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反腐倡廉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廉政教育

游古城遗迹 访名士家风

发布时间:2021-03-25 01:38:56 作者:admin   来源: 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绍兴,古称越州,是一座有2500多年历史的古城,拥有周恩来祖居、鲁迅故居及祖居、范文澜故居等各级文保单位73处,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博物馆”。绍兴历史上涌现出许多德才兼备的仁人志士,他们爱国、清廉、勤俭、和睦、好学等充满智慧的家风家训家规代代相传。

  下面就让我们跟随镜头游历越州古城,探访穿“越”千年的名士家风。

  微信图片_20190718153145_meitu_6_副本.jpg

  府山公园“清白泉”“清白亭”(越城区纪委区监委 张珊珊 摄)

  

  微信图片_20190718153301_meitu_7_副本.jpg

  府山公园石壁上的《清白堂记》(越城区纪委区监委张珊珊 摄)

  汝守官处小心不得欺事,与同官和睦多礼,有事只与同官议,莫与公人商量,莫纵乡亲来部下兴贩,自家且一向清心做官,莫营私利。汝看老叔自来如何,还曾营私否?自家好,家门各人好事,以光祖宗。

  ——摘自范仲淹《诫诸子书》

  范仲淹(989—1052),字细问,谥号文正,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宝元二年,范仲淹在任越州知府时发现一眼山泉,将其取名为“清白泉”,在井上构筑“清白亭”,并为此写了一篇《清白堂记》,借以表明自己“清白而有德义,为官师之规”的从政之道。

  范仲淹担任越州知府期间,兴办府学,延聘名师,开绍兴重学风气之先河,且为官清正廉明,勤政为民。他在引导子孙正品立身上不仅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还亲定了《六十一字族规》《义庄规矩》,他还专门写了《诫诸子书》教育自家子弟。他的后代整理形成了《范文正公家训百字铭》《范式家规》等家训家规,教导儿孙做人要正心修身、积德行善、清白做人,教导族人要和睦共处、相扶相助。

  微信图片_20201214154823_meitu_8_副本.jpg

  陆游故居(越城区纪委区监委张珊珊 摄)

  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游童子时,先君谆谆为言,太傅出入朝廷四十余年,终身未尝为越产,家人有少变其旧者,辄不怿。

  ——摘自陆游《放翁家训》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存世《剑南诗稿》等数十种文集、9300余首诗,是中国历史上现存诗篇最多的诗人。

  陆游家学深厚,家规严明,祖上就有家训《修心鉴》存世,他本人也非常重视陆氏家风的传承,对子孙有“富贵苟求终近祸,汝曹切勿坠家风”的告诫。他对后代的期望教诲,在《放翁家训》中集中阐述,有近200多首教子诗。

  王阳明纪念馆·叶建刚_meitu_2_副本.jpg

  王阳明纪念馆(越城区北海街道纪工委 叶建刚 摄)

  幼儿曹,听教诲。勤读书,要孝弟。学谦恭,循礼义。节饮食,戒游戏。毋说谎,毋贪利。毋任情,毋斗气。毋责人,但自治。能下人,是有志。能容人,是大器。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恶,是凶类。譬树果,心是蒂。蒂若坏,果必坠。吾教汝,全在是。汝谛听,勿轻弃。

  ——摘自王阳明家书《示宪儿》

  王阳明(1472—1529),原名王守仁,字伯安,出生于明绍兴府余姚,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创立的“致良知”阳明心学被列入中国儒学“孔孟朱王”。王阳明幼年随父迁居至绍兴府城,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现越城区北海街道有王阳明伯府遗迹。

  王阳明出生于官宦书香之家,祖父王伦是颇有声望的大儒,父亲王华状元出身,人品高洁。王阳明注重家庭教育,常在给子女及晚辈的家书中融入谆谆教诲。其家训的核心是良知教育,主张“蒙以养正”,把勤读书、早立志、学做人、慎交友作为家庭教育重中之重。

  微信图片_20201214154828_meitu_9_副本.jpg

  王羲之故宅——戒珠寺(越城区纪委区监委潘国尧 摄)

  执事有恪,厥功为懋。

  ——摘自《金庭王氏族谱旧序》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其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东晋永和六年,王羲之定居会稽。

  王羲之出自著名世家望族琅琊王氏,家族代代有家规家训。王羲之本人及其子孙也多有课教子孙、立身治业的治家理念。清乾隆年间重修《金庭王氏族谱》时,口耳相传的王氏家训被写入《金庭王氏族谱》序文中,内容为:“上治下治,敬宗睦族;执事有恪,厥功为懋。”后王氏后人又加了“敦厚退让,积善余庆”8个字,要求子孙以“和”“孝”“规”“学”“义”为核心理念来为人处世。

  微信图片_20201214153908_副本.jpg

  刘宗周讲学之地——蕺山书院(越城区纪委区监委 潘国尧 摄)

  君子所为,必慎其独也。夫一闲居耳,小人得之为万恶渊薮,而君子善反之,即是证性之路。 盖敬肆之分也。敬肆之分,人禽之辨也。此证人第一义也。

  ——摘自刘宗周《人谱》

  刘宗周(1578—1645),字起东,别号念台,明朝绍兴府山阴人,明代最后一位儒学大师,也是宋明理学(心学)的殿军。因讲学于蕺山,被称为蕺山先生。

  刘宗周学说推崇“慎独诚意”,也是其重要著作《人谱》的重要思想。刘宗周临终训导其子刘汋:“做人之方,尽于《人谱》,汝做家训守之可也。”刘汋告诫起子孙“汝等安贫读书,受《人谱》以终身足矣”。

  纪念馆出口_meitu_10_副本.jpg

  周恩来纪念馆(越城区纪委区监委陆瑛瑛 摄)

  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

  ——摘自周恩来《十条家规》

  周恩来(1898—1976),绍兴人,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周恩来世居绍兴市区保佑桥百岁堂,现为周恩来祖居。

  周恩来从小立志高远、立身严谨,这与周家的祖训密不可分。周家先祖就是“出淤泥而不染”的宋代大理学家周敦颐,留有以“诚”“俭”“忍”三字为核心的《周氏家训》。周恩来传承祖训,对亲属晚辈要求甚严,立下《十条家规》。

  鲁迅故里 章倪_meitu_1_副本.jpg

  鲁迅故里(越城区纪委区监委陆瑛瑛摄)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摘自鲁迅《自嘲》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字豫才,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现越城区鲁迅中路有鲁迅故居,为鲁迅出生和生长之地。

  鲁迅出生于官宦之家,周氏家族是名门望族。祖父周福清写下《恒训》,主旨“有恒”,提出“有恒心、有恒业、有恒产”,对鲁迅人格形成以及子孙后代教育影响极大。鲁迅思想所倡导的“其首在立人、立人而后凡事举”,其实就是人格教育。

  蔡元培故居_meitu_2_副本.jpg

  蔡元培故居(越城区纪委区监委陆瑛瑛摄)

  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就要先有良好的教育。

  ——蔡元培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孑民,绍兴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曾任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主持制定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个法令《大学令》,曾任北大校长,开创北大“学术自由”之风。毛泽东将他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蔡元培坚持“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和“五育并举”等教育主张,也如此教育子女。他去南京开会,带回三本纪念册送给子女,并在上面分别题字“智者不惑”“富贵不能淫”“好学近乎智”鞭策子女。他淡泊明志的品格也深深影响着子女。女儿蔡晬盎曾回绍兴十余次,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说,“老人特别节俭,一直保持着一个知识分子的朴素品格”,“她离席前一定把碗里的菜都吃光,一点不肯浪费,我们发现后再也不敢往她碗里夹很多菜了。”

  范围兰故居_meitu_3_副本.jpg

  范文澜故居(越城区纪委区监委潘国尧摄)

  毕一生精力写出一部通史来,富贵于我如浮云。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绍兴人,著名历史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所长、中国史学会副会长、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常委、中共九届中央委员等职。主编《中国通史简编》,著有《中国近代史》(上册)《文心雕龙注》《范文澜史学论文集》等书。

  范文澜是范仲淹后裔,一生传承清白家风。他为了专心撰写著作主动要求坐冷板凳;他曾拒绝为儿子的文章引荐发表,教育儿子多看多想再动笔;他走亲访友都是步行或乘坐公共汽车,应得的稿费也分文不取,逝世前全部作为党费上交。其子范元绶秉持家风家训,就任大庆油田副总指挥期间与工人们同吃同住,还将自己的房子让给工人住,清白世家历代传承。

  (绍兴市纪委市监委)


原文链接:http://www.zjsjw.gov.cn/ch112/system/2020/12/31/03286284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