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科技冬奥即时展览”在北京中国科技馆主展厅开展,展览分为“冬奥·缘起”“冬奥·相约”“冬奥·陪伴”三部分,通过图文、实物、教育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解读冬奥。
科技冬奥,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提出的愿景。从我国自主研发的高精度天气预报“睿图-睿思”系统,首次实现了复杂地形下“百米级、分钟级”预报,到混凝土喷射成型技术首次用于“雪如意”和“飞天”等场馆建设,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再到建成全球首个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的冬奥速滑场馆,碳排放趋近于零……一批批具有中国技术特色,服务于体育竞赛的同时又能赋予人们生活科技感、智能化的科研项目和产品不断落地。
据了解,科技部2016年研究制定并发布了《科技冬奥(2022)行动计划》,2017年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设立了“科技冬奥”重点专项。社会发展科技司按照有关要求,牵头编制了《“科技冬奥”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围绕“零排供能、绿色出行、5G共享、智慧观赛、运动科技、清洁环境、安全办赛、国际合作”等八个方面开展“科技冬奥”重点专项的组织实施工作。
“目前,‘科技冬奥’重点专项已立项指南共部署77个项目。”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吴远彬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在科学办赛方面,围绕气象条件预测保障、全局全过程态势感知和运行指挥保障、赛道和场馆设计建造运维关键技术研究、鸟巢和水立方智能化改造、赛事活动规划、绿色办奥等方面部署20个项目,解决冬奥会运行指挥、高精度气象预报、赛事用雪保障、场馆建设和运维、碳中和等技术问题,提升筹赛、办赛的管理效率和水平。在科学训练与比赛方面,围绕运动员科学选材、运动员技能优化、体能训练和训练监控、科学化训练基地建设、国际化训练平台等方面部署19个项目,研发科学化训练方法和装备,建立智慧化比赛训练场地,提高训练效率和质量,提升运动员比赛水平。此外,在公共安全、智慧观赛、绿色智慧综合示范区、推动冰雪运动发展等方面也部署多个项目,确保北京冬奥会顺利开展。
目前,“科技冬奥”重点专项取得积极进展,各项成果在冬奥会场景中应用示范成效明显。比如,国家游泳中心利用智能化水冰转换和监测技术实现夏-冬运动场景快速转换,“水立方”变身“冰立方”,有力支撑了“双奥”场馆的智能化运营维护新模式;国内首套人体高速弹射装置,已经成为速度滑冰国家队开展弯道技术专项训练的重要辅助手段,解决了冬季项目训练受环境时间限制的难点;面向冬奥多语种语音语言服务平台支持60个语种的语音识别,为满足不同冬奥场景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冬奥超高清8K数字转播平台,开展从转播制作到终端呈现全链路的8K内容应用示范,已成功应用于中国青少年冰壶公开赛等大型赛事。
链接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共使用39个场馆,包括竞赛场馆12个、训练场馆3个、非竞赛场馆24个,分别分布在北京赛区、延庆赛区和张家口赛区三个赛区。目前,竞赛场馆永久性设施已经完工,非竞赛场馆大部分已经完工、部分即将完工。
其中,北京赛区有6个竞赛场馆,分别是国家体育馆、国家游泳中心、首都体育馆、五棵松体育馆、国家速滑馆、首钢滑雪大跳台。北京赛区将承担冬奥会所有冰上项目的比赛,如冰球、冰壶、速度滑冰、花样滑冰等。首钢滑雪大跳台是北京冬奥会唯一一个位于中心城区的雪上项目举办地,届时将承担单板和自由式滑雪大跳台比赛项目。
延庆赛区有2个竞赛场馆,分别是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国家雪车雪橇中心,主要举办高山滑雪、雪车雪橇赛事。
张家口赛区有4个竞赛场馆,分别是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国家越野滑雪中心、国家冬季两项中心、云顶滑雪公园,主要举办越野滑雪、跳台滑雪等滑雪项目。
非竞赛场馆包括举办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闭幕式的国家体育场“鸟巢”、冬(残)奥村、颁奖广场、新闻中心等。(王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