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反腐倡廉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网友之声

不灭的高原火种 援藏纪检监察干部群像

发布时间:2021-08-21 11:54:26 作者:admin   来源: 北京纪检监察网

  

  

  

  7月21日至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藏,看望慰问西藏各族干部群众。见到这些晒成了古铜色的援藏干部们,习近平总书记动情地说道:“你们在高原上,精神是高于高原的。这个事情必须一茬接一茬、一代接一代干下去。”

  从1994年到2021年,一批又一批援藏干部前赴后继,义无反顾踏上雪域高原,奉献青春与热血。援藏纪检监察干部便是其中的重要群体,他们忠诚坚定、担当尽责,在村居乡野、高寒牧区留下一串串奋斗者的足迹,让廉洁清风激荡在雪域高原之上。

  立足岗位,解难题、干实事

  “一年审理案件900余件”,这是郑斌初来西藏自治区纪委监委案件审理室时的数字。2019年到西藏后,郑斌就一头扎进案件里,忙得没日没夜。一段时间后,凭借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案件审理室的工作经验,郑斌发现了案件审理中存在一些短板。“必须按照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的案件审理制度,对标对表,制定新的案件审理制度与流程。”

  为了改进当地案件审理模式,郑斌放弃休假,组织召开审理工作总结会,从程序手续、事实证据等角度梳理案件质量问题,补短板强弱项;组成案件质量评查暨审理业务调研组,奔赴各地现场办公,督促提升案件审理质效。

  和郑斌不同,天津市纪委监委援藏干部、自治区纪委监委第一监督检查室副主任齐少飞的援藏经历更多的是“收获”。

  2019年初到西藏,齐少飞坚持在学中干、干中学,并充分发挥善于做思想工作的专长,通过谈心谈话帮助涉案人员认错悔过,突破了不少案件。“此前查办某区管干部案件,我们对其家属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最终家属积极配合退赃,判决下来后还给我们打电话,感谢对她家庭的教育挽救。”成功查办案件后获得当事人家属的肯定和感谢,让齐少飞特别欣慰。

  除所在单位外,援藏指挥部是每一位援藏干部的家。担任拉萨市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的赖毅斌,同时是北京援藏指挥部的党委委员。身兼两职的他,除了市纪委监委的工作,还要负责援藏项目资金的监督落实和北京援藏干部的教育管理。

  针对“组团式援藏”现状,赖毅斌提出“组团式监督”模式。在指挥部12个临时党支部分别设立一名纪检委员,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梳理权责清单,查找廉政风险点,并与拉萨市纪委监委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纪委监委和指挥部两头出力,做实做细监督提醒工作,教育引导援藏干部抓好自律、树立形象。

  传承好经验,锻造硬队伍

  “支援西藏,不仅要考虑我能带来什么,更要思考离开的时候,我能留下来什么。”这是每一位援藏干部的心声。

  两年来,郑斌带领部门全体同志制定落实了一批符合西藏实际的案件审理制度——《审理派驻机构移送案件工作暂行办法》《西藏自治区纪委监委审理业务咨询受理答复规定》以及“一案双讨论”等,更以自身过硬的作风带出了一支勤勉尽责、业务过硬的案件审理队伍。

  “工作要始终摆在生活前面。”郑斌每天都加班到很晚,面临高原反应困扰仍然坚持工作。严格落实“责任人负责制”,积极推动各项任务进展。在他的带领下,案件审理工作质效不断提升。

  “留下一套好经验。”这是林芝市纪委常委、监委委员刁锋林援藏后一直努力的方向。广东到林芝相隔3000多公里,此前在广东省纪委监委派驻机构工作的他当起了牵线人,致力于开展两地纪检监察干部的“双向交流”。

  两年来,刁锋林先后协调组织两地共70多名纪检监察干部,从办案机制协作、派驻机构改革、强化日常监督等多个方面学习互鉴。“希望双向交流能让‘老西藏精神’和广东改革攻坚精神相互交融,在两地纪检监察系统结出硕果。”刁锋林说。

  今年4月在四川某地,初春的夜里凉意袭人。安徽省纪委监委援藏干部,山南市纪委常委、监委委员饶睿带领工作组,已经在涉案人员居住点外蹲守了两天两夜。这是山南市涉案资金最大、涉及人员最多、影响力最广的一起违纪违法案件。

  由于办案时间紧迫,为确保案件质量,加班连轴、长途奔袭便成了饶睿的工作常态。他带领工作组每天早出晚归,放弃午休和周末,最终如期完成任务,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3700余万元。

  “工作强度高、一刻不停歇”,同事都这样评价饶睿。援藏2年来,饶睿总像个“陀螺”一样,与时间赛跑。“只有把所有的时间都扑在工作中,三年援藏之旅才更加充实有意义。”

  扎根边疆、无悔奉献

  家离得远了,却与祖国贴得更近。从进藏到申请调藏,前后才几个月时间,自治区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副主任袁东生就做出了这一人生重大决定。

  2017年12月,袁东生由中组部选派第十八批博士服务团赴藏服务,次年4月便向组织主动申请调藏,把自己的生命、事业与这片土地紧紧连在一起。

  “来这儿第一天头晕呕吐,十指发绀,彻夜难眠。第三天小腿软得像面条,一摸就到骨头,走路一瘸一拐,晚上发烧将近40度,当时内心就打起了退堂鼓。”初到高原时,袁东生的记忆并不太美好。

  然而,在一次次基层调研中,一次次与当地干部深入交流中,袁东生被这片土地深深吸引。有一次,他见到一位39岁的乡镇干部需要做心脏搭桥手术,却依然在高海拔地区坚守岗位、斗志昂扬。袁东生告诉自己:“这里需要一代代的后来者继续建设,我也能行。”

  一年接着一年干,袁东生已经留藏近4年,全区74个县(区)他已走过60多个,但他依旧觉得对这片土地了解得不够多、与群众接触得不够深。今年,袁东生主动申请驻村工作,在海拔4600多米的村子继续奋斗着、燃烧着。

  接受记者采访时,齐少飞正坚守在办案点,提起在西藏工作的感悟,他说:“其实援藏不仅仅是我们向外输出理念经验的过程,也是自身收获成长和锻炼的过程。唯有融入西藏,与当地各族群众同甘共苦,才能得到认同、实现价值。”

  “来了生死相关,在这生死与共,走了生死涅槃。”在自己的援藏工作日志上,饶睿写下这样一段话。从安徽到山南,跨越4000公里,环境、岗位、职责的一系列变化,从未改变这位援藏干部忠诚向党、激浊扬清的初心。“援藏干部不是一根柴火,烧完就没了;而要做一个火种,能够带动一片人,薪尽而火传。”饶睿说。(记者 段相宇 次旦白珍 见习记者 文子玉 自西藏报道)


原文链接:http://www.bjsupervision.gov.cn/ywyl/202108/t20210820_75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