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山村党员先锋队帮助困难群众收割小块地小麦。
“别着急,这片地割完我们马上过来。”日前,在小麦收割现场,陕西陇县王马咀村党支部副书记王建锋一边指挥收割作业,一边忙着统筹调度。
芒种一过,进入“三夏”大忙时节。伴随着收割机的轰鸣声,陇县26.6万亩小麦陆续开镰。为保障辖区内村民夏收夏种工作顺利开展,连日来,陇县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创新“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载体,建队伍、搭平台,组织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开展农机上门、社会化服务、志愿帮扶等活动,帮助群众解决生产实际困难,为丰产丰收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农机服务送上门
收割、打捆、转运,在各式农用机械的协同作战下,一会儿工夫,王马咀村村民孙田福家中的3亩小麦,就送到了村委会边上的晒麦场上。
受疫情影响,孙田福的儿子没有返乡,他却一点也不着急。“机子一转麦子就割回来了,村上的社会化服务项目就是好,干活省力多了!”
陇县发挥组织优势,统筹调配村级集体经济所属农用机械,为村民提供收割、转运、夏种“一条龙”服务。天成镇、城关镇、温水镇等地村党组织成立“三夏”工作指挥部,第一时间整合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购置的联合收割机、秸秆打捆机、旋耕机等农用机械340余台。实行“跨村协作、县内统筹”,根据群众需要“订单式”开展农机上门服务。对于军属、孤寡、缺劳等困难群众,组织党员志愿者开展结对帮扶,联系有条件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给予相应的费用优惠,确保农时不耽误、农田不撂荒。
代耕代种抢收忙
“麦子已经收回去了,豆子也种上了,这些你不用操心了。”在完成收割、转运、旋耕、播种一系列工作后,神泉村党员农机手李军意连忙打电话向“代耕代种”合同群众说明情况。
因村民外出务工、部分村庄存在土地闲置的问题。因此,包括神泉村在内的16个村创新推出“代耕代种”“集体托管”模式,按照“党支部+合作社+群众”方式,有效利用村股份合作社农用机械,为村民提供耕种、管理、收割等多种作业服务,降低村民耕种成本。因为收费合理,受到很多外出务工群众的欢迎。
“今年我们和420户村民签订了代种合同,不仅减少了农田撂荒,还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可以说一举多得。”神泉村党支部书记张晓林介绍说。
为确保夏收进度,神泉村党支部成立“三夏”领导小组和服务专班,组织46名党员干部成立党员先锋队,通过托管服务、无偿援助等方式,全程服务夏收工作。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相继投入18台农用机械,每台农机配两名农机手,人休机不停,确保订单小麦颗粒归仓。目前,全县2.2万亩订单小麦已完成收割1.8万亩,3100余名外出务工群众当起了“甩手掌柜”。
志愿服务解难题
陇县是山区县,地形复杂,不少麦田小块零星分布,大型机械无法进入。
家住张家山村二组的余菊连,丈夫因病去世,儿女在外上学,家中还有80多岁的婆婆需要照顾,山上的2亩多小块地麦子已经成熟,她却不知如何是好。了解到她家困难后,村党支部组织10余名党员志愿者,帮助余菊连收割了麦子,扎捆装车直接送到了碾麦场。
为更好服务夏收有困难的村民,陇县在各村成立党员先锋队186个,下沉一线支援夏收。由党员干部、驻村工作队队员等组成的4500余名志愿者身着红马甲,奔走田间地头,帮助群众收割晾晒小麦、联系收割机械进村入地、做好收割机械服务保障、宣传防火防灾知识,用实际行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让党旗在夏收一线高高飘扬。
截至目前,全县已完成小麦收割19.96万亩,做到成熟一片、收获一片、播种一片,为全年粮食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魏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