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世界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是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这一论述深刻揭示了面向国际社会展现中国形象的内在逻辑和传播规律,为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真实立体全面地展示中国,指明了方向,确立了路径。
在媒介叙事中融进价值倡导。媒介叙事是人们了解世界、认识社会的基本方式,也是传播者与外界建立认知关系的基本手段,可以为国家形象建构源源不断地提供信息支撑。任何叙事主体都具有自我价值框架,因而叙事本身内在地嵌入了价值坐标。面向国际社会进行事实传播本身应当充分体现一个国家的价值倡导,无论是政治叙事、经济叙事,还是生活叙事、生态叙事等,其中所融进的价值观念都随着叙事本身,发挥着认知导向和行为主张的潜在功能,进入到传播对象的认知及其评价中来。同时,在信息充盈的数字时代,国际传播的媒介叙事只有与所在国的社会叙事形成连接,才能形成有效关注,并通过本土化话语构建,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价值沟通。中国国家领导人出访无疑成为访问国政治叙事的重要议程,通过当地媒体发表领导人署名文章或接受当地媒体专访,则成为国家形象传播最直接、最受关注、最具成效的表达。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安排中多次在访问国主要媒体发表署名文章,开创了具有个人特色的公共外交和国家形象传播的新方式,不仅以形象生动的中国发展事实阐明了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而且以当地民众所熟知的历史和观念开启了价值对话与共鸣之音,增进了当地人民对中国的理解和认知。
在价值对话中增进文化理解。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文化背景存在着明显差异,如何将中国的价值倡导和文化精神向世界说明,进而形成与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话语权,是国际传播战略核心所在。价值传播不能囿于自身文化逻辑的自洽,而是要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想价值观念广泛开展对话,从历史生成和现实实践中找到联结点,打破由西方个别国家单一定义的概念、范畴,以中国智慧融通人类社会发展智识,在构建起多元、丰富的价值世界的同时,促进大变局下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价值表达。国际传播中的价值表达不是单一的逻辑抽象,而是与当下人类社会面对的问题和挑战紧密关联的,是建立在国家发展事实和经验成效基础上,并在国际事务的担当作为中综合体现出来的。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明确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关于人类社会的新理念成为中国在国际社会价值对话中的重要话语权。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组织实施的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取得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国际社会对中国所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等价值内涵理解持续加深,中国价值理性与中国实践正在向国际社会展现其强大的文化力量。
在文化互鉴中促进民心相通。价值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一个国家社会文化生活的精神内核,内化于文化主体的心灵之中。国与国的关系建构,根基在于不同文化相互理解基础上的价值观念共振,以价值共鸣联通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望。因此,在国际传播中文化互鉴是一个永恒主题,以彼此文化尊重为前提,通过丰富生动的文化生活细节体认、文化品位审美体验、文化价值发现体悟,不断扩大文化相容,促进民心相通。在数字信息时代,媒介化场景传播比以往更加便捷,也为人们所喜好,因为每个人作为文化的实践者都可以成为自身生活价值的传播者和他人生活意义的共享者,在分享价值体验和生活意义的同时,满足对世界的好奇和知识需要。中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财富和人民丰富多彩的美好生活是传播和建构国家立体形象的宝藏,可以源源不断地为文化互鉴提供生动场景。比如李子柒田园生活系列视频火遍全球,向世界展现的就是中国当下美好生活的一个鲜活个案,其文化价值影响力渗透在具体生活场景传播之中,与人们的心灵沟通也融化于对生活细节的美好追求中。
中国在变,世界在变。向世界说明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国,需要每一个人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表达。将中国精神内化心灵、外化生活,是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活力之源。(作者:曹劲松,系南京市社会科学院院长、扬子江创新型城市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