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天气好,要抓紧时间把挖好的新鲜大芸晾晒开,制干完成的要及时通知邮局来运货。”日前,巴州且末县纪委监委监督检查组再次来到河东治沙站,查看全县13个乡镇56个村“扶贫大芸”的种植、采挖和销售分红情况。
曾经黄沙满天、骄阳似火、人迹罕至的且末县河东治沙站,如今的一片片绿洲如同一颗颗闪亮的绿宝石镶嵌在一望无垠的黄色沙漠上,忙碌在这里的村民们和期待着丰收的企业家们,通过发展梭梭根部种植大芸的治沙模式走上了致富路。
为着力优化营商环境,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且末县纪委监委立足职能职责,强化政治监督、精准监督,一方面统筹县、乡、村三级纪检监察力量,通过支部抓生产带动村民增收;另一方面压紧压实职能部门主体责任,通过“大走访、大排查、送温暖、促发展”专项行动,切实为企业纾困解难,保驾护航。
“今年的分红有没有拿到手?”在巴格艾日克乡集体种植大芸基地,该县纪委监委专项监督检查组组长邓宗建与一位正在搬运大芸的维吾尔族青年打趣道。
“拿到了,拿到了。不过分红只是我收入的一部分,我现在可是靠着大芸发家致富呢。”青年自信满满的说道。
这名叫吐尔迪·吾斯曼的青年原本是巴格艾日克乡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作为家中唯一的劳动力,他在治沙站挖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除了完成集体种植的任务,拿到年底村委会发放的分红以外,他还到企业里去打工,给企业挖大芸,日结工资至少能拿到300元左右。
如今,在该县纪委监委压实党委主体责任,督促创新发展后,每个乡镇在治沙站划分到500亩沙漠发展梭梭大芸,当年种植当年收获,而且一年可以收成两次。
据了解,且末县召集相关涉企服务单位,聚焦企业在当地考察和投资遇到的难点、痛点和堵点问题,由政府投资在塔克拉玛沙漠中修路94公里,完成水、电、滴灌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32项,引进沙产业相关企业7个,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村民开展农闲时节职业培训,为用工难的企业定向输送人力,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发展与企业发展的同步衔接发展。
“纪检监察干部经常上门来了解我们的运营情况,除了解决用工难问题,我们公司还享受到自产农业产品增值税免征和中药材种植企业所得税免征等税收优惠政策,极大地减轻企业资金压力。”巴州知林治沙工程有限公司老总刘知林感慨地说。
“我们加大跟踪回访、动态监管力度,促‘绿化’与‘治沙’、‘ 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的发展线路见成效,用铁的纪律为当地治沙产业的发展和乡村振兴保驾护航。”该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且末县纪委监委季解放 | 责任编辑 姜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