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底,海南儋州。一场雨后,气温骤降。西照村村口,几个村民正坐在挂着小红灯笼的椰子树下烤火。
“老舅,你回来了!”看见刘攀飞,一位村民老远就打起了招呼。见记者不解,刘攀飞笑着解释:“他老婆和我一个姓,拿我当小舅子呢。”一个说着外地人听不懂的儋州方言,一个说着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普通话,两人亲热地聊了起来。
驻村3年,刘攀飞凭着一股脚踏实地却又敢闯敢干的韧劲儿,带领全村干部群众苦干实干,把西照村建设成了一个美丽、文明、富裕的新家园。
“组织派我来,我就要担起这份责任”
2018年5月,听说要到村里当第一书记,刘攀飞直接蒙了。刚到海南2年多,手头的工作还没完全适应,就要换一个全新的岗位,何况自己一个“外来户”,不懂儋州方言,能行吗?他心里直打鼓。
刘攀飞出生于陕西咸阳,武汉理工大学硕士毕业后,他来到妻子的家乡——儋州市洋浦经济开发区,成为规划建设土地局的一名中级雇员。本是为爱走天涯的他,却带着领导的期望和嘱托,沉在了西照村。
头一次有外地人来当第一书记,还是个29岁的毛头小子,西照村干部群众好奇极了。大伙儿说话、办事很客气,村委会专门在楼上收拾出一个单间,给他当办公室。
如何打开工作局面?刘攀飞扑下身子,用行动给出答案。当时,恰逢全省扶贫考核大比武,村里干部、党员齐心协力,整理材料、张贴海报、入户宣传……每天凌晨一两点才下班,忙得脚不沾地。村干部们突然发现,新来的小伙子吃住都和大家一起,干起活来认真踏实、没有二话。大家逐渐打开话匣子,有事儿也开始找刘攀飞商量,听听他的意见。
尽管慢慢融入了村集体,但语言不通始终是横亘在刘攀飞和群众中间的一堵墙。
“为村民服务,必须克服语言障碍!”入户走访时,村干部把刘攀飞的话翻译成儋州话,再把村民的话翻译成普通话,刘攀飞便趁机用拼音将方言记在本上,向妻子和同事们请教。日积月累,他也能说上几句蹩脚的儋州话了。“刘书记细心好学,很快融入了村民中,有的贫困户还教他说方言呢。”第一书记助理王倩倩很是敬佩。
在刘攀飞看来,村民们热情淳朴,只要真情相待,就能收获真心。村民老黄曾因对扶贫政策不理解,对村委会有些抵触。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老黄房产过户遇到困难,刘攀飞主动开车带他去镇政府,不到半小时就处理完毕。“没想到这么一点儿小事刘书记都放在心上。”老黄深受感动。在刘攀飞的带动下,老黄积极参与村内事务,去年换届,成功当选村小组长。
如今,看到刘攀飞的车停在村委会门口,不时有村民进来打招呼。“刘书记回来了啊!”“回来看看,最近怎么样,家里还好吧?”“都好!”
3年来,刘攀飞用脚步丈量土地,走遍西照村的角角落落。忙起来的时候,一天要打几十个电话,1岁多的女儿几天都见不到爸爸,但不管多忙,他都忘不了去村民家中,听听大伙儿的心里话。“组织派我来,我就要担起这份责任。”刘攀飞笑得腼腆。
“发展产业,才能摘掉‘空壳村’帽子”
儋州话中,“逛”用来形容自由自在、不受约束的状态。驻村几年,最让刘攀飞头疼的,便是逛惯了的贫困村民,“给他们介绍工作,基本干个一两周就要‘跑路’。”
扶贫先扶志,破解这一问题,还得从思想入手。拉家常、掏心窝,刘攀飞将脱贫致富的重要性,掰开了、揉碎了讲给村民听。每周一晚,他还通过村委会的“电视夜校”,组织大家观看全省各地贫困户的致富故事,不少村民受到启发:“人家能,咱也能!”村民们一个接一个地走向工作岗位。听说黄新国已在介绍的保安岗位上干了2年多,业余时间还到抖音、快手上直播赚外快,刘攀飞欣慰极了。
村民有了发展动力,刘攀飞又开始琢磨,如何带着老百姓一起,摘掉村集体收入为零的“空壳村”帽子?
“能不能村委会牵头,成立一家劳务公司,把单打独斗的村民们组织起来,发展产业?”一次饭后,刘攀飞和几名村干部外出走访,闲聊中,一个新点子诞生。原来,他发现村民大多从事过建筑行业,有手艺傍身,村里还有不少闲置的施工器械,再加上劳务公司门槛低、好管理、风险小,很适合发展。想法一提出,就有村干部质疑:“能行吗?”毕竟,村委会作为股东成立公司,在洋浦经济开发区还是头一回。
轻易放弃不是刘攀飞的性格。没有启动资金,他便动员400多户村民一起入股,然而,村民们谨慎保守,第一次尝试就以失败而告终。刘攀飞并不气馁,又发动村“两委”干部,向几位年纪大、有顾虑的同志耐心说明发展优势,最终成功筹集起注册资金38万元。手续不知道能不能办、该怎么办,他就问一步搞一步。工商局、规划局、税务局、银行、管委会、政务中心,他穿梭在各个职能部门,反复询问办事流程。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准备相关材料、确定注册地点、做税务登记……他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摸索。2019年1月,洋浦熙照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村民们奔走相告,喜悦又期待。
而这位说干就干的西北汉子步履不停,又奔波在了“找活儿”的工地上。2019年4月,随着洋浦技工学校二期工程保洁项目合同签订,熙照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收获了第一桶金。村里十几个女工用时一个月,完成了技工学校宿舍楼和实训楼的开荒保洁,每人每天收入近200元。洋浦国际幼儿园劳务、洋浦保税港区绿化、三都学校教学楼保洁……村集体公司的业务越来越多。“刘书记有想法、能干事,工作思路很开阔。”西照村现任驻村第一书记米晓将感慨。
2019年,西照村集体收入达20万元,2021年突破100万元,西照村摇身一变,成了洋浦经济开发区农村集体经济带头村。村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2019年底,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9户154人全部脱贫,2020年,贫困人口人均年收入超15000元。
“多管齐下,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走进西照村,一幢幢小楼井然有序,一排排椰子树硕果累累,鸡鸭三五成群,在整洁的硬化路上走走停停。望着眼前的景色,刘攀飞思绪万千。“刚来那会儿,老百姓住的是黑石头垒起来的房子,村里土路上全是动物粪便,黑色污水四处淌,根本无处下脚。”
驻村伊始,刘攀飞便下定决心,要多管齐下,提升村民幸福指数。污水处理、硬化村巷、危房改造、厕所“革命”……他啃下了一块又一块“硬骨头”。
当初,西照村下辖村民小组山村100多户村民中,80多户都没有厕所。村民们习惯了去山里树林中上厕所,觉得厕所安在家里不仅有味道,还占地方,不愿改造。
工作一时难以推进,怎么办?“党员干部带头,打个样!”在刘攀飞的号召下,村“两委”干部和村小组成员第一批进行厕所改造。村民们看到成果后很心动,主动加入改造队伍。短短几个月,就有70多户村民家中有了厕所。
“刘书记来了以后,村里变化大着呢,我家的瓦房也变成了平顶房!”曾经的贫困村民羊美菊笑意满满。
环境改善了,精神文明建设也得跟上。刘攀飞注意到,村头巷尾、小卖部门口,似乎总能看到村民们聚在一起打牌、打麻将的身影。“儋州人爱唱歌,不如组织一支调声队,丰富村民业余生活?”调声是儋州市传统民歌,节奏明快、感情热烈、可歌可舞,关键还是男女对唱,覆盖面很广。“不管唱得怎么样,总比打麻将强。”他心想。
有了思路,刘攀飞就和村干部一起,挨家挨户征求意见,没想到,村民们热情高涨,十分支持。西照调声队成立后,刘攀飞主动联系洋浦经济开发区中小学,邀请专业音乐老师进村指导、编写扶贫山歌及歌颂美好生活调声,一句一句教村民唱。随后,他又带领大家外出参加节目录制和调声比赛,“第一次参赛就拿了二等奖!”队员们喜气洋洋。疫情期间,西照调声队还将防疫知识编成山歌,唱给村民听。而2019年国庆节前夕的那场晚会,更是让西照村干部群众记忆犹新。当时,村民们自编自导,表演了10多个节目,男女老少凑在一起,好不热闹。
“村里精神风貌焕然一新,刘书记把村民的大事小情,全都装在了心里。”村民们纷纷点赞。
2021年6月,刘攀飞结束驻村,回到了原来的工作岗位。但他心中,仍然挂念着西照村的点点滴滴:村集体公司最近生意怎么样?党建示范点建起来了吗?美菊电脑学得咋样了?……同年7月,刘攀飞被调任至洋浦经济开发区三都区办事处,负责集体经济和乡村振兴相关工作。“现在布置工作、搞试点,第一个想到的还是西照村。”对他来说,“西照”早已是人生中永远都忘不了的两个字。
听说记者来采访,53岁的村支书羊王彦开完会,急忙赶来村委会。“希望多一些像刘攀飞一样有魄力、有远见的年轻人、大学生来村里,给我们一些新思路。”一旁的刘攀飞若有所思:驻村不仅能锻炼自己为民服务的本领,更给村里带来了希望,大学生们哪怕只是到村里走走,都会成为村民们教育孩子的榜样。
正如蝴蝶扇动一下翅膀,也会带来一片波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