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广厦千万间,风雨不动安如山”,安居对于中国人来说,从来就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从农村到城镇,从平房到楼房,从狭窄到宽阔、从栖身到宜居,对于老人们来说,住房的变迁是几代人的生活写照,光阴流转 70年,人们的“家”也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50、60年代农民条件较差,大部分人居住的是草房、土房,墙体用的是土坯,每块约二三十斤,粘土和泥,加入麦秸,增强墙体的粘连性和韧性。那时候吃水要压水,做饭要抱柴火、挎煤、掏灰......
那个年代,城市里的许多人还住在瓦片平房里,没有独立卫生间,公共厕所也很少见。在最繁华的几个大城市里才能见到为数不多的结构较好的独立式住宅。
到了70年代,人们居住环境有所改善,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逐渐盖起了瓦房。
70年代也是人口飞速增长的年代,城市里住房分配制度紧张,物资缺乏,筒子楼应运而生。这种造价低廉的砖混结构楼房大概有三五层,每层有个狭长的楼洞或有个简易的外走廊,多户共用一个卫生间,厨房,楼道里常年黑乎乎的,散发着厕所和饭菜的混合气味。人口多、住房面积小、三代同居一室是那时生活的的真实写照,“上班面对面,下班门对门,挤公共厕所,去公共澡堂”成为那一代人永恒的记忆。
到了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市居民开始享有集体福利分房,很多人住进了单元房,人们的居住条件上了一个大台阶。
单元房的设施相对完备,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厨房、卫生间,早起洗漱再也不用排队。福利分房一般做过基本装修,很多人都是直接入住,但也有人会把自己的家稍稍装饰一下,比较流行的就是――墙面涂上草绿色或浅蓝色的墙裙。有条件的家庭,开始铺软质地板胶。
80年代末,组合家具也悄然面世。具有象征性的组合沙发、组合柜开始畅销,人人渐渐有了装修的概念,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日子一天一个样。
90年代,建筑技术发展迅速,高楼大厦开始拔地而起,一栋栋小高层建筑遍地开花,建筑风格也丰富多变,人居环境越来越舒适。
1998年国家大力实行住房制度改革,福利性住房退出历史的舞台,房子逐渐变成了个人私有财产。商品房的出现,成功改善了居住条件,人们的居住空间得到细分,卧室开始更强调私密性,独立门厅、客厅的出现改变了进门就见床的尴尬格局,家家户户开始装修自己的家,大家将在电视、酒店、宾馆中看到的装饰样板融入到自己家中,开始打造自己理想的家的样子。
进入21世纪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住房形态也发生了变化,人们居住的选择也更多了,高层住宅、花园洋房、独栋别墅...越来越多的建筑形式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追求宽敞的同时,还讲究住得舒服、住得开心,装修风格也开始个性化、多样化。
如今,生活越来越富裕,住房越来越宽敞,住房追求也越来越时尚,人们对房屋的舒适度、美观度、地理位置、周边环境、室内装修等有了更高的追求和体验,不仅要“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更要“白天黑夜空调WiFi”...无论你向往返璞归真的自然,还是追求智能便利的未来感,如今都能找到心安之处,舒舒服服地住进自己温馨舒适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