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监督下沉落地,切实维护好群众利益,哈密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积极探索基层监督有效方式,建强监督队伍、增强监督力量、健全监督机制、优化监督路径,通过实战培训、提级监督、片区协作等举措,解决纪检监察干部不会监督、不敢监督、不善监督等问题,为推进基层监督工作走深走实、提质增效给出了破题路径。
实战培训,解决不会监督
基层监督能否畅通,关键在人。随着基层监督网络的逐步完善,提高基层干部的监督履职能力是关键所在。
哈密市纪委监委针对部分纪检监察干部履职能力弱的问题,持续深化全员培训,打造以“理论大讲堂、实务小课堂、线上微学堂”和“以干代训”为主体的“3+1”素质提升平台,不断强化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同时统筹督促区县纪委监委加强对乡镇(街道)纪(工)委监察办的工作指导,采取跟案学习、实战培训、结对帮带等方式,让干部在实践中加强政治历练、业务锻炼,不断提高面对疑难复杂问题的应变突破能力。
张羽是今年新上任伊吾县淖毛湖镇的纪委书记、监察办主任,他和其他新上任的乡镇(开发区)纪委书记、副书记一样,面临着监督重点不明确、不会监督等履职难题与困惑。
对此,伊吾县纪委监委紧盯解决本领恐慌问题,每月组织开展乡镇(开发区)纪检监察干部实战培训,聚焦政治监督、村(社区)集体“三资”监督管理、“小微权力”监督、工程项目监管等实用性内容,为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量身定制“营养套餐”。同时,每堂课都会围绕如何聚焦监督重点、改进监督方式等方面进行专题互动交流、解疑释惑。
“对于像我这样的纪检监察新兵,培训最大的特点是突出实战,针对性、实用性、操作性都很强,对我更快适应岗位要求、更好开展纪检监察工作有很大帮助。”参加完实战培训的张羽坦言。
创新机制,解决不敢监督
为解决熟人社会“不愿监督”难题,哈密市纪委监委不断创新监督工作机制,出台《关于对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委员会主任和集体“三资”提级监督的实施意见》,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聚焦“人、权、事”三个重点,通过日常监督提级、专项监督提级、线索处置提级,抓住关键要害,精准靶向施策,有效破解集体“三资”管理不规范、监督不到位等问题。
“收到支边农场村原出纳刘某利用职务便利,截留村集体资金,侵占富民安居围墙补助款的问题线索后,考虑到刘某任村出纳多年,在村镇熟人多,且该村村情复杂,随即向区纪委监委提请提级受理。”伊州区五堡镇纪委书记、监察办主任王东说道。
经研判,该区纪委监委启动“片区核+提级督+交叉查”协作机制,指定第4片区抽调业务骨干组成核查组开展提级调查,变“单兵作战”为“集中会战”,实现监督力量有效整合。专案组协同攻坚,迅速查清了刘某的违纪违法问题。最终,刘某受到开除党籍处分,涉嫌职务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在严查快办“提级监督”对象违纪违法问题的同时,该区纪委监委认真组织开展“一案一整改”,坚持用身边事警示教育身边人,拍摄制作村级干部警示教育片,让村级“一把手”受警醒、知敬畏、明底线,实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目的。
攥指成拳,解决不善监督
为破解基层监督执纪力量分散,“不善监督”难题,巴里坤县纪委监委通过片区协作、用好村务监督委员会、监察信息员力量等措施,织密立体监督网,着力打通监督向基层延伸的“最后一公里”。
该县纪委监委将全县15个乡镇(场区)划分为4个协作片区,由4位班子成员担任片区长,负责指挥协调和指导监督,最大程度发挥纪检监察室专业能力强,乡镇(场区)纪检监察机构情况熟,村级监察信息员离群众最近、看得最真、听得最清的优势,变分兵把守为力量聚集,紧盯集体“三资”中存在的“一言堂”“自收自支”等风险点、薄弱环节,开展联动监督、交叉检查,形成委机关、片区、乡镇(场区)三级监督执纪责任链条。
同时,织密基层监督网络,激活基层监督的“神经末梢”,选优配强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建好用好监察信息员队伍,实行一月一例会、一季一研判等制度,实现基层监督工作在网格中延伸,群众反映诉求在网格中解决,使基层监督质效得到明显提升。(哈密市纪委监委 刘德强 | 责任编辑 丁玮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