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举措,也是我们开展政治监督的一个重点,容不得一丝一毫的马虎。特别是违规决策背后可能存在的乱作为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是影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绊脚石”,更要坚决予以纠正。
2021年9月2日,福建省漳州市纪委监委收到一封举报信,反映某县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某工程项目建设中,相关责任人员违规决策,在基本农田上大搞建设,后被拆除,造成国家专项资金损失等问题。针对举报信反映的问题,我立即要求相关纪检监察室进行了核实。原来,相关责任人员临近项目验收节点搞突击建设,擅自规避法定审批环节,甚至对相关职能部门要求停止未批先建等告知置之不理,最终被上级发现问题,整体拆除复垦,把一件暖民心的好事办成了群众议论的糟心事。
问题虽已查清,但是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值得我们深入反思。为此,我要求相关纪检监察室召集该县分管领导、产业园管委会、相关职能部门、具体经办人员等进行剖析论证。我们发现,之所以发生违规违纪行为,是因为该项目前期推进慢、耗时长,使得后期项目建设时间紧、任务赶。在我们看来,问题的症结在于干部作风问题,说到底还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祟,属于典型的慢作为、乱作为。
这也提醒我们,纠治乡村振兴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瘴痼疾,必须关口前移做实做细政治监督,监督于问题未发之时。在核查期间,我多次带队深入该县部分镇村进行实地走访调研,与基层干部群众面对面交流。从中了解到,仅该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就已完工34个,涉及资金1亿元,而全市乡村振兴项目众多、资金投入大,如果都存在类似问题,将严重影响乡村振兴的进程。因此,我们决定开展乡村振兴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专项整治。
让政治监督有的放矢,首先要明确方向和重点。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项目多、资金大的特点,我们注重把握“三个紧盯”,即紧盯项目落地情况、紧盯资金管理使用、紧盯干部工作作风。在对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进行全面排查整治过程中,我们围绕项目策划、规划、许可、招标、验收等重点环节,资金申请、拨付、使用等关键节点,以及干部可能存在的作风问题,细化10项问题清单,以抽查、实地检查等方式,核查项目是否存在不合规、不合法、时序进度慢等问题,资金管理使用是否存在无故滞留延压、挥霍浪费等行为,以小切口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进行全面检视、靶向纠治。
排查过程中,我们对发现的个别项目同样存在资金使用效率较低、前期耗时较长的问题,及时督促所在县纪委监委下发典型问题通报,约谈相关项目主管单位“一把手”,督促职能部门摸清资金底数,建立工作台账,倒排资金使用进度,并做好跟踪督查,切实推动解决资金闲置浪费等问题。
乡村振兴的广度、深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开展专项整治必须要有具体抓手。经过实践,我们摸索出“列清单、发传单、开药单、对账单、给成绩单”的“五单工作法”,把群众评、组织评、部门评作为基层治理成绩的重要标准,着力构建监督治理一体化防范机制。针对群众反映的个别地方养老服务设施存在重建设轻管理、部分农村幸福院运营质量不高等背后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通过“嵌入式”监督,督促民政部门对养老服务设施质量进行专项评估检查,制定农村幸福院运营管理实施方案,促进养老服务提质升级。
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汇聚各方力量,监督同样不能靠纪委单打独斗。在专项整治中,我们持续深化运用“1+X”监督机制,与农业农村、财政、生态、住建、审计等部门建立常态化沟通联动机制,提升发现和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的效能。对于个别地方实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缺乏深入调研和科学规划等问题,我们与相关部门联动,推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问题专项治理,纠治干部不严不实作风,因地制宜编制乡村建设规划,让当地群众真正受益。
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治,我们欣喜地看到,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专项资金监督管理制度得到完善,在“月跟踪、季督查”的监督之下,项目资金拨付更加及时到位。截至目前,全市已规划完成464个“串点连线成片”乡村建设项目,初步形成“点上出精品、线上有风景、一线一特色”的乡村振兴整体效果。(作者:福建省漳州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