通报称,吉林长春公交集团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崔树森接受审查。
崔树森也是党的十九大之后首个被执纪审查的国企领导干部。
公开资料显示,崔树森曾担任长春市自来水公司党委书记、长春公共交通总公司经理等职务。
《法制日报》记者逐条梳理执纪审查通报信息发现,党的十九大之后至2017年年底,总计有7名国企领导干部被执纪审查。
2018年,总计有79名国企领导干部被执纪审查。其中,包括中管干部两人,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国企和金融单位干部9人,省管干部68人。
两名中管干部,一人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原党组副书记、总经理孙波,另一人则是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赖小民。
最受关注者莫过于赖小民。
赖小民被查处之后,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以及国家开发银行等纷纷召开赖小民案件警示教育大会。
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工作报告中也专门点其名字:果断查处赖小民等手握金融资源权力,大搞幕后交易、大肆侵吞国有金融资产的“内鬼”。
2018年执纪审查的9名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国企和金融单位干部,包括中国中化集团原副总经理杜克平、中储粮购销计划部原部长董春平、中国华电科工集团原总经理霍利等。
2019年以来,截至3月31日,已有包括中信集团原执行董事赵景文在内的23名国企领导干部被执纪审查。
宋伟研究发现,事实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查办的中管干部中,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并不在少数,党的十九大以来,这一现象也并未消除。
“这说明国有企业确实是腐败发生的重点领域之一,甚至有一些行业性的国有企业还是腐败易发多发的领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宋伟说。
在庄德水看来,国企之所以发生腐败,就在于利用自己独特的自然垄断地位和政策垄断地位获得了经济优势,甚至在个别领域实际上形成了一个封闭“王国”,外部监督力量很难插进去,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国企腐败问题滋生蔓延,长期得不到彻底的解决。
“同时,个别领域的国企领导把优质的国有资源当成自己牟利的手段和腐败的资源,没有认识到国企及其资源的公共性,没有很好地体现国企本身的政治性。”庄德水说。
庄德水认为,这就是为什么中央如此重视对国企的巡视监督,结合中央纪委三次全会提出的2019年重点工作,巡视监督的重点就是要盯住重点人、重点事、重点问题,特别是权力集中、资源富集的领域,解决国企改革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腐败问题,从而为下一阶段的改革发展奠定基础。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刑法研究所副所长彭新林研究发现,国企腐败还是有规律可循,比如,腐败集中在重要领域和关键岗位,特别是“一把手”和一些高危岗位;有的国企呈现链条式的、塌方式的团体腐败,形成窝案串案等。
彭新林告诉《法制日报》记者,由于国企掌握着垄断性资源和海量国有资金,导致国企腐败的涉案金额往往比较巨大,危害性比较严重。
在彭新林看来,国企腐败的危害性在于,不仅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也会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败坏党风政风。
纳入国家廉政体系治理
营造良好国企政治生态
实际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一直高度重视国企问题。
2015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这是新时期指导和推进国企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形成更符合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国资管理体制、现代企业制度、市场化经营机制,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
随后,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对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提出要求、作出部署,以提升国有企业的制度优势和竞争优势。
党的十九大闭幕后不久,2018年2月,十九届中央第一轮巡视启动,在被巡视对象中,就包括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中粮集团有限公司等8家央企。
值得注意的是,十九届中央第一轮巡视之后,上述央企系统多人被查,其中包括中国华电科工集团原总经理霍利、中储粮购销计划部原部长董春平等。
中央巡视8家央企发现的问题还包括:突击提拔干部、“近亲繁殖”,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依然存在,“靠企吃企”、违规招标采购等。
那么,该如何解决国企存在的腐败问题呢?
宋伟研究后认为,解决国企腐败问题,仍然要从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上着力。其中,“不能腐”则需要建立更加严密的制度体系,从权力制约和监督的视角减少腐败机会、降低腐败风险。
“一方面,要严格落实党内法规和相关国家法律制度,因地制宜地制定适合国有企业的落实制度,提高制度执行的针对性;另一方面,也要建立更加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从业务管理角度提升企业廉洁合规水平。”宋伟说。
彭新林同样认为,治理国企腐败重在预防,亟需建立严密的反腐败合规制度体系,在法治的轨道上构建合规制度的“笼子”。
在彭新林看来,从某种意义上讲,合规制度也是一种内控机制,确保国企内部的权力运行透明化,合规要贯穿整个国企经营和管理之中,贯穿国企内部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各个阶段。
庄德水则认为,解决国企的腐败问题,需要从宏观层面看待。要有两个角度,一个是“顶天”,把国企腐败问题的治理纳入国家腐败治理体系中加以考量;一个是“立地”,针对国企的权力运行和资源配置情况出台相应的管理规范,特别是要规范国有企业招投标、物资采购、人事选拔等方面,营造风清气正的国企政治生态。
“中央已经从体制机制上解决国企内部的腐败问题。就中管企业来说,就是推进中管企业纪检监察体制改革,设立企业纪检监察组或者监察专员办公室,由国家监委赋予监察权;向中管金融企业派驻纪检监察组,实现对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行使公权力的行为监督全覆盖。”庄德水告诉《法制日报》记者。
早在2014年12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就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中央纪委派驻机构建设的意见》,明确将通过新设、调整等方式,设置派驻机构,实现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机构全覆盖。
2015年11月,中办印发《关于全面落实中央纪委向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机构的方案》,明确中纪委共设置47家派驻机构,实现对139家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机构全覆盖。
中管企业即在其中。
2018年10月,经党中央同意,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派驻机构改革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分类施策推进中管企业、中管金融企业、党委书记和校长列入中央管理的高校纪检监察体制改革。
庄德水说:“中央已经把央企腐败治理问题纳入整个国家的改革体系当中,下一阶段就是要细化工作规则,出台专门的派驻机构工作细则,切实保证专门监督机构和工作人员的权限,让他们能够在国企切实发挥监督执纪问责等作用。”
彭新林认为,亟需依法促进国企建立现代企业治理制度,依法分解国企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明确国企内部董事会、监事会与管理层之间的权利义务,同时依法加强外部监督制约,促使国企健康平稳运行。(记者 陈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