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9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阐述了自己自19世纪40年代以来的人生经历。青年时期的马克思在关于莱茵省林木盗窃法和地产析分的论战中意识到,他当时的理论认识和实际知识已经不足以回应他对于改变现实的关切。为了解决现实斗争中的“苦恼的疑问”,马克思“从社会舞台退回书房”,从对于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着手系统研究现实历史的规律。
在颠沛流离于巴黎、布鲁塞尔的过程中,马克思一刻也没有停止探索新理论。1845年春天,马克思与恩格斯合著《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提出了“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拉开了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地指导革命活动和理论研究的序幕。《法兰西内战》《资本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人类思想史上一切优秀成果的基础上,站在实践唯物主义的立场,辩证地审视人、自然和社会,提出科学的社会发展理论,在研究方法、研究旨趣和研究思维方式等方面,实现了对以往社会发展理论的创新和变革。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不认为他们的理论是一成不变的,而总是要求根据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丰富发展他们的学说。1895年3月11日,恩格斯在一封信中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这就意味着,马克思主义要求从客观实际出发对问题进行分析,形成具体的理论创新以指导实践。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如果不把唯物主义方法当做研究历史的指南,而把它当做现成的公式,按照它来剪裁各种历史事实,那它就会转变为自己的对立物”。1872年,在《共产党宣言》发表24周年时,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宣言》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其理论的具体表现形态“在不同的国家里当然会是不同的”。这就表明,马克思恩格斯将结合具体实际的理论创新视为马克思主义的题中之义。
坚持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源泉,也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境界的需要。
1938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这一论断,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创新自觉。十八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党的百年奋斗历程表明,正是因为坚持理论创新、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我们才能取得今天的历史成就。
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把坚持理论创新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经验,指出“只要我们勇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善于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就一定能够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新时代坚持理论创新,需着重把握以下几点。
要强化问题意识。马克思指出:“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 一切理论创新所达到的对于事物本身的正确认识,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但是,实践不可能自动升华为理论。从实践到理论、从存在到思想的转变过程,需要明晰的问题意识。面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重任,我们要清晰地把握时代、社会、工作中的问题,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要注重调查研究。毛泽东指出:“凡是忧愁没有办法的时候,就去调查研究,一经调查研究,办法就出来了,问题就解决了。”这就表明,调查研究本身就是理论创新的一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了解实际,就要掌握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回应现实的问题,需要深入现实开展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中,对于具体事物进行分析、综合、判断,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把握问题的本质与内在规律,推动理论创新。
要辩证把握“守正”与“创新”。一方面,坚守正道是一切理论创新的前提,越是面对风云变幻的复杂情况,在理论工作上越是要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越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越是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工作路线。另一方面,只有勇于创新才能在新的历史方位实现真正的守正。哲学是时代的精神,理论要反映、概括和推动时代的发展,就离不开创新。要立足我国的时代特点,不断丰富发展对于规律的认识,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进一步扎根。(尹智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