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反腐倡廉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媒体关注

深度关注 | 集装箱里新气象

发布时间:2021-03-24 23:40:17 作者:admin   来源: 河北省纪委监委网站

  

  截至2021年1月,上海港洋山港区自开港以来已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亿标准箱,其首尾相连可绕地球30圈。图为近日洋山深水港区一排排桥吊正在装卸集装箱。(上港集团供图)

  2月17日凌晨3点,上港集团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四艘大型集装箱船一字排开,停靠在码头前沿。码头上,21台自动化桥吊矗立成行,100多台高速轨道吊在堆场上运转自如,百余台自动导引车来回穿梭。桥吊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一个个集装箱起起落落。

  今年春节,港口码头“淡季不淡”,外贸出口保持强劲势头。上海港、宁波舟山港等国际枢纽港口吞吐量,较去年同期增幅均创历史新高。中国港口协会监测的数据显示:2月11日至17日,宁波舟山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60万标准箱,较去年春节增长29%;天津港集团累计接卸船舶174艘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1.2万标准箱,较去年春节同比增长18.6%……

  港口是经济运行的“晴雨表”,港口运行状况直接反映了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港口码头繁忙,成为中国经济强劲复苏,中国外贸持续升温向好的力证。

  上海港今年春节较往年更加繁忙,完成集装箱吞吐量超90万标准箱,同比增幅超20%,生动反映出口需求旺盛的情况

  上海港,全球第一大集装箱港;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目前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自动化码头。

  中控塔矗立在码头后方。进入操控室,桥吊远程操作员黄华正对着6块大屏幕,码头上每一处细节尽收眼底。眼下,他正聚精会神盯着作业场景,远程监控集装箱装卸。

  在传统集装箱码头,操作员需爬上40多米高的桥吊,在驾驶室内弯腰俯身全程操作。“在自动化码头,系统会根据计划,自动抓取集装箱,放置到指定位置,我们只需要对关键环节、异常情况进行干预,在室内轻点鼠标即可完成。”黄华说。

  码头向来是24小时营业。如果把上海港8个集装箱码头昼夜吞吐总和相加,一个昼夜就要装卸约13万个标准箱。

  “今年春节的上海港,比往年更加繁忙。这些天一直延续着‘船来船去、上货卸货’的热闹景象。为了避免出现拥堵情况,我们春节期间一直加班加点,昼夜赶工‘消库存’。”黄华说。

  据上港集团宣传主管任闵昱介绍,2020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形势呈现前低后高,下半年屡创新高特点,全年逆势冲上4350万标准箱新高峰,连续11年保持世界第一。2021年1月,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03.5万标准箱,同比增长约12%;春节期间,上海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超90万标准箱,同比增幅超20%。

  “去年春节期间,港口运行尚未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在疫情之下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较去年同比增幅超20%,更加反映出口需求旺盛的情况。”中国港口协会秘书长丁莉说。

  丁莉介绍,疫情之下,欧美居家经济带动了港口有关消费品出口,包括家具、玩具、服装、鞋帽、自行车、除草机、健身器材、装修材料、电脑等;洗手液、口罩等防疫物资出口也表现亮眼。

  今年1月全国八大枢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9.6%

  “十三五”期间,我国港口规模不断扩大,沿海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数2530个。在全球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10名的港口中,我国港口均占7席。

  中国港口协会数据显示:2021年1月,全国八大枢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9.6%,较去年12月份加快。其中,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6.8%。分港口看,天津港、上海港、宁波舟山港、广州港以及深圳港增速均超过10%。

  春节期间,各大港口普遍喜迎开门红——

  大年三十,广州港集团完成货物吞吐量123.7万吨,集装箱吞吐量3.03万标准箱,进出港船舶累计达到56艘次,相比去年同期增长19%;春节期间,青岛港完成靠离船舶621艘次,同比增长29.11%,货物吞吐量完成1247万吨,同比增长12.8%……

  据丁莉介绍,春节期间班轮公司会常规性停航部分航次,但由于总体出口货量较为充足,今年停航数量少于往年,这也使得港口码头较往年更加繁忙。“港口向来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只要在码头转一圈,贸易在增长的感受真真切切。中国经济韧性强、底气足,总会在关键时刻给人以信心。”

  “相比之下,国外港口喜忧参半。”丁莉分析,一方面,进口货源充足,居家办公以及政府救济计划刺激了居民消费需求,欧美各国工业品进口不断增加,港口货源充足。以美国西海岸长滩港为例,统计显示,2020年该港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6.3%,其中进口增长6.4%,今年1月份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21.9%,再创历史新高。另一方面,各国持续的疫情使得仓库、配送等物流环节效率降低,欧美港口普遍严重拥堵。例如在洛杉矶港,对时效性要求非常高的集装箱班轮,现在往往需要在锚地等到8至10天以上才能靠泊。

  集装箱生产企业释放史上最大产能,但依然“一箱难求”

  广东富华机械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南方地区最大的集装箱生产企业之一。站在办公楼5层俯瞰,十余个足球场大小的厂区内,8个大型生产车间、仓储区整齐排列。车间里机器高速运转,工人穿行其间。

  “自去年6月以来,我们每天都开足马力,按最大产能生产。钢卷、预处理、开料、焊接、打砂、涂装,每2分钟就能生产一台集装箱,一天最多生产700台。”富华机械总经理肖海称,现在集装箱生产企业库存箱基本清空,新箱一下线就被拉走,与往年大量存放在堆场完全不同,今年市场情况以前从未出现过,公司订单已经排到2021年7月。

  “我从业这么多年,从没见过这么疯狂的事。如今,在中国找个集装箱太难了,欧美却是堆积如山。”芬兰集装箱租赁公司O.V.Lahtinen的创始人Osmo Lahtinen感慨不已。

  “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全球经济复苏不平衡,是导致集装箱短缺的重要原因。”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屠新泉分析,在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国内复工复产以后,中国的出口增长超出预期。中国对欧洲和美国的出口远多于从欧美的进口,所以当亚洲地区需要集装箱时,它们“卡”在欧美。

  稀缺之后,紧跟着的就是运价飞涨。据波罗的海每日运价指数,1月15日,中国到北欧的现货价格达到了每标准箱7701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68%。与去年3月相比,中国至美国和欧洲海运航线运输成本上涨300%。每箱货物的即期运费从通常的1200美元上涨至6000美元。

  与空运、陆运相比,海运依然是中国外贸运输的关键途径,占到出口货物的六到八成。此外,即便是采用中欧班列等铁路运输,也需要用到集装箱。

  最近,一艘来自荷兰鹿特丹的班轮抵达宁波梅山国际集装箱码头,载回6100多个空集装箱。在国家调控和船舶公司策略的转变下,国内缺箱现状正在得到缓解。

  集装箱运输方式推动了中国制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

  芭比娃娃一直被视作地地道道的美国“女孩”,事实却并非如此。1959年,首个芭比娃娃在日本一家工厂问世。30多年后,芭比的“身份”更加混杂:中国工人制造了她的身材样貌,但模具来自美国,其他机器设备则来自日本和欧洲,她的尼龙头发来自日本……有人感叹:“尽管芭比只是一个简单的玩具娃娃,但她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全球供应链。”

  类似于芭比娃娃这样的供应链,就是集装箱航运兴起带来的直接结果之一。一个满是焊缝和铆钉的金属大箱子,底部铺着木板,标准的集装箱就像“一只马口铁罐头盒”。对一个高度自动化、低成本和低复杂性的货物运输系统来说,集装箱就是核心,它是贸易全球化的功臣。

  1956年4月26日,美国海陆公司的“理想X号”载着58个集装箱,从纽约港出发前往休斯敦港,世界海运由此进入集装箱运输时代。不到半个世纪,全世界90%的货物改由集装箱运输。

  可以说,集装箱加速了货物在全球范围内的周转,也加快了全球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集装箱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相互作用,以速度和规模提升了物流效率,提升了国际贸易乃至世界经济运行效率,进而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屠新泉说。

  事实上,正常情况下,从香港到洛杉矶与从东京到洛杉矶相比,货运距离增加一倍,运输费用只增加18%。与距离相比,集装箱航运更依赖于规模。流经一座港口或者装在轮船、火车上的集装箱越多,分摊到单个集装箱上的成本就越低。需求少或基础设施差的地方将面临更高的运输成本,其对全球市场上制造业的吸引力也就会小得多。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当美国很多工业中心即将消亡时,洛杉矶却成了兴盛的港口以及工厂安家的首选之地,因为那里有全国最繁忙的集装箱货港,处理着从亚洲进口到全美的大量货物。

  对中国而言,集装箱运输方式推动了中国制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成就了中国出口型经济的发展,加快了产业向中国的转移集聚速度,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力之一。

  笔记本电脑、手机、家电等出口表现亮眼,防疫物资出口有力支持了全球抗疫斗争

  2020年,世界经济增长和全球贸易遭受严重冲击,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外贸进出口明显好于预期,外贸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商务部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所所长梁明分析,这张“成绩单”不仅显示我国外贸的进出口规模扩大、国际市场份额提升,更体现了贸易结构的持续优化:民营企业进出口额占比不断提升,外贸整体抗风险能力提升;一般贸易占比提升,外贸持续从劳动密集型转向知识密集型;区域格局不断优化,中西部地区外贸进出口增速高于整体;贸易伙伴更为多元化,东盟成为我国第一大外贸伙伴;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等出口保持较高增速。

  疫情之下,催生“宅经济”新机遇。数据显示,笔记本电脑、手机、家电等出口表现亮眼,去年共出口笔记本电脑等“宅经济”产品2.51万亿元,增长8.5%。另据市场研究机构Euromonitor的数据,截至今年1月底,我国生产的洗地机、拖地机器人、拖把等产品的全球销售规模增速均实现突破。阿里巴巴国际站的数据显示,去年全年家具行业交易额同比增长近200%,主要出口国家为欧美成熟市场。

  可以想象,应对疫情的措施无疑利好“宅经济”相关产业。

  梁明还道出了更深层次的原因:“近年来东南亚国家手机等产业发展较快,与我国产品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关系。但疫情期间,我国在产业链供应链上相对完备,相关产业经受住了考验。凭借产业韧性,我们有能力提供相关零部件及中间产品,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相关产品的出口。”

  此外,我国发挥全球抗疫物资最大供应国作用,尽己所能向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和出口防疫物资,为全球抗疫斗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增强对外贸易综合竞争力

  海关总署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我国进出口总值达146.37万亿元,增长17.2%。进出口国际市场份额、进口、出口均创历史新高。

  “未来中国出口能否持续增长,既面临挑战,也有广阔机遇。”屠新泉分析,在外部需求上,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外部生产能力一时难以恢复,对中国制造的需求依然存在。对中国企业而言,要打通并深入外部市场,就要深入了解这些市场需求,设计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这也是创新能力的一种体现。“虽然国际社会出现了逆全球化浪潮,但中国始终坚定扩大对外开放,支持企业融入国际市场。只要企业把握住国家扩大开放与全球化不可逆的大方向,中国出口就会实现较为稳定的增长。”屠新泉说。

  “稳外贸是稳增长、稳就业的重要保障,也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力量。”屠新泉认为,必须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增强对外贸易综合竞争力为目标,不断夯实产业基础,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区域发展布局,优化政策促进体系,推动外贸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竞争优势由价格优势向技术、品牌、质量、服务等综合竞争优势转变。

  由于在成功控制疫情后经济V型反弹,中国去年首次取代美国,成为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欧洲贸易专员瓦尔迪斯·唐布罗夫斯基斯表示,当前的危机推动我们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伙伴携手合作。“通过团结起来,我们可以在经济上更快地复苏,并在诸如贸易和投资关系等共同关心的领域取得进展。”

  “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制对世界经济复苏意义重大。”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院长、中国贸促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张晓涛说,在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盛行背景下,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冲击。“中国用务实的开放举措,加快开放步伐,扩大开放领域,积极支持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致力于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为全球企业提供了巨大发展机会,提振全球经济复苏的信心,将有力推动世界经济恢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韩亚栋 管筱璞)

  


原文链接:http://www.hebcdi.gov.cn/2021-02/19/content_83708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