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反腐倡廉网!

当前所在:首页 > 人物访谈

泾县:打造智力引擎 赋能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2-07-23 03:21:39 作者:admin   来源: 安徽先锋网

  6379340783758433591897800.jpg

  专稿: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宣城市泾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快推进人才强县战略,持续优化人才成长环境,提高人才服务效能,释放人才发展动能,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突出放绑松权,扛牢兴才强才“硬责任”。坚持和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迸发人才活力,向中心聚焦、为大局聚力。一是抓机制,破“思想之障”。主动对接沪苏浙,先后出台人才工作“20条”、《泾县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办法》《泾县“泾川聚才行动”若干政策》《关于进一步加快人才集聚推动泾县崛起赶超发展的十条措施(试行)》等文件。二是抓调度,破“聚力之障”。顶格设立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协调解决人才工作重点问题,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单位抓人才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防止“机构空转”。三是抓督促,破“落实之障”。制发《泾县人才工作调研评估办法》,把人才工作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综合考核,引导“一把手”主动扛起抓“第一资源”的政治责任。压实责任链条,形成“人人抓人才”的主动格局。

  

  突出“但求所用”,构建引才聚才“强磁场”。立足县域县情,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聚才理念,着力集聚一批高层次人才。一是聚焦“事业引才”,开展联动引进。创新实施“泾英聚才”政企共育引才计划,给予人才“双向选择”权,为电机、泵阀等主导行业重点企业引进培育16名科技创新人才。面向全国重点高校,为泾县中学专项引进50名优质教育人才,首批10人已完成面试体检等程序。二是聚焦“企业用才”,用好智力外脑。制定《泾县鼓励企业引进、培养人才和稳定产业工人队伍若干政策规定(试行)》,突出用人单位主体地位,打破人才唯学历论、唯职称论。引导县内重点企业在外设立科创飞地、围绕主导产业在泾打造研究中心,华生机电等2家企业在合肥设立科创飞地,在泾建设国家电动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聘任硕士研究生8人,副高级及以上职称专家6人。三是聚焦“校地合作”,突出优势互补。连续5年遴选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赴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重点高校参加培训、开拓视野、取经借鉴。开展组织部长高校行活动,走访对接中国矿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电机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安徽建筑大学等12所高校,重点推进与安徽师范大学校地合作计划,鼓励大学生来泾实践实习实训、就业创业,实现协同互利。今年以来,吸引1300余名大学生来泾开展“实践青春 筑梦泾县”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突出建强平台,打造育才用才“主阵地”。按照“让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的要求,诚心实意做好“店小二”。一是聚力项目牵引,孵化创业机会。以省市高层次科创团队、平台引才资助奖补、泾川英才等人才项目为重点,引导优秀企业和企业家争取奖补资金、扩大发展优势。安徽吉昌护理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玮被评为安徽省第七批“特支计划”创业人才,安徽皖南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入选省第十四批“115”产业创新团队,安徽皖南新维电机有限公司和许克生分别入选第四批“宛陵英才”创新团队和创业人才。二是聚力乡村振兴,壮大干事舞台。大力实施能人回乡、市民下乡、企业兴乡“三乡工程”,建立乡村“人才信息库”,摸排560名泾县籍在外务工创业人士,吸引68名在外人士回乡,引进57个企业下乡,实施各类产业项目208个、总投资达65.7亿元。依托上海、杭州的双招双引人才工作站,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为家乡建言献策、回乡投资兴业。设立人才补贴,为引进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村(社区)干部发放人才补贴500元/月。三是聚力文旅融合,拓展发展空间。在省市率先编制《非遗扶持奖励暂行办法》,出台《关于加强非遗人才队伍建设的十条措施》,构建非物质文化传承技能人才档案数据库。建立非物质文化传承技能传习基地15个,培育宣纸、剪刀、糕点、酱菜制作等非遗人才600余名,2022年,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工人孙双林获评第三届“宣城工匠”。围绕非遗传承人打造建成非遗人家3家,举办首届施窑国际当代陶瓷柴烧艺术创作营暨艺术家作品展,吸引国内外15名艺术家应邀参加,切实将非遗文化和人才变为“真金白银”,实现融合发展。


原文链接:http://www.ahxf.gov.cn/Home/Content/1123745?ClassId=6173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