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反腐倡廉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廉政教育

【沪上历代名人廉政故事】这位义门先生很有才......

发布时间:2021-03-24 23:53:12 作者:admin   来源: 上海市纪检监察网站

  

  

  何焯(1661—1722),字润千,因早年丧母改字屺瞻,晚号茶仙,江苏苏州人,曾寄籍崇明。先世曾被旌“义门”,学者称义门先生;博览群籍,擅长书法,长于考订,精于校勘,有多种著述存世。

  

  

  何焯肖像

  

  正直端方重义轻财

  何焯自幼寄籍寓居于崇明,少不更事时贪图玩乐,后来母亲去世后才发奋读书学问大进。他继承祖辈的传统门风,重义轻财,资助贫困亲友不遗余力,把财产让与诸弟,被世人称为“义门先生”。

  

  

  崇明学宫

  

  康熙二十五年(1686),何焯二十五岁时以拔贡生进京城,被尚书徐乾学、国子监祭酒翁叔元收为门生。但因他秉性耿直,遇事直言辩正,因而常遭妒忌和中伤。因翁叔元弹劾汤斌,何焯自请削去门生名义,因此,他六次应考皆被黜落,潦倒场屋。

  康熙四十一年(1702),何焯经李光地推荐,康熙帝破例以“草泽遗才”召何焯入南书房供职,并赐举人。次年参加礼部考试未中,赐进士,又选为庶吉士。后于皇八子允禩府中担任侍读,兼任武英殿纂修。

  学术优长 治学严谨

  何焯不但勤奋好学,而且治学严谨。他对于自己所读之书,无不一一探索考证,辨明真伪,疏清源流,各作题识。对书坊出版书籍的错误及缺漏,乃至字体的正写、俗写,也逐一分辨订正。

  

  

  何焯著作

  

  何焯精于校勘古籍。经他校勘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在当时最为出名。校勘时凡议论人物,必究其家世,明其表里;议论事情,必晓其始末,尽其变化;指点时政,必根据国势民俗,析其利弊。经他所校过的古籍有数十种、数千卷,后人争为珍藏。

  何焯长于考订,又喜藏书。他有藏书万卷之多,置于其藏书楼“赍砚斋”之中。其藏书上题跋多署“语古小斋”“憩闲老人”“心好遗书性乐酒德”等字样。藏书多钤有“太学何生”“吴下狂生”“吾师老庄”等闲章多种。

  

  

  何焯书法

  

  何焯工于书法。其书法宗欧阳询、褚遂良诸家,所作草书、行书,皆入能品,书名极盛,与汪士鋐、姜宸英、陈奕禧并称康熙年间“帖学四大家”。乾隆《崇明县志》载:“(何焯)尤精小草,洞悉字画源流,书法直入晋唐之室,片纸只字,人不惜重价争相购置。”

  

  

  何焯书法

  

  他曾受命为康熙帝写《四书集注》,刻成木版藏于宫内。雍正帝居藩时,亦曾嘱咐何焯为其写《困学记闻》注解。

  何焯精于版本目录之学,对碑帖鉴定独具慧眼,其精湛的书法艺术亦源于对古碑帖的研究与鉴定。他对晋、唐法书尤为推崇,其中就有王羲之的《洛神赋》十三行。他评说:“今所存十三行,则姿状蹁跹、兴会豪举,与大王书不类,未容便议褚柳,鉴裁之失也。”

  康熙五十四年(1715),何焯因卷入康熙诸皇子夺嫡事件获罪下狱。康熙帝调阅相关案卷后称其读书种子,而且发现其拒贿且不张足见其德行清正。康熙帝认为何焯之罪应予谅解。不久,何焯得以开释,查抄的书籍亦被发还,仅免其官职,仍留武英殿。

  

  

  何焯书籍

  

  何焯出狱后,托病回乡休养。康熙六十年(1721)何焯患病,康熙帝下诏赐予医药。翌年六月何焯病逝,年六十二岁,葬于苏州尧峰山北麓凤凰池。

  康熙帝十分惋惜,称何焯修书勤学问好,正欲用之不意遽殇深可悯恻!恢复何焯官职,特赠侍读学士。

  何焯著述颇丰。生平著有《诗古文集》《语古斋识小录》《道古录》《义门读书记》等。


原文链接:http://www.shjjjc.gov.cn/2015jjw/n2345/u1ai84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